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从成功到解体经历了70来年时间,当年十月革命爆发,苏联走上社会主义国家,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当苏联解体时也同样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获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联”)。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毛主席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促成了中国革命的成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战争与和平作者(战争与和平作者是谁)
新中国刚建立,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严密封锁的情况下,苏联就和中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但是,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后,中苏关系就开始出现矛盾以至斗争。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窃取了苏共中央最高领导权。赫鲁晓夫一上台,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产生了厌恶,在否定斯大林的同时,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也否定了。在苏共20大上公开否定斯大林,恶毒攻击斯大林,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改革,把苏联引向了歧途,为1991年苏联的解体埋下祸根。
赫鲁晓夫一开始,表面上还是对中国采取友好态度,比如对中国的援助,在斯大林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援助项目。但是,他的这种援助是需要政治代价的。以至最后导致中苏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比如赫鲁晓夫曾提出和中国共建长波电台的事情上就暴露了他的政治野心。
1958年7月31日,赫鲁晓夫来到中国,中苏双方进行了谈判。谈判中,赫鲁晓夫绕山绕水地解释成立联合舰队是为了对付美国第七舰队。并解释说,苏联的远程潜艇已经开始服役,需要在中国建一个长波电台。然而,毛主席要他解释清楚什么叫联合舰队?赫鲁晓夫支支吾吾。毛主席拍案而起,质问赫鲁晓夫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海防地区拿去时,赫鲁晓夫一时答不上来。毛主席击中了赫鲁晓夫的要害,迫使他不得不找个机会自己下台。当然,毛主席在主权问题上,是从来不肯让步的。
这样,中苏矛盾开始恶化。原来赫鲁晓夫答应帮助中国援建的286个项目,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撤走了在中国援建的所有专家,撕毁了所有援建项目的合同和图纸。
特别是中苏两党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谁听谁的,谁是世界革命领袖的问题的认识分歧越来越大。到1962年,中苏两党矛盾全面爆发,随后毛主席与赫鲁晓夫进行了毫不妥协的笔墨交锋。
1962年2月22日,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信中给中共加了三条罪名:1、支持阿尔巴尼亚的“反列宁行为”。2、在国际民主组织会议上采取“特殊立场”。3、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实行“独特路线”。
1962年底到1963年初,赫鲁晓夫利用欧洲各国共产党相继召开代表大会的时机,指挥各国共产党围攻与会的中共代表团。各党大会无一例外地按照苏联的调子对中共进行攻击。12月2日,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陶里亚蒂在意大利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点名攻击中共。
12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修改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我们的共同敌人》社论。从此,毛主席同赫鲁晓夫笔墨交锋的大战拉开了序幕。
12月26日,毛主席69岁生日的当天,他面对赫鲁晓夫和他的兄弟党的围攻愤怒地写下了《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主席的这首诗宣示了他与赫鲁晓夫较量的决心。
1963年1月8日,毛主席看完苏共中央《真理报》上“为和平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加强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一文后,毛主席随即赋词一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首词表达了毛主席强烈的反帝反霸,捍卫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意志。表达了对霸权主义者的反华行径予以无情的嘲讽、揭露和鞭鞑。
针对苏共中央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行径,1963年9月6日至1964年7月14日,毛主席用“九评”对赫鲁晓夫进行了彻底的驳斥。“九评”从1963年9月6日开始陆续发表:
《苏共领导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一评)
《关于斯大林问题》(二评)在“二评”文章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进行了揭露和批驳。
《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三评)
《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四评)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斗争》(五评)毛主席在审阅这篇文章时,特地加上了一句:“社会?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六评)
《苏共领导人是最大的分裂主义者》(七评)
《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八评)
《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
在这场笔墨交锋中,赫鲁晓夫最终走向失败。1964年10月16日,苏共中央全会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分别发表公报,宣布解除赫鲁晓夫苏共中央书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任命柯西金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也正是这一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两件事巧合地遇到了一起,使整个中国处在一片欢腾之中。面对赫鲁晓夫的下台,和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毛主席感慨地说:“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花已?开?。”后来很多人说,是毛主席的笔墨和“九评”把赫鲁晓夫轰下台的。
11月21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赫鲁晓夫是怎样下台的》,为中苏论战划上了句号。
对于这场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这样表述的:苏联?领导?人挑起?中?苏?论战?,并?把?两?党?之间?的原则?争论?变为?国家?争端?,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巨大?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正义?斗争?。
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带头借反斯大林“个人崇拜”为名,刮起了一股修正主义的妖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反苏反共的逆流,同时,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祸根。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以大无畏的精神同他们作了不妥协的斗争,最终使他们威风扫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