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学经典读后感1
在我床头的书架上有一本《三字经》,那是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帮我买的。我经常会拿出来读一读,我知道《三字经》要朗朗呤诵和细细品读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儿童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正如《三字经》里所说:“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段话告诉我们:小孩子不努力学习,这是很不妥当的。如果幼年不好好读书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知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三字经》中这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我也印象特别深刻。这段话说的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号老泉)年少的时候不努力学习,直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当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无知因而发奋补救。我们这些小孩子更应当趁早努力读书,用心思考问题。通过这段话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深刻道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奋发图强,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三字经》中的经典还有好多好多,真是举不胜举。我每次读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贤的灵光下,受益匪浅。它真是我们一生中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以后我一定要多读这类的经典。
国学经典读后感2
“她现在长角了吧,听说羊长大了都会长角的;这“装”都有个目地,记得哪儿说过,一个母亲在临终前给孩子编了一个“种妈妈”的谎言,还有人得知朋友身患绝症,为了让他继续快乐,强装欢笑。三字经的读后感作文这次我懂得了“团结能在命运之暴风雨中奋斗”“父亲之情高于山,母亲之情深于海”。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国学经典读后感3
孔子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学家,他教过的学员下不来三千,大家把和我学生学习时的沟通交流记述了出来,这就是《论语》。
温和知新,可以当老师。这话讲的是学习的方式 ,它使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地温习了旧专业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觉,新的体会,就可以当教师了。我想到每到课间活动或回家了后,我都是复习一下当日的內容,每一次复习后,就会比之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深入的.体会,可总感觉還是有一些想不到,因此之后我想经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闻过则喜,勿施于人。这话告知大家不必把自己反感的物品给他人,不必让他人来做好自己所反感的事。我想到有一次母亲在我的碗里舀了许多红苕,我不愿意吃,就赶给了父亲,读过这一句话后,我还在都没有悄悄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认为大家应当学习鲁迅,给自己想的少,为他人想的多,严于自私自利,真诚待人。假如每个人都能学习鲁迅,这个世界该多么的的幸福,多么的的和睦啊!
根据学习《论语》,使我懂得了:学习要注重方式 ;碰到困难,就得去摆脱它;还明白了闻过则喜,勿施于人。等大道理。
国学经典读后感4
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
《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
《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国学经典读后感5
最近,我书包里斯本又多了一份重量,是我最珍惜的国学经典读本,虽然它个很小,顶多就A4的2/3那么大,可讲述的道理却非常适用。
比如,什么季文子行俭,讲述的是季文子非常朴素,而仲孙它却很瞧不起季文子的做法,便去讥讽他,而季文子仍认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经过一番对话之后,季文子把这一件事告诉了仲孙它对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听了很生气,于是让仲孙它闭门思过七在,最后勤工作仲孙它受到了教育,并以季文子为榜样,季文子便说:“知错改错,才能有所作为啊!”不久,仲孙它被升为大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要爱虚荣,或是炫耀自己还有就是去奢侈,反而相互一点他的为人更高尚。
再教育比如毛遂自荐,就是说平原君要带20个贤能之士去向楚国求救,可只选了十九人,这时毛遂走了出来,他告诉平原君,他也愿意去,而平原群认为没有人称赞过他,如果是贤能之士他自己就会在口袋里发现锥子一样快,而毛遂却认为平原君不有将他放进口袋里,于是平原君很是惊奇,便带他去了,果然,毛遂立下了奇功。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推荐自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这本书讲的虽然都是些小故事,可是它们告诉我们的却是大道理,我不仅会读书避的故事,还会试着去理解文言文,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古文,因为古人真的很聪明!
国学经典读后感6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
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
总之,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国学经典读后感7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8课—— 《三字经》(节选)。当我读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时候,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还没有开始上学,妈妈买回来一个大西瓜。切开它时,里面红壤黑籽,水灵灵的,颜色鲜艳,看着就食欲大增。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没等爸爸妈妈,也没给他们留,就直接的拿起勺子挖着吃。当我吃得所剩无几时,有人从背后轻轻拍了我一下,吓了我一跳,我一转头,原来是爸爸下班回来了。爸爸指着西瓜对我说:“儿子,你就这样一个人吃了?怎么不想想妈妈和我呢?妈妈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了,还在为咱们做饭,你不心疼吗?你这样做对吗?” 我听了之后,面红耳赤,愧疚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后来,爸爸又给我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从小特别懂事,尊老爱幼,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自己吃小的.梨。也是从那时起,爸爸决定让我背《三字经》,而且给我讲述其中的很多典故。今天回忆起来,9岁的我竟然还没有四岁的孔融懂事呢,真是不应该啊!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永远记住这些名言佳句,让它们随时随地鞭策我,让那些不光彩的事情不再发生。
国学经典读后感8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灿烂的历史,《国学经典》这本书里就融汇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
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这本书时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并没有那么难理解。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经典了。经典诵读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言论也让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在《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又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虽然我成绩很一般,但每次考完试骄傲情绪不断滋长。对于身边学习比我差的同学总是不理不睬,家长、老师说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收效欠佳。当我读了孔子的`话时,又反省了自己,觉得很惭愧。连知识渊博的孔子都那么谦虚,何况一个小小的我呢?从此以后,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经常谦虚地向我身边一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百万绿丝中的小苗吸收营养的成分。
《国学经典》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读之如沐浴春风,我会让它永远伴我前行!
