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叶嘉莹获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播报文章

叶嘉莹获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播报文章

叶嘉莹获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播报文章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论坛致敬中国学研究者的单元“世界中国学贡献奖”今年颁发给英国汉学家、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院士鲁惟一

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论坛致敬中国学研究者的单元“世界中国学贡献奖”今年颁发给英国汉学家、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院士鲁惟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荣休教授周锡瑞,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

此次评选经过世界中国学贡献奖评委会78位专家的推荐和投票。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创设于2010年,每两年评选一次,2012年起增设子项海外华人中国学贡献奖。迄今这一奖项已有22位获奖者,其中包括谢和耐、孔飞力、傅高义、饶宗颐、裴宜理、谭中、史景迁、王赓武、滨下武志、杜维明等知名学者。

- 叶嘉莹 获奖感言 -

我感到很荣幸获得这一个奖项。

我们的时代正面临着种种变化,传统的文学批评也需要寻求一个新的拓展,才能够千古长新。

在现代西方文论的光照之中,对于中国的词学加以反思和说明,我以为这是我对于中国词学的学术的一点特殊的贡献。

只因为我既然有传统的训练,又很幸运的到达了西方,而且正赶上西方各种文学理论风起云涌的时代。

在现在,我们的文化,这是我们的东西方交流更加频繁、更加密切的时代。我以为,这种中西文化的交流、这种结合、这种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东西方两者的思维模式不同,也各有所长。

中国的语言往往是源远流长,我们自不应该完全用西方的文论,可是我们要坚持西方的新理论于中国传统文论相结合起来,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小词有非常丰富而微妙的作用和内容。

我记得我当年在哈佛大学教书的时候,这个哈佛大学下面有一个会议室,那个会议室里边就挂了一副对联,说“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 。

说文明、文化、新文化与旧文化互相融合,所以“文明新旧能相益。”就是各种可以互相增加,他们有更丰富的作用和内涵。

“心理东西本自同”,我们人类,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我们心理上有基本相同的地方。

我当年在辅仁大学念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经给我写过一封信,说“我觉得你是我最好的学生,可是我不希望你只做一个死板的、只知道继承的传法的弟子,你一定要从老师的途径之中开拓出去。”

“可是”,我的老师说,“欲达到此目的”,你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对于老师的学说、对于中国的诗论有所开拓。他说“则除取径于蟹行文字外(无他途也)。”

蟹行就是螃蟹(行走)一样,就是横向的文字,就是西方的语言。

所以我是从我老师那个时候,他就写一封信,就说“你要有更新的发展,你要学习英文,要学习西方的理论。”

而恰好我就是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之间,西方的文论最发达的时候来到了西方,所以我幸而能够有这个机会把东西方的文论结合起来,这对我说起来是最大的贡献,也是对于不管是东方的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一种开拓。

我想,这就是我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幸运地在那个年代来到了西方,我有东方的根柢,可是我学习了西方的理论。

我现在把我这一点学习的心得表述出来,是想请诸位学者给我指教。谢谢大家。

叶嘉莹 1924年生于北京,蒙古族。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曾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校任教。1969年成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0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201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有《迦陵论词丛稿》 《迦陵论诗丛稿》《中国词学的现代观》《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等多种著作。1979年起,叶嘉莹每年回国,先后在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义务讲授中国古典诗词,并先后于南开大学设立“驼庵奖学金” “永言学术活动基金”及“迦陵基金”,捐赠总计3000余万元。

上一篇: 在国外有中国独立创办的学校吗?
下一篇: 名字改变命运,会宁人谈国学取名之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