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6日电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6日指出,有些大学生过于热衷消费,“开学季”成了“烧钱季”。广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消费,“量入为出”地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各地、各高校也把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行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自强自立、艰苦朴素、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
资料图:一大学开学典礼。杨华峰 摄
教育部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秋季开学前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有关情况。
田祖荫指出,学生资助是一项惠民生、暖民心的工程,事关社会公平,事关脱贫攻坚。我国学生资助工作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这一要求,抓精准、促规范、重育人,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了各个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在高等学校正在努力实现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田祖荫介绍了为确保2018年新生顺利入学,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展的各项落实工作及基本成效。在努力推进“五个前移”,确保国家资助政策全面落地方面,一是“资助预警前移”,防止广大学生与家长上当受骗。春季学期一开学,我们就通过教育部网站、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以及“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次发布学生资助预警,提醒广大学生警惕电信诈骗,警惕各种打着奖助学金旗号的诈骗行为,警惕各种不良“校园贷”“套路贷”和“回租贷”等。各地、各高校也在新生入学前后,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班会、校园宣传栏等方式广泛预警。
二是“宣传时间前移”,及早解除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后顾之忧。在中、高考之前,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致初中、高中毕业生的“两封信”,用活泼暖心的语言介绍学生资助政策,组织各地将信发到每一名毕业班学生手中。在大学新生录取阶段,提前印发984万份《国家资助,助你飞翔——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折页,随录取通知书发给每一位高校新生,人手一册。协调工信部请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向全国两亿手机用户发送国家助学公益短信。
三是“热线电话开通时间前移”,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教育部连续14年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并自去年开始,提前了开通时间,延长了服务期限,服务期由1个月延长至52天(7月23日至9月12日每天8:00-20:00开通),我们同时督促全国31个省份、中央各部属高校全部开通资助热线电话。通过热线电话畅通民意渠道,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政策咨询、受理求助,为困难学生建立起了点对点的沟通机制。
四是“助学贷款办理窗口前移”,方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今年7月1日起,各地助学贷款受理工作就已全面启动,较往年提前约半个月时间。针对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等,以及贷款学生数量较多的县、市(区),我们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将贷款受理点“下沉”至乡镇、村委、中心校、高中等,让助学贷款办理地点前移到学生“家门口”,既方便又快捷。同时,通过简化手续、推行合同电子化、错峰受理、分散受理、手机及网上预约办理等创新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助学贷款的受理效率。上个月,我们与国家开发银行组成7个督查组,分赴湖南、云南、宁夏、甘肃、贵州、青海、四川等7个省份,走访贷款经办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深入调研督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展情况。
五是“绿色通道前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顺利入学。全国高校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立“绿色通道”专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站式”完成入学手续。不少高校派出由书记、校长带队的家访小组,将“绿色通道”延伸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门口。同时,各地、各高校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对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新生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难,轻装上阵拥抱大学新生活。
田祖荫称,在努力落实“五个加强”,确保学生资助工作规范有序方面,一是对学生的个人隐私加强保护。去年有媒体报道个别省份和高校,在公示受助学生信息时未将身份证号码等隐私信息隐去,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第一时间督促相关省份和高校限期整改。今年,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向全体学生资助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请他们务必要拧紧“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这根弦,让资助工作更合规、更有爱、更有温度。
二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加强指导。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决定资助政策落实效果的基础性工作。教育部专门发过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认定办法,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财力状况等因素,确定本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指导标准。各高校根据各地指导标准,结合学校所在城市物价水平、高校收费水平、学生家庭经济能力等因素,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和资助档次。各高校同时健全了校、院、年级、班级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提高认定精准度,杜绝了当众诉苦、互相比困现象。
三是对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和家长加强服务。我们会同国家开发银行连续两年印发专门通知,明确要求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城乡低保学生、通过高中预申请的学生,不得要求其再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对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乡镇(街道)民政部门、村(居)委会、原就读高中“三选一”证明即可办理,做到了让老百姓少跑腿、少烦心。
四是对大学生合理消费加强引导。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大学生过于热衷消费,“开学季”成了“烧钱季”。针对此情况,我们通过网站、微信等多种途径广泛呼吁,无论是国家资助、社会捐助还是父母给的“血汗钱”,都是来之不易的,广大学生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侈消费,“量入为出”地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各地、各高校也把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行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开展讲座、征文、演讲比赛等专题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自强自立、艰苦朴素、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习总书记提出的“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上来,做无愧于新时代的奋斗者。
