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关羽是孙权所杀,裴松之先生是不相信的,他在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批驳了《蜀记》的说法:“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
《三国演义》采纳了《蜀记》的说法,这是关羽陨落的第一种说法:“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庶长子邈邈一黍(庶长子是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把《蜀记》的描述进行了扩展和发挥,让关羽在临刑前大骂孙权:“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演义小说虽然骂得痛快,但是却忽略了一点:当年是曹操供养着大汉天子刘协,刘备和孙权既不朝见也不纳贡,在刘协看来,他们才是割据一方的叛贼,尤其是刘备,自封为汉中王、大司马,完全是先斩后奏,连大印都是自己刻的。
除此之外,小说还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关羽在夜间被俘于临沮小路,怎么天一亮就被推到了孙权面前?莫非孙权也跑到马超的防区了?
这样看来,关羽陨落的第一种可能,也就是被孙权当面下令斩杀,就变成了完全的不可能。
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也会觉得孙权作为一代枭雄,做事不可能这么不靠谱:拿住了活的关羽,完全可以跟刘备讨价还价,让他承认荆州归属东吴的既成事实,甚至可以让刘备休了吴懿的妹妹,自己再把妹子送到成都去“正位东宫”,万一生出个儿子来,那就是嫡子了。
看过《三国志》的读者都知道,甘夫人从来都不是刘备的正妻,刘禅是庶长子而非嫡子,如果糜夫人、孙夫人、吴夫人生出了儿子,继承权就落不到刘禅手里——古代讲究“立子以嫡以长”,任何一个嫡子的继承顺位,都在庶长子之前。
我们最熟悉的康熙大帝,一开始想立的太子是承祜,四岁(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生,十一年二月初五日夭折,实际只有两周岁)的承祜死后,他又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立了去年五月初三才出生的胤礽为太子,其中原因很简单——这两个孩子,都是玄烨和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生的,是正宗的嫡子。
胤禛能被玄烨选定为接班人,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其中的原因同样简单:他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的,算半个嫡子,地位比惠妃叶赫那拉氏生的皇长子胤禔和良妃卫氏生的老八胤禩都高。
刘备在法正撺掇下停妻(不是休妻)再娶吴懿之妹,并没有解除和孙夫人的婚约,这对孙权来说是一种羞辱:吴夫人被封为汉中王后,孙小妹岂不成了偏妃?
之所以穿插嫡子庶子话题,我们是想证明一件事:孙权杀关羽,从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都不具备,即使潘璋和马忠真把关羽送到了孙权面前,孙权也不会浪费这件可居的奇货——在古代战争乃至近代军阀混战中,极少有大将被俘后斩杀的记录。
关羽被生擒后由孙权下令处斩,这第一种可能基本被否决了,接下来我们再看《三国志》的五处记载。
《武帝纪》的记载是“权击斩羽,传其首”;《先主传》的记载是“孙权袭杀羽,取荆州”;《关张马黄赵传》的记载是“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吴主传》的记载是“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周瑜鲁肃吕蒙传》的记载是“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的记载是“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
说孙权斩关羽,可能就是从前两处记载而来,这符合古代史书记事的规矩:功劳要归总指挥,比如黄忠阵斩夏侯渊,在《武帝纪》中的记载就是“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
在古文中,生擒和斩杀都可以叫“禽”,比如颜良文丑分别被斩杀于白马和延津,《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都是“再战,禽二将”。
既然擒也可以理解成斩,那么关羽之殁就有了第二种解释:他是在战斗中被乱军所杀,这件大功,可以记在马忠头上,也可以记在潘璋头上,最后还是要归功于孙权。
关羽斩颜良,受封汉寿亭侯,黄忠斩夏侯渊,受封后将军、赐爵关内侯,如果是潘璋马忠斩杀了关羽、关平、赵累,怎么也得封侯拜将,但是我们只看到了潘璋官拜固陵郡太守、振威将军,爵封溧阳侯,却找不到关于东吴马忠受封赏的记录,他直接消失了,远不如蜀汉马忠在史料中的记载多。
通过马忠未受封赏一事,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关羽的被“禽”,只是阵亡而已,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种可能:关羽父子和赵累都战斗到了最后一息——关羽傲气冲天,基本不可能接受二次被俘的屈辱。
关羽不会束手就擒,即使被擒,潘璋马忠也无权擅自处置,所以他们于临沮生擒关羽并斩杀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生擒后被斩杀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关羽被擒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种关羽结局了。
关羽可能被擒,我们在《三国志》中似乎也能依据:“吏士无斗心,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
关羽的部下都不想打了,绝大多数都抛弃关羽而投降,这其中难保不出现几个想擒获关羽纳投名状的败类。
在汉末三国乱世,大将的忠诚度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连关羽黄忠马超张辽于禁张郃徐晃许褚都有过投降经历,糜芳、士仁、潘濬这样的高级将官都投降了,更别说荆州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卒了。
有人是降而不叛(比如于禁),有人是叛变后反戈一击(这样的人太多了),关羽虽然善待士卒,但是在生死关头,也难免会有几个没良心的家伙打他的闷棍。
如果是潘璋马忠生擒了关羽,肯定是无权将其就地斩杀,而是只能送到孙权那里,我们分析正史可知,关羽并没有机会怒斥孙权,这样一来,除了关羽在混战中阵亡,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被部下偷袭后绑缚,他找机会自我了断,而潘璋马忠等人为了推卸责任,只能说是在临沮将关羽包围后击杀。
这样一想,事情似乎就比较通顺了,但是这里面依然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关羽的假投降是否还有几分真意:“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
众叛亲离和关羽伪降,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读者诸君当然会有一些疑虑,在半壶老酒看来,事情应该是这样的:大家一看关羽要投降,就一哄而散,留下的十几个人也是各怀心腹事,其中有几个为了谋取高官厚禄而偷袭了关羽父子,潘璋和马忠为了把功劳据为己有,就把那几个叛徒直接斩杀,关羽为了避免受辱,也找机会主动辞世,潘璋马忠只好给孙权打了一个语焉不详的报告。
当然,说关羽被擒后主动辞世,这也只是半壶老酒一厢情愿的想法,最后还是要呈请读者诸君来下结论:如果关羽被送到孙权面前,以孙权唯利是图的性格,舍得抛弃这么重要的筹码吗?如果孙权拿关羽来要挟刘备,会提出怎样的条件,刘备是否会答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