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29年3月,红四军首次入闽。14日,攻占闽赣边界重镇汀州。部队在这里进行了整编,不仅武器弹药得到了补充,而且物质生活也有了改善,出现了一派新的气象。
宋裕和(宋裕和伽禾)
3月20日,毛泽东在汀州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研究当时形势和红四军行动方针问题。作出了以赣南、闽西20余县为范围,以游击战术发动群众,扩大和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建立和发展新的革命根据地,并使之与湘赣边界割据相连接的重大决策。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汀州会议结束不久,毛泽东、朱德决定乘蒋桂军阀战争爆发,赣敌后方一时空虚的有利时机,率红四军回师赣南,首先巩固和扩大赣南红色区域,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1929年4月1日,红四军离开汀州,经古城进抵赣南的瑞金。这时,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从井冈山突围,也经会昌进占瑞金。两军会师后,红五军编为红四军的第五纵队。
1929年4月3日,红四军前委在瑞金收到由中共福建省委转来的1929年2月7日《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信》(即“二月来信”)。
来信对中国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都作了错误的估量。
认为:
由于资产阶级用改良主义的口号欺骗群众,收买群众领袖或组织劳资或佃主合组的工农会,以为己用,以致工人斗争很难造成广大的革命发展。农民斗争在南方,则因城市工作未能建立和发展,得不到城市领导,致使许多苏维埃区域都相继失败。现时的斗争虽还在坚持着,仍总是起伏无定。
“二月来信”还认为,党的领导力量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很薄弱。
在城市中,除上海、香港外,其它重要城市产业支部的组织,有的仅具形式,有的连形式都不存在。农村中党的组织在南方虽甚发展,但常随农村暴动胜败而起落。党的无产阶级基础既是如此的削弱,故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经六次大会正确路线的指导,终还未能健全起来,以致党到现在还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群众的先锋队。
“二月来信”还要求毛泽东和朱德离开红四军,去中央工作。
提出中央依据于目前的形势,决定朱毛两同志有离开部队来中央的需要。两同志在部队中工作年余,自然会有不愿即离的表示,只是中央从客观方面考察和主观的需要,深信朱毛两同志在目前有离开部队的必要。
并强调决不宜在任何时候竖起一个集中的目标给敌人攻击。
对于中共中央的“二月来信”,红四军前委经过讨论,认为这封信的精神是不好的,所提出的意见是不适当的。4月5日,由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了给中共中央的复信,申述了前委的不同意见和主张。
基于对以上的形势分析,毛泽东在复信中代表红四军前委向中共中央提出了一项战略计划:“我们建议中央在国民党军阀混乱的长期战斗中间,我们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在三省扩大红军的数量,造成群众的割据,以一年为期完成此计划。”
“对于目前工作的布置,决定在国民党混战初期,以闽西赣南二十余县一大区为范围,用游击战术以发动群众,以致群众的公开割据,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由此一割据与湘赣边之割据连接起来,形成一坚固势力,以为前进的根基。"
为实现上述计划,红四军前委还决定暂先不去杭永、龙岩,拟于4月8日进占于都,到于都后再召集一扩大会,与赣南特委与中央军事部派来的罗寿男等,讨论行动计划。大约用一星期的时间,在县城及四郊工作,以后或向宁都、广昌,或向万安、太和,看情形决定。
并在赣南游击一个时期后再赴闽西。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也将于数日后返湘赣边界收集旧部,恢复政权。
毛泽东代表前委提出的“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计划,比半月前在汀州前委扩大会上作出的重大决策,目标更加远大,范围更加广泛。
它是在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的实践的基础上,对全国的政治形势和闽浙赣三省的实际情况作了深刻的分析之后提出的。
其基本思想和途径是:
通过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选择敌人力量比较薄弱,革命基础相对雄厚的农村造成并逐步扩大工农武装割据,在此基础上再努力造成对中心城市包围之势。
