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人格的健全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国学教育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国学教育
一、课堂中积极渗透国学教育、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内涵
在我的语文课前,我都会让学生利用两三分种教他们背诵一段《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朗朗上口的文字,读起来容易记忆,比一般的说教更易深入学生心理。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被宠被惯,与父母的隔阂渐增,亲情教育必不可少。而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歌唱和描写和谐社会、和谐自然方面的内容。
如《我的母亲》、《背影》等课文,都是在歌唱亲情,提倡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在讲这类文章的时候,我就把亲情放在首位,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具体事例的阐述,让学生感到亲情的可贵,从而在心中能够体会到父母的无私与不易,平时的点滴积累,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爱”及如何向父母表达“爱”.“爱”的火苗正在所有人的心中点燃,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讲“只要爸爸妈妈高兴我就会很高兴”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将会燃起“大爱”的火苗。
二、课内外大量诵读国学经典、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国学和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惜时;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仁孝,明白做