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诗词大会火了武亦姝,能带火国学培训吗

诗词大会火了武亦姝,能带火国学培训吗

诗词大会火了武亦姝,能带火国学培训吗想要抓住机会,先要在热闹里冷思考

培训国学后的总结怎么写_国学培训_培训国学大师需要多久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你现在还没听说过武亦姝,你真应该找个墙角默默罚站补补课了。

在各大卫视“娱乐至死”的狂轰滥炸下,央视难得以《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股“清流”杀出春节档重围,勇夺收视冠军,估计过年期间吃多了大鱼大肉的观众正好需要点清淡的。

这档古诗词记忆比拼的节目捧红了16岁的才女武亦姝,也撩起了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心。一时间,各大媒体、自媒体不管是做财经的还是科技的,都在聊这件事,“武亦姝”和“中国诗词大会”这两个关键词已经贡献出了不少十万加……

当然,最心急的莫过眼里心里永远只有孩子的父母,已经有报道说很多家长已经开始要求孩子背古诗词了,还有的孩子看完节目“自愿”地背起诗词来。

如此热闹景象,是否也能带火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学教育市场呢?

“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

我们采访了几位主做国学培训的校长,得到的答案是电视节目带来的话题对学校“没有明显影响”。

山西吕梁小夫子国学的韩老师表示虽然国学教育因为这个节目关注度又有所增加,但“目前还没有因此来报名的学员”。

“二、三线城市家长本身对节目的关注并没有特别大,即使有关注的,也基本停留在对节目的喜欢,并未因此就给孩子报班。”四川南充坦坦国学经典陈卫英。

老师表示他们会给当地家长宣传这个节目,但这对学校影响不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只要冷静思考你就会发现,这次的诗词热、国学热不过是“去年天气旧亭台”“似曾相识燕归来”。

培训国学后的总结怎么写_国学培训_培训国学大师需要多久

国学热早已热过好几次了,家长们头脑发热几次后,多半也清醒了许多。最早从百家讲坛、于丹等现象开始,国学在近些年几乎每个一段时间都会“热”一次,教育部也表示要在高校本科专业增设“国学专业”。

国学热起来后,“孝道”“礼乐”“风水堪舆”甚至“女德”等概念都火了起来,各种天价班也应运而生,国学“热”了,也“乱”了。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成都市新都一中做了20多年高中语文老师的夏昆,从1998年开始,就给自己的学生开设诗词鉴赏课,当时还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近些年他陆续进行了40场诗词公益讲座,听者从60岁老人到几岁小孩。

谈起现在很多国学培训班教孩子背弟子规、二十四孝,他非常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样的国学教育不易于在“训狗”。

《中国科学报》2015年的报道说:

“曾经某位国学研究者看到了这样一份少年国学班的招生简章,大意是如果孩子叛逆、不听话,就来学国学,在诵读经典的同时,去儒家圣地接受心灵洗礼,就可以使孩子变得听话温顺。这一简章让这位学者极其愤怒,而更让他不解的是,这份简章还真吸引了不少父母,甚至该国学班连办数届仍不缺客户。”

夏昆认为如此急功近利的国学教育,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糟粕,去其精华”。

在网络上2015年上传的一份《国学调研报告》里也非常直接打了不少培训机构的脸。

“目前,某些培训机构借机大发横财,以敛财为目的,装神弄鬼,故弄玄虚,以假充真,混淆视听,歪曲经典,糟蹋国粹,坑害学员。一些地方的国学教育出现了“三化”现象:1.神秘化,有些国学教育者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把国学搞得高深莫测,增加了国学的神秘感,拉大了与普通大众的距离,不利于国学的传播和普及;2.时髦化,有些国学教育者为了卖弄自己,摆花架子,盲目追求“高大上”,满口“之乎者也”,只是利用国学装装门面、赶赶时髦,没有真才实学,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不顾忌当代人的理解和感受,不接地气;3.妖魔化,一些人低级庸俗,别有用心,拿来历史中的部分糟粕,美其名曰“国学大师”,求神算命,八卦风水,装神弄鬼,蛊惑人心,引起群众反感,使国学在大众心目中产生不良印象。上述现象如不及时规范,势必影响国学教育健康发展,弄不好会重蹈历史覆辙。”

这种泥沙俱下、茅草乱飞的景象,也难怪家长们面对再一次国学热时反应冷淡。看来是时候反思,到底应该如何做国学培训了,教国学究竟是在教什么。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国学”基本是近代“西学东进”后相对“西学”而来的,简单可理解成中国的“国家之学”,民国大师章太炎将它拆分为经学、哲学、文学三类,包罗万象。这就难怪史学大家钱穆会说“‘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

看不懂?

用夏昆老师的话说,国学基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你什么时候听说过英国之学,美国之学?

说这一点,并不是在否定国学和国学教育,而是只有理解了国学的本源,我们才能更好地明白教国学到底应该教什么。

国学教育本质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它的教学目的不应该是有很强功利性的。家长希望通过弟子规培养“乖孩子”太一厢情愿了,迎合这种心理的国学教育也不是国学的题中之意。

《华西都市报》这段话也许是我们做国学教育真正希望看到的:

“在三五年之后,大家提起国学时,不仅知道《弟子规》、“三百千千”的启蒙之效,还能理解唐诗宋词的音韵之美,四书五经对做人处事的哲理深意——也就是说国民国学素养的普遍提升,未来,如果国人都能把国学教育作为婴孩启蒙,才是国学是否真正回归、盛行的标准。”

所以,不管是坦坦国学经典陈卫英,还是夏昆都强调国学教育首先是培养孩子的兴趣。

国学培训_培训国学后的总结怎么写_培训国学大师需要多久

在诗词文学教育方法上,夏昆分享了自己三点经验:

1.以历史带诗

夏昆讲诗绝不单单要求孩子背诵,而是先讲一首诗背后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让孩子了解了诗背后的故事,为此他自己这些年一直在通读二十四史。

2.不同人群不同方法

针对成年人,夏昆认为一般的讲座就可以满足,但对于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则需要调动他们的情绪。

游戏和音乐是常用的方法,此外,基于成都历史文化古迹丰富的特点,夏昆他们还是开展人文行走活动,讲到杜甫就去杜甫草堂,讲到李白就到青莲街,提到苏轼还可以去眉州苏轼故居。

到现场后,结合古迹里的楹联等出一下题目,让孩子去找答案,让孩子们明白古诗词不是高高在上,而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融合其他艺术

夏昆认为诗歌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本身是相通的,所以他会在诗歌课堂上引入音乐、表演等形式,提升课堂效果。

《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一篇调研显示,如果开设国学辅导班,63.05%的家长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国学的课外辅导,由此可见国学教育市场很有前景。只要遵循文化和教育的本质,而不是迎合急功近利的心态,国学教育盛世“卷土重来未可知”。

上一篇: 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
下一篇: 国学培训市场吹来“中国风”,500亿市场规模的儿童国学何去何从?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