这项计划的提出和基本实现,不仅为以后创建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为中国革命必须以农村为中心,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思想的最后形成,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29年4月8日,红四军、红五军进占于都。11日,红四军前委在于都召开扩大会议,到会的有中央军部的代表,赣南特委,各县党的代表和红四、五军领导人。
会议根据前委4月5日给中央复信的精神,进一步讨论了红军的行动计划。决定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收复失地,恢复和发展湘赣边界苏区;红四军主力和江西独立第二团、第四团在瑞金、宁都、赣州、兴国、于都、吉安、永丰、乐安等县,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创建赣南革命根据地。
4月中旬,毛泽东率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召开了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并“亲自指导成立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并制定了县革命委员会的政纲:
二、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山林,并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毁烧田契借约;
三、取消国民党政府一切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的累进税;
四、建立地方武装——游击队和赤卫队;
五、开展游击战争,打倒贪官污吏,肃清封建势力,保卫县、区、乡的革命政权。”
这是赣南第一个县工农革命政权。
1929年4月15日,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委员共9人萧芳全为主席,县革命委员会下设农民、土地、军事、财政、裁判等工作部门。嗣后,于都县革命委员会也宣告成立,由张文焕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同时,还成立了于都县赤卫队和少先队,并建立了于南、于东、于西、于北四个区的革命委员会。
4月下旬,红四军所部,转向宁都县境活动,月底,红四军攻克宁都县城,歼守敌一个团,活抓了团长赖世琮。5月上旬,宁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由彭澎任主席,同时组成县赤卫大队,约百余人。
红四军在赣南经过45天的分兵活动,广泛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地方政权和革命武装,并在局部地区分配了土地,使赣南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为实现“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计划,打开了局面。5月中旬,红四军第二次向闽西进军,发动和扩大闽西地区的革命武装斗争。
这时,蒋桂之间的军阀战争已基本告一段落。
江西军阀部队也大批返赣,开始向赣南革命根据地反扑。
5月中旬,赣敌第七、第十二师进占宁都。6月,滇系军阀张与仁第三十五旅、福建军阀周至群旅以及湘系军阀谢维信团先后从吉安进犯兴国。县革命政权不得不退出县城,被迫上山,在兴(国)、桥(头)、宁(都)、永(丰)之间与敌周旋。
1929年5月,中共赣南特委召开了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大会根据红四军前委的指示,确定了充分发动群众,壮大党的力量,扩大地方武装,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赣南革命根据地的任务。
会议选出了中共赣南特委委员11人,萧韶为书记。随后,赣南各县的游击活动迅速展开。
在于都,县革命委员会转入桥头后,党组织充分发动农民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保卫了于北地区的游击根据地,而且使斗争发展到邻近的宁都北部和瑞金一带;在宁都,县革命委员会迁到东韶,至1929年秋,建立了宁南游击大队,有300余人,150支枪。
在赣南其它一些县,革命斗争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寻乌,1929年4、5月间,在古柏等领导下,成立了赣南红军第二十一纵队。
同年10月下旬,又成立了“寻乌县军事委员会”,11月,改为“寻乌县革命委员会”。在安远,6、7月间编成赣南红军第二十三纵队;在赣县,于10月间成立了兴(国)、赣(县)、万(安)游击队,不久,改编为赣南红军第二十八纵队。
总之,从红四军入闽至1929年冬,赣南地区虽然遭到强敌的进攻,但是,在中共赣南特委和地方党组织领导下,赣南的地方武装和革命人民,英勇斗争,保卫和巩固了兴国、于都、宁都三县红色政权,发展了地方武装力量,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党员人数由3000多人发展到8000多人,为以后赣西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赣西的革命斗争也有新的发展。
