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洪武二年(洪武二年是公元哪一年)

洪武二年(洪武二年是公元哪一年)

洪武二年(洪武二年是公元哪一年)揭开西北苗家军明洪武二年650多年的历史之谜之一此文专为首届西北苗氏家族文化有奖征文活动助力即兴而作文,以期盼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西北苗氏家族繁荣昌盛。洪武二年(洪武二年是公元哪一年)作者:苗汀关于西北苗氏,唯有兰州苗氏一脉最为出名。在西北,因族大人重,形成

揭开西北苗家军明洪武二年650多年的历史之谜之一

此文专为首届西北苗氏家族文化有奖征文活动助力即兴而作文,以期盼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西北苗氏家族繁荣昌盛。

洪武二年(洪武二年是公元哪一年)

洪武二年(洪武二年是公元哪一年)

作者:苗汀

关于西北苗氏,唯有兰州苗氏一脉最为出名。在西北,因族大人重,形成西北苗氏旺族一脉。在全国苗氏聚集地排行中,位列第五。

兰州苗氏,现主要以居住在永登苦水苗氏和兰州七里河苗氏为主。前者是苗和兴公一脉,后者是苗和顺公一脉。二者现均称为兰州苗氏家族。其后,历经650年之后,兰州苗氏家族后裔迁移分布很广,河西走廊、青海、新疆、山西、宁夏、陕西等省市均有居住。

《玫瑰天涯》曾多次深入兰州各地民间,零距离地调查兰州苗氏的文化历史。但因历史之原因和人为因素,导致调查的寻根文化滞待不前不尽人意。只能权且暂时放置搁笔。

兰州苗氏先祖,以苗和兴公和苗和顺公为开山鼻祖。据《苗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从山西潞安府长子县石桥儿迁移而来。苗和兴公经商,自创“和兴源”晋商字号,苗和顺公(字:兴)行伍,建立西北苗家军基业。

明洪武年间最活跃的军官苗旺,是西北苗家第一任首席执行官苗和顺公的孙子。西北苗家第三任首席执行官苗旺,《玫瑰天涯》在《明实录》中找到相关零星历史记载:苗旺最早原来是羽林前卫的千户,靖难之役后升任指挥同知,正五品升到从三品,永乐十一年又升为陕西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并调任兰州卫指挥。

之后,在明天顺年间到成化年间,兰州卫指挥使苗玘,即我们苗氏后辈人口传下来的苗氏家族第五世祖苗廷玉爷,是西北苗家第五任首席执行官。苗玘的官品最后也任到了都指挥同知和都指挥使的位置,曾经操备凉州和甘州。这和苦水苗氏家族延续下来的风俗习惯是相符合的。即在清明祭祖时所擎龙凤大旗和苗字军旗。按时间推算来看,苗玘是苗旺的孙子辈。再下来是由苗玘的子侄苗英接任的班,以都指挥佥事并兼任兰州卫指挥,曾任固原守备、兰州守备,但因明九边防备制度之事件降过品衔。继了苗玘的问责的后尘。这不得不说是大明王朝军制统治下以文制武的权力博弈。

后面兰州卫又有指挥苗銮,从时间判断是苗英的子侄,也是从都指挥佥事到都指指挥同知,曾任兰州守备、宁夏左参将、宁夏副总兵,这是大明正德八年到嘉靖十三年间的真实事情。之后按说还应该有至少三几个后辈人继任,至第十世才逐渐退出西北军事历史,这是符合明朝世袭制度的。这些资料来源基本上都是《明实录》上的,比较详实可靠。

?《玫瑰天涯》曾考证《兰州志》,有前明卫守备李进撰写的《改修河桥记》,云:’洪武初,原用二十四舟,后守备苗旺以造舟费大,乃于两岸甃出埠头,减去二舟,只用二十二舟,埠头水急,将舟冲激流荡,每多损坏,虽云惜费,反致重费。正统乙丑,奏请退修埠头,增造二舟,以复其旧。“这一记载,为我们苗氏家族人提供了关于西北苗家第三任首席执行官苗旺的详细历史资料。

据《玫瑰天涯》调查:在明清时期,一般情况下,一个卫所下辖五个千户所,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辖两个总旗,总旗下辖十个小旗,每个小旗辖五户军户,卫所共计五千六百户军户。然每个军户家出一人正军到卫所服役,军户不够了,就再勾选一批民户充做军户。西北苗家军的建制,大体上源于此法。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卫所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各级军官都是世袭的,父死子替,叔亡侄顶。明朝卫所制度,实际上跟隋唐府兵制度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只是一些文人附会牵强之词而已。和明初其他制度一样,卫所制从名称到实质都沿袭自元朝,朱家王朝根据元末战争的经验,吸取精华在管制上有所改变,比如将万户改名为卫,万户长改卫指挥使。此时北元蒙古势力仍保留有左手万户,右手万户等名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中后期,卫所制度开始崩盘。一个最重要原因是明朝权贵和军官大肆侵占军垦田地,无偿役使军人为他们耕田和盖房以及生产生活用品等,皇权也无暇顾及,导致军户纷纷逃亡,卫所缺编严重。后期募兵制逐渐取代了卫所制,但明朝将领所管辖下的家丁和亲兵,只效忠于将领本人,唯命是从,雄居一地,战斗力一直保持着强悍的优势地位。直至明末清初,部分将领降清,这些家丁和亲兵,也就成为清朝绿营兵的重要中坚力量。这是后话。

根据《中国军事志》记载:明朝的世官制度,世官共有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这可想而知,这种明朝军队基层官职成为了“祖传职业”,这也是不争的实事。这也说明了一个家族的兴盛与否,和参与世官制度有直接关系。而世户制度支撑下卫所军队的战斗力也就非常低效了。所以,另辟跺新径,组建西北苗家军也是时势所造情理之中的事情。

自古有云:当兵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点卯吃粮。这也符合当时大明王朝子民们的心理需求的。而大明军队之所以可以支撑这种世官制度,是因为有“军屯”起了重要保障作用,因为军屯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但是到了明朝中期和后期,土地兼并严重,世官制度的生存基础就遭到了破坏,因为领不到足额军饷,而使得卫所的世兵军户大量逃亡。朝廷就不得不实施募兵制以弥补兵额不足。即便人数足额的军队,战斗力也实在堪忧。这就有西北苗家军最有个性特点的军规: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嘉靖38年(1559年),“戚家军”也组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可达4000人,主力人员主要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为主。而西北苗家军的建制,基本上类似,但不同的一点是:百分之六十的均为苗氏家族后裔。

此后明朝武将们的家丁和亲兵们,就成了大明王朝地方武装的精英。到了明末,明朝廷最有战斗力的3支部队,关宁铁骑、天雄军、秦兵都不是世兵制度下的部队。而西北苗家军,在大顺政权西进兰州攻城略地和清军入甘新政权建立的双重打压下,和大明王朝一样最终息事宁人,不知所终。这也是历史发展下符合情理之中的必然趋势和现实事件。

首届西北苗氏家族文化有奖征文活动由:

西北苗氏家族文化促进会主办

和兴源西北苗家军服务团队协办

兰州玫瑰天涯集团公司承办

上一篇: 牛年成语(牛年成语大全四字吉祥语)
下一篇: 螓首蛾眉(螓首蛾眉什么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