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南怀瑾的16堂国学课读后感.doc

南怀瑾的16堂国学课读后感.doc

南怀瑾的16堂国学课读后感.doc读《南怀瑾的16堂国学课》随感近来,我研读了《南怀瑾的16堂国学课》这本有关国学研究方面的书后,发觉貌似深奥晦涩的国学经典,也能够阐述的通俗易懂,而且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读《南怀瑾的16堂国学课》随感近来,我研读了《南怀瑾的16堂国学课》这本有关国学研究方面的书后,发觉貌似深奥晦涩的国学经典,也能够阐述的通俗易懂,而且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书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自身的人生感悟,从多个角度阐述人生的哲理与智慧。作者将南怀瑾先生讲经说法、读史悟道以及那种沉浸在经史深处的智慧展现了出来,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读过这些文字后,就犹如“久旱逢甘霖”,深深涤荡着我的心灵。现今社会,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但是渐渐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关键地,我们发现,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带给我们高度的物质享受,却不能带给我们内心的安宁,更不意味着社会的自然而然的和谐。然而,通过作者对南怀瑾先生的国学课的详解,我们却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困惑过心灵的答案。从说孔孟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到谈老庄的《老子他说》、《庄子南华》,再到论禅宗的《禅海蠡测》、《定慧初修》等等,讲述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书中详述了国学典籍包含的多种处世思想和方式,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和“做平常事,得异常福”这两篇。前一篇文章的主旨就是拥有一颗宽恕、宽容的心可以作为一个人终身的原则。

《论语卫灵公》讲述了一个故事。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词,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宽恕吧!”南怀瑾先生倡导:宽容别人,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别人“势不两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开阔天空。”这并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宽容。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包括亲人与亲人之间的相处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或因观念的冲突,或因秉性的不和。所谓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同的时候,不去勉强别人。宽容是一种幸福。而缺少它的人,经常会为琐事而耿耿于怀,从此让自己陷入斤斤计较的泥沼而生活变得黯淡无光。宽容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原谅别人的某些冒犯,并不会让人觉得你软弱,反而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清朝康熙年间“六尺巷的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洒脱,也是一种伟大的仁慈。心胸宽阔的人,以宽大为怀为原则待人接物,看待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美好的,他的心情总是快乐的;自私狭隘的人,总是一味地谴责和迁怒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物,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跟他们作对、对不起他们,这样的人自然是痛苦悲哀的。宽容是一种美德,为人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就能理解别人的难处,从而原谅别人的些许过错。

同时,宽容也是自身摆脱烦恼的良药。在生活中,唯有抱着谦和宽容的心态去与人相处,才能获得真诚、尊重和友谊。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包容别人也包含不念旧恶,这样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也可以使人远离危害。有智者说:人生就是从错误中累积出来的!没有人不是从当初的跌跌撞撞中走出来的。《左传宣公二年》说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工作中、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一定要用怨恨去解决,试着去宽容,放过别人的个别错误,也许会走出不一样的路来。例如,在科研工作中,尤其是年轻同志,容易走弯路、甚至操作仪器不当而至损坏,但只要老同志给予年轻人宽容,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年轻人往往能干出新的业绩来。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相信,这个世界就会多一点爱,少一些怨恨,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友善。后一篇文章的要义是告诉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南怀瑾先生留下了他的16字人生箴言:毁誉不惊,得失从容,随缘感恩,寡欲清心。他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得失随意,宠辱不惊。这样人生往往能顺利。这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大智大慧的境界。在科研工作中,尤其需要做到如此。比如,中国计量院在完成铯原子喷泉基准钟的研制过程中,曾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一套方案,结果证明此方案行不通;后来,项目组成员们以“平常心”对待,不仅没有气馁,而且又花了几年的时间研究另一套新方案,结果成功了,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家没有骄傲、满足,在后来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假如没有当初项目组成员们的“平常心”,这项重点研究可能还处于国际落后水平。在现实当中,许多人往往缺乏平常心,以名利、金钱和权力作为人生的目标和幸福的标准,为欲所惑,最终陷入欲望的深渊而难以自拔。南怀瑾先生告诫我们,要一直坚守自己的本心不失,即便我们做不到完全的“淡泊名利”,但至少我们不要被“乱花”迷眼!这本书所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可以在各个方面给人生以启发、以思考。这是中国国学留给中国现在及未来的伟大财富!由人民日报社编写、出版的《习近平用典》,遴选了135则总书记讲话和文章中引用的典故,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史典籍,其中引用最多的是儒家经典名言。例如,引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警示领导干部要做到喜不忘忧、未雨绸缪;引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求领导干部博采知识精华。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及国学的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以我看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国学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新的发展。我也将继续学习和领悟以国学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作者立足于南怀瑾先生对众多国学典籍的讲解和梳理,结合古今的许多例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而这些哲理,就像引路的明灯一样,给我的工作、生活增添了能量,我相信自己能走好今后的工作、生活道路并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范文 相关内容
下一篇: 【吴郡进士】状元吴宽——两代帝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