1929年5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重返井冈山后,在边界临时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对敌斗争,大力恢复政权,扩大割据区域。原属湘赣边界的永新、莲花、宁冈、遂川等县的红色政权,逐渐得到恢复。5月10日,边界临时特委在宁冈召开了第四次执委扩大会议,会议根据红四军前委4月13日来信,制定游击工作大纲,划分新的游击区域,重新安排根据地的各项工作。
这时,赣敌2个团,向红五军驻地古城进攻。红五军军委遂决定率部去湘南、粤北一带开展游击活动。7月初,红五军返回湘赣边界,先后攻克遂川、宁冈。7月中旬,又取得了安福战斗的胜利。
红色区域进一步得到恢复。永新占全县的五分之二,莲花占二分之一,宁冈占五分之一。8月,红五军转入湘鄂赣边活动,湘赣边界红军和地方武装继续坚持斗争。
11月15日,罗炳辉在吉安率领国民党靖卫大队士兵举行武装起义,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五团,进一步壮大了赣西地区革命武装力量。10月底,边界红军和地方武装先后恢复了宁冈、莲花、永新县城。
1929年12月,红五军又由湘鄂赣边返回湘赣边界,在赣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这时,湘赣边界已拥有宁冈、莲花、永新、遂川、泰和第5座县城,有了4个全县的红色政权。不久,中共赣西特委,湘赣边特委和红五军军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合并赣西特委和湘赣边特委为赣西特委,成立红军第六军,并召开了赣西临时工农兵代表大会,产生赣西临时苏维埃政府。
至此,以东固、延福为中心的赣西红色区域同以兴国、宁都、于都为中心的赣南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使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得以初步形成。
1930年1月初,红四军为了打破国民党军对闽西的第二次“会剿”,决定离开闽西向赣南转移。遂于5日,由朱德率第一、第三、第四纵队“离开古田到连城,一月九日由连城诶宁化,我们的计策入赣西南,扩大赣西南的赤色区域。"
此时,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在政权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等方面经过1929年一年的艰苦斗争,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
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
红四军前委率四军到达赣西,了解到上述情况以后,便致信赣南赣西特委和红五军、红六军军委,提出于2月10日在东固召集联席会议。
前委还决定派毛泽东、熊寿祺、宋裕和3人出席会议。会议提前于2月7日在陂头(赣西特委所在地)举行,故亦称“二七会议”。
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指出,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日益扩大,财政经济危机遍布全国,工农兵士城市贫民的反抗运动到处发展,特别是以江西为中心的南方各省红色武装斗争有大规模的开展,打红旗的工农兵士贫民群众在三百万以上”。
因此,联席会议认为:
会议根据对上述政治形势的分析,确定了赣西南党的主要任务是:
“二七”会议,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
它从思想上和组织上纠正了中共赣西南党内的错误倾向;根据“争取江西”的战略计划,确定了赣西南党的主要斗争任务;制定了正确的土地政策,纠正了在前一阶段在土地分配上的错误作法;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健全了组织。
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解决了党内的争执”,“挽救了赣西南的危机”,对于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次会议把扩大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和扩大工农武装,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赣西南党的三位一体的中心任务,来实现夺取江西全省,以成为推动全国革命的动力,与夺取全国政权相配合的战略策略,是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以“乡村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二七”联席会议后,为了夺取江西全省政权,实行攻取吉安的行动总目标,联席会议主席团于1930年2月14日,发布了《前委赣西特委五六军军委联席会议通告第一号——关于占领吉安建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吉安地处赣江中游,水陆交通方便,是联系江西南北重要城镇的交通枢纽;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在赣西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邻近的土豪劣绅,为躲避群众斗争,纷纷逃往吉安城内藏身。赣西南广大群众,强烈要求铲除这个为反动势力长期占据的堡垒,扫除红色区域南北联系的障碍,扩大革命根据地。
