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期关于传统服饰的文章吧。
今天我们提及中华传统服饰,有些人总会说“唐装、中山装和旗袍”,可是,它们三个真的不是中华传统服饰。
唐装根本不是唐代中国人的装束。唐代男子一般着袍服,女子一般着襦裙,都跟唐装相去甚远。唐装最早诞生于清末,是中国人在清代的长袍马褂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经过改良的唐装,可以配合西式服装穿着,既能很好的融入西方社会和适应现代生活,又能体现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因此大受留学生和早期华侨华人的喜爱。
因为西方人将早期的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些人穿着的改良的长袍马褂也被称为唐装。后来,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些服装被带回到中国,内地的中国人也开始穿着唐装,并误以为唐装就是唐朝人的装束,其实大错特错。
中山装跟传统服装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孙中山根据西装和日本学生装改良而成的。孙中山曾在日本留学,最熟悉的就是日本学生装。他也以此发明了中山装。中山装上连一点点中国传统的元素都没有。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所谓的“民国学生装”,其中男装当然就是中山装或者改良的(没有兜,毕竟那几个兜实在不太美观,可是那几个兜象征的是五个权利啊,我们也把它们“改良”掉了),而其中的女装则比较有意思,是一个立领、右衽的短衣服,配以到膝盖,散开状的短裙子。这个也是民国时期根据旗袍改良的。是把旗袍去掉了额外的部分,然后去掉了下边的部分,再穿上西式的裙子,结合而成。它跟清代以前的传统服饰还是没什么关系的。
再说旗袍。有人说改良旗袍和清代的旗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但是并非如此。改良旗袍,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讲的民国旗袍,是真的是从清代的旗袍改良而来的。清代的旗袍是立领、右衽,在身体右侧直接下垂,以扣绊连接。一般有开气。多说一句,开气是满语(kaici),意为“交界处”,实际上就是开衩。
旗袍最早也是来源于清代,不管我们今天给它加上多少所谓“传统元素”,它依旧是旗袍,不是中华传统服饰。
在今天,我们又试图以所谓“新中装”和“新改良旗袍”作为国服。其实,与其改良旗袍、中山装,不如试试改良汉服。比如深衣,好歹人家都做了近3000年的大礼服了,只是在清代才被彻底取代(元明以后开始衰落了,但是女子大礼服还是深衣)。另外好多汉服的形制,作为礼服,甚至改都不用改,就很合适了。
我觉得,也许真的不是他们不想,只是因为多数人真的不懂,唐装、中山装、民国学生装和旗袍,真的都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我们对历史事实和传统文化总是遗忘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好。仅仅一个清代,就把中国人的传统服饰文化彻底变了。而汉服,则从此“歪楼”,变成了唱戏的专用的戏服。而戏服为了方便观众观看和区分,也很快和传统汉服的形制分道扬镳。所以我们以后听到有人,特别是老人,说人家穿的汉服是“戏服”,最好不要发火,因为在清朝,它们真的是戏服。
最后,我想多说一句,关于清末。其实清末对我们今天产生的影响远远比我们想的要大得多。比如服饰,我们今天对传统服饰的印象,几乎全来自于清末。汉服如此,满洲服饰亦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