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此文语言简洁,简单的几句话就交代清楚了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文章使用贴切的动词,展现了玩耍、遇险、救人的场景来表现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品质。本文是文言文,学生能感受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课文中的注释更有助于学生明白到文言文的有一些词语与现代文有共通之处;文中的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有利于帮助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二、教学理念
对于三年级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习课文前,学生先自由读,我范读课文,再一分句,一整句、一整篇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再通过同桌练读、听录音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同时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我采取“读、思、译、说、诵、”的教学法,教会学生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我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我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告诉的寓意或道理后,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最后布置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推荐阅读:《小学生小古文诵读》。这样不但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想像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延伸了知识,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四、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我的名字叫林巧,你们可以叫我?(林老师)
你们为什么叫我林老师,(因为姓林)。出示课题:司马光,问:这个人姓什么?(司?司马?)刚才回答司马的同学,恭喜你答对了,在《百家姓》里,一个字的姓氏我们称他单姓,像诸葛,东方,这样的两个字的姓氏就叫复姓,司为单姓,司马是复姓,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姓司马的名人,如司马懿,司马相如,司马迁,当然,还有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司马光(板书课题、出示课文)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102页,24司马光 (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二、了解文言文
这和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相比,有不同之处吗?(课件提示:1.看语言和现在说话是否相同。2.看字数。)
生明确语言不同,字数很少。
教师明确,这种和现代文语言有区别,文字更简洁的文章我们叫它小古文(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文言文非常简练,有时一句话就只有一两个字。学习文言文要会想象,把一个字读成好多字,把一句话读成好多句话。
我们一起来试试,比如“你吃饭了吗?”文言文就可以用-“饭否?”两个字来代替。
师:又如:“你饿了吗?”用文言文怎么说?
师:“你快乐吗?”用文言文怎么说?
师:今天认识我,你乐否?
三、熟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1.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两遍,借助注音把字音读准确。
2.老师领读。
师:跟老师读。(师分句范读,生跟读。)再跟老师读,(师按照两个长句子范读,生跟读。)老师读全文,大家再跟读全文。
3.同桌练读。
师:老师刚才示范读的时候,注意了古文的朗读停顿,我们常常用“/”划在停顿的地方来标记它的节奏。(出示有停顿的课文)请你们再听老师读一读,边听边用手中的笔将节奏标记出来。
大家看着停顿,同桌互相练读一下。(生练读)
4.听录音读,再跟着录音轻声读。
5.指名读。
师: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是否准确,哪一位同学愿意来读?(请同学读,师适时纠正)
6.齐读。
师:老师相信这篇文章的每个字都难不倒你们。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7.师生合作读。(屏幕出示合作内容)
师:老师也想试试,我能和你们合作吗?
8.齐读。(配乐读)
师: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再次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运用方法,理解课文
(一)方法指导1:借助注释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理解课文的第一句话“群儿戏于庭”。
师提示:可以先把句中每个词的意思弄懂,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群儿就是一群小孩,于就是在,戏是游戏,有谁知道“庭”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庭”的右上角有一个小小的数字2,我们去注释中找到第2项,就是“庭”的解释啦!所以这一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面玩游戏。
师:借助注释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板书:借助注释)
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那么,如果一群孩子在园中玩耍呢?用古文怎么说?在树林中嬉戏呢?
(二)方法指导2:联系上下文
同学们再来说说你能否读懂这些词句的意思。
(师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文章接着又写了谁?
师:文中哪个词是说“一个小孩”?
师:一个小孩干什么了?
师:“爬上了”就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
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儿?
师:你短短的十来个字,就把事情的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故事又是怎样进一步发展的呢?
(师出示:众皆弃去)
师:这一句又说了谁呢?
师:哪个词是说很多人的?
师:这里的“众” 不包括谁呢?
师:何以见得?
师:大家来读一读,突出“众”。这里的“众”还不包括谁?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联系上下文理解了“众”的含义,这不失为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板书:联系上下文)
师:这个“众”和前文中的哪个字意思相近呢?
师:司马光留下来做了什么事呢?
师:哪个字说是司马光做了这事呢?
师:司马光,文中只用了他的名,语言简洁,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常见的表达方式。光做了什么事呢?(板书:司马光 )
生:司马光拿着一块大石头砸那口大缸。
师:文中用了三个动词把司马光破瓮救友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白。这三个动词是——
(“持”“击”“破”)
(三)方法指导3:借助插图
师:事情的结果是——
师:“迸”是什么意思?
师:“水迸”就是:水涌出。水涌出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
师:借助插图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板书:借助插图)
四、巩固理解
1.讲故事巩固。
师:请同学们把现代文连起来跟同桌一起讲一讲这个故事。
2.想象补充,丰满故事。
师:你能根据老师的小提示,将故事讲得更精彩吗?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想一想这些孩子会怎么做,说一些什么,想一些什么呢?同学们在2人小组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象。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他们(玩什么),一个小孩(玩着玩着?),就站在大缸上面,( 他朝水里看,看到了什么?),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那个小孩在水中会有怎样的反应?)其他的孩子好慌张,(有的······有的······还有的······)都跑掉了,司马光没有慌,他灵机一动,(他心里想:我要……)拿石头(怎样做?)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小孩对司马光说……)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谁来试一试?
五、夸夸司马光
师:幸亏司马光及时相救,落水的孩子才得救了,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夸夸司马光呢?(教师相机提炼并板书)
六、熟读成诵。
司马光那么聪明,他这种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我们是不是应该记住他 ,记住这个故事?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
1.背诵前先热热身,你们准备好了吗?
(出示PPT:记忆比拼读、你问我答读、繁体字读、从右到左读)
2.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指名背诵。
七、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借助——注释、
2.联系——上下文
3.借助——插图
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