当时,吉安城内只有国民党部队成光耀部一个旅驻守。早在“二七”会议之前,赣西特委就已经提出了攻取吉安的口号,1929年11月底,进行过第一次攻打吉安的战斗。
这次攻打吉安,联席会议首先周密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在通告中指出,由于国民党军阀混战,“两广战争相持未决,福建政变爆发”,“蒋阎正积极酝酿南北大战”,“在上述形势下,蒋系在短期内无增兵江西的可能”,而在“赣西及兴国、零都、宁都、南丰各县共有赤色群众百十五万,宁冈、永新、莲花、永丰、乐安、宁都六县县城都是我们的,泰和、吉安、吉水只有县城在敌人手,四乡都在我们手,安福、新喻、分宜、峡江、南丰、零都都各有一部分在我们手,兴国有大部分是赤色区域,加以红军四五六军都到赣西各地,尚有许多地方武装,斗争情绪很高。”
在这种形势下,攻打吉安“确是执行广大群众的要求。过去业已发动了广大群众动摇了敌基础,故这一行动口号是十分对的。”
但是,这一行动的第一步“不是打吉安城,而是实行围攻吉安城,目的在使吉安城内生活更加困难,人心更加恐慌,白色统治更形孤立”。
为此,红军总的部署是,先进攻吉水、安福、泰和等县城,并以红四军担任攻占吉水城的任务,“于吉安对面威胁吉安城,影响赣河下游群众起来”。
这时,国民党反动政府得悉红四、五、六3个军集中在吉安、泰和等地的赣江两岸,深怕红军攻打吉安,一面命令第五十师师长谭道源赴吉安,指挥驻吉安第一四八旅迅速加强防御;一面从湖北急调唐云山独立第十五旅增援江西。
又令第十八师第五十四旅主力和第五十二旅一部向乐安,宜黄地区集中,第十二师主力由福建返回宁都地区,伺机进攻红军。
红四军前委鉴于敌情变化,遂决定不打吉水,“诱敌深入到赤色区域”尔后消灭之。因此,全军折回富田地区,养精蓄锐,待机破敌。
唐云山独立第十五旅入赣后,急忙经南昌、樟树,于2月20日到达吉水县城和乌江镇之线。接着,兵分三路深入红色区域,以左路两个营进至水南,右路两个营进至值夏,中路两个营进至富滩,妄图合击红四军于富田地区。
面对这种情况,红四军前委决心乘该旅兵力分散、态势孤立之机,集中兵力各个歼灭之。2月24日,红四军、红六军第二纵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以一部兵力迁回敌之侧后,牵制右路、中路之敌,集中主力对水南之敌发起猛攻,激战半小时,歼敌大部,敌之一部向值夏、施家边逃去。
次日拂晓,红军以一部向施家边迁回,主力向值夏,富滩之敌发起猛攻,经一天战斗,将敌全部击溃并歼其大部,残敌由张家渡渡过赣江逃往吉安。水南、值夏、富滩之役,红军歼敌独立第十五旅大部,俘敌1600余人。
此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反动军队不敢前来进攻红军,赣西南党组织利用这一时机。大力发动群众和武装群众,积极发展新的红色区域,使原来的东固、延福红色区域,扩大到水南、施家边一带,并在这个地区建立了4个赤卫纵队。
打败唐云山部后,红四军在值夏休整3天。前委即决定红四军全部、红六军第二纵队一齐北进,由吉水、新淦直下樟树镇后,再北进南昌。如不可能,即折回抚州,在赣东一带工作;同时,拟以各县之赤卫队进驻吉水、永丰,扩大赣西南苏维埃政权。
据此,红四军与红六军第二纵队一齐进至吉水南岸之高山,但因乌江不能徙涉,敌唐云山残部盘踞吉水,其东郊乌江圩又有敌易镇湘团遥为接应。同时又获悉敌邓英旅及朱耀华旅第一〇八团已到新淦一带,不日可进至吉水、乌江。
根据这一情况,前委在吉水南岸召开扩大会议分析形势,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红军北进已不可能,遂决定退至水南休息。在水南,前委又与赣西南特委开联席会议,决定红军由广昌入福建之建宁,取得给养,或北进南昌,或折入闽西。
3月10日,红军大队到达东固,此时探知兴国、于都均无敌兵,红四军应群众的要求发展于都的工作,同时解决给养和观察敌情,遂移师兴国。
在兴国获悉敌金汉鼎部全部入闽,赣州空虚,红四军前委即决定乘虚袭击赣州。当红军进到赣州城郊时,方知金汉鼎部第七十团已由万安回赣州闭城扼守。
3月16日,红四军向赣州东西南三门发起猛攻,由于赣州城墙高厚,易守难攻,红军又无攻城武器,连攻3天,均未奏效。
围攻赣州不克,前委又讨论了红军的行动方针,认为当时蒋阎之间的军阀战争不会马上结束,要夺取江西全省政权,应乘金汉鼎部入闽的时机,打通闽粤赣3省的联系,把这一区域广泛地赤化起来,作为红军发展的基础。
于是决定撤围赣州,在上述目标之下,红军以3个月为期,实行分兵发动群众,各由赣南之于都、安远、寻乌工作渐次走向闽西。接着于3月18日在赣州城郊楼梯岭发出《前委通告(第三号)——分兵争取群众的意义及工作路线》。
《通告》具体部署了红军在赣西南大规模分兵的工作,并且系统总结了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以来的丰富斗争经验,充实和完善了“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计划,使“二七"会议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