国学经典读后感9
上小学后,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精美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等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要努力争取利用”。但通过这简单的八个字它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必须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国学经典读后感10
“学而优则仕”,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得给予相应的官职,否则便是重视不够关怀不到。当然,没有一官半职也无法说明你取得了成绩。正是这一句辛辣的书评吸引了我,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心理描写更彰显了人物百态,然而读罢给我最深的感觉却是:这里不是校园。没有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没有青春校园的生机和活力;没有学术论坛的笔剑争锋。
这里是一个工厂,专门负责生产经营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围城,城里城外的人们各显神通;这里更是一个集市,到处都是呼喊叫卖的声音。
文章还在陆续的'连载之中,我还没有读到故事的末尾,我不知道文章的作者会以什么样的结局来结束这所谓的大学。暂且不去谈那些领导们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杜小春的见异思迁,高歌的形骸放荡,马长有的拾阶而上,这哪里是大学教师的模样!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那样,到底是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在这样的校园里,这样的潜规则作用下,我不禁感到非常的悲哀。文章开头的杜小春很像现实中的我,所以读到她出现的地方,我是一路同情,直到我再也不能忍受——因为我知道,我是永远不会成为杜小春那样的人。我可以与名利无缘,我可以生活得辛苦贫寒,但我要永葆我心中的明灯不灭,走过悠长的黑暗,迎来的定会是灿烂的黎明。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最好的境界莫过于此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11
这几天,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叫我写一点关于学习国学方面的内容,遂想起年前买有《国学经典》一书,时常也随手翻看,这不正好切合“国学”主题吗?故草草写就几句读后感吧.此书中有比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通过多读、多背,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国学经典读后感12
今天,我向顾梓涵借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谜》,约好了明天上午还,借我一晚上的时间来看这本非常好看的中国少儿必读经典。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又看上了。结果,我被吓得胆颤心寒,因为这本书里写的东西实在是太恐怖了。比如说,有些人为什么长不高?那是因为他们祖祖辈辈的诅咒,生下来的第一个孩子都非常的矮;有些人五年不吃东西,甚至,还有人长达四十年不睡觉呢。这些都仅仅是让我惊讶,而让我感到最恐怖的是,伟大的拿破仑,竟然是被毒死的';伟大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到底是被谁刺杀的呢?要是我以后有一天进行改革,就怕反对改革的人“嘭”的一声把我给灭了。我越看越紧张,然而,好像又有一只无形的手伸向我的心,牵引着我继续看。我觉得又紧张又刺激,好像同时又有一把剑刺向我的内心。一向胆大的我,晚上却紧紧地依靠在妈妈身边。妈妈去洗澡了,我忍着巨怕,继续看着这本书,越看越觉得恐惧,好像书中的法老又复活了,正盯着我呢,他似乎正在施诅咒,要把我变成木乃伊……
这本书,真是让我又是喜欢又是害怕呀。
国学经典读后感13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在百般期待中,《国学经典》踏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了,它安静地躺在书桌的中央,那淡淡的浅绿色透着浓郁的古典风,开启了我一天的好心情.
就这样,悄悄地与《国学经典》牵手.
仔细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这是想到了历史上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稚嫩的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带着这种好奇心,我轻轻翻开它,小心翼翼地生怕弄坏了这种难得的'复古意境.孔子、老子、墨子的画像映入眼帘,勾起了我对历史的追忆,对生命的思索.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读后感14
我最爱的经典就是《三国演义》了。这本书的内容脍炙人口,人物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过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根本不理国事,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个个怨声载道。这个时候便有很多的能人志士想要“起反”。其中的“黄巾教”,把当时的.朝廷官兵打得狼狈不堪,这时结拜兄弟刘、关、张挺身而出屡力大大小小的战功。可他们三个人的战功,汉灵帝却没有好的奖励赐予他们,只给刘备做了个“七品芝麻官”。他们三个和曹操等人看透了朝廷的昏庸和腐败、宦官的“鱼肉百姓”,最后把掌握大权的董卓给灭了。在此之后,便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一段历史中,有许许多多足智多谋、斗智斗勇的故事。比如:刘玄德三顾茅庐、赵子龙单骑救主、诸葛亮草船借箭······。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人称“卧龙先生”的他,非但有高深的学识,而且很通情达理,被刘备请“出山”后,一心一意辅佐他的主公刘备,就连刘备逝世后,还不曾有自己做蜀国主公的念头,仍兢兢业业辅佐刘禅。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一章节中,诸葛亮虽然知道自己快要不在人世了,为保住先帝的江山用“七星灯”来增寿,写下来著名的《出师表》。诸葛亮一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这本书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懂得在失败面前要勇于承认,吸取教训决不气馁。
国学经典读后感15
这几天,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叫我写一点关于学习国学方面的内容,遂想起年前买有《国学经典》一书,时常也随手翻看,这不正好切合“国学”主题吗?故草草写就几句读后感吧。此书中有比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通过多读、多背,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国学经典读后感】相关文章:
国学的句子01-13
国学经典征文11-11
国学的作文06-12
国学经典读后感05-16
《国学经典》读后感06-27
国学读后感11-30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12-02
《国学》读后感11-14
国学经典读后感06-13
有关国学经典的作文12-1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