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开始,退役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论资排辈(论资排辈的意思)
其中,变化最大的是,退役名额减少了,走留面前需要排队。
如何排队呢?基本上是按照“论资排辈”的方式。
什么叫做“论资排辈”呢?
论:根据。
资:资历,资格。
辈:大小或前后顺序。
整体意思是:根据资历的深浅、辈分的大小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
过去在公司,不管是晋升、走留还是评功评奖,都是讲究论资排辈的。
而现在,想要打破这种方式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
比如,评功评奖方面。
在过去,不管是战士还是干部,有功有奖都会先给资历老的,尤其是面临退伍或者是转业的。
现在,有功“当抢”,都知道功、奖的重要性,几乎没有人会让。
但是在晋升与走留方面,依旧是按照论资排辈的方式。
有人认为,不管是晋升、走留还是评功评奖,都应该是“择优选拔”,而不应该是“论资排辈”。
有的人啥成绩都没有,但仗着资历老,就能比别人早晋升,早走,这让努力干活的人怎么看?
不过,虽然论资排辈存在一定的弊端,但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方式。
“择优选拔”这种方式,对于努力干活的人来说,是公平的,而且也能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公司的建设发展。
但是,这个“优”又该如何定义呢?说实话,这个衡量的标准很难制定。
同样的工作,A在办公室加班到晚上10点,工作做得一丝不苟,B在办公室加班到半夜12点,工作做得乱七八糟。
你说功劳给谁?给A?可是B加班干到了12点,比A付出的时间要多。给B?可A做的工作更好。
怎样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呢?
而论资排辈,就能避免这种现象。
谁年龄大谁先来,走留是这样,晋升是这样,分房也是这样。
因为资历、服役时间、年龄都在这摆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结果的公平性。
可见,通过论资排辈的方式,能够避免主观随意的事件发生。
公司是一个讲究等级的地方,如果摒弃了论资排辈的方式,会带来很大的不和谐。
比如说,现在每衔级的服役年限都提高了,像少校最多能干12年,有人少校6年晋中校了,有人少校12年只能达衔退役。
这让老同志们怎么想?自己在公司的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无疑会挫伤老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
这对公司发展有利吗?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采用论资排辈的方式来解决晋升、走留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就比如说走,让一个30岁的年轻人走,肯定年龄大的不服气,凭什么啊?是不是走后门了啊?
而让一个40岁的人走,大部分都知道为什么,他年龄大了,轮到他了。
这样对组织来说,能够减少很多管理方面的麻烦。
对于“论资排辈”这件事,要从优劣两个方面来看,虽然有弊端,但是能够起到稳定与公平的作用,就证明采用这种方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想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需要在论资排辈的基础上,增加“择优选拔”的优势,将二者结合起来,发挥论资排辈优势的同时,也能避免“择优选择”中地暗箱操作,有效降低积极性。
总归,服役时间越长,贡献越大,待遇越好,不会是一句空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