五是对学生资助各环节的工作加强规范。在财政部、教育部领导下,我们于2017年开展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规范年活动”。2018年,我们继续高举“六规范”的大旗,即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责任、规范资助程序、规范资金管理、规范信息管理、规范机构队伍建设,指导各地、各校开展“回头看”,全面提升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水平。特别是针对县级资助中心和中央高校,我们明确要求做到“八公布”,即公布资助项目,公布申请条件,公布资助标准,公布申请、审批、发放的程序,公布申请、审批、公示、发放的重要时间节点,公布办公地点,公布工作人员,公布办公电话,通过公开透明,促进资助工作精细化、规范化。
田祖荫表示,在切实抓住“三个重点”,各地、各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今年3月1日,陈宝生部长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署名文章,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学生资助工作要在精准资助、资助育人和依法资助上用心用力。为贯彻落实陈部长要求,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用了绣花的功夫、发挥了钉钉子精神,因地制宜创造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借此机会,我向各位媒体朋友做个简要介绍。
在精准资助方面,上海市推进全学段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建成“上海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精准资助,为资助管理人员提供资助数据的统计、分析、监控、审批功能,为资助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东北师范大学以数学建模的方式,立足于10万余条数据信息,经过20余轮的测试和修订,确立了新的“量化测评模型”,其中包括“学生困难程度评价模型”和“困难生分类模型”两个子模型,既能区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能区分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划分出特别、重点和一般三个困难类别,基本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排序方式,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率达到99%。西安交通大学搭建起学生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构建困难生认定和量化资助模型,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认定、应助尽助,避免依赖学生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认定方式产生的误判、漏判。
在资助育人方面,江苏省在全省高校开展以“我身边的资助”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评选活动,拍摄《资助改变命运》《资助放飞梦想》等微电影,发到各高校和市县;与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开展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最后一公里”帮扶活动,免费开展就业能力培训,两年共培训约2400名学生,学生满意度超过90%。贵州省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坚持每年组织贷款学生参加网络答题,同时,连续六年持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举办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知识竞赛、诚信教育校园情景剧比赛、诚信歌曲大赛、诚信主题班会PPT大赛、诚信广播剧比赛等活动,创作主题歌曲《诚信之歌》,在高校学生中广为传唱,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北京大学在保障经济资助的基础上,不断拓宽资助方式,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发展的需求,实施“绿色成长方案”,设立燕园领航、优才拓展等十余项非经济支持项目,帮助受助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成绩、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进步,传递公益情怀,培育感恩回报意识。
在依法资助方面,深圳市将“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学生资助制度”纳入《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从实现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高度确立学生资助目标,对促进深圳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省依托本省标准化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学生资助行业标准化”研究,探索、推进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按链式结构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发布并实施34项管理和项目操作标准,使各项工作有标可查。
“我要特别推介的是,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的“一把手”把学生资助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政治站位高、帮扶措施实,抓出了突出成效。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亲自给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以及学校、幼儿园的校长、园长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抓住秋季开学关键时期,重点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多次亲自到“绿色通道”办理点迎接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宣传国家资助政策,送上学校温暖;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亲自调研学生资助工作,撰写了《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理论文章,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向立德树人深层次发展”,田祖荫说。
田祖荫进一步指出,为了答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张民生考卷,资助工作者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每年暑期更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汛期”。学校在放假,资助工作没有放假;学生在休息,资助工作者不能休息。2017年,我们累计资助学生9590万人次,资助资金总额达1882亿元。截至8月31日,已经有38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合同总金额275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贷款发放金额;截至9月4日,高校已报到新生中有13.6%的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正是因为无数的学生资助工作者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才能落实落细落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才能够顺利入学。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全体学生资助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田祖荫强调,在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过程中,宣传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媒体在宣传报道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方面出现了非常好的趋势,比如对工地“搬砖”的北大新生崔庆涛、撰文《感谢贫穷》的北大新生王心仪的报道都非常全面,不仅报道了学生家庭贫困的事实,也报道了学生自强自立、希望靠自己打拼改变困境的事实,还报道了国家已经建立了成体系的学生资助政策以及这些学生在中学就已获得多种资助的事实。这种报道理性、柔性、客观,充满了正能量。正是因为有了广大媒体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在重要节点发出“好声音”,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度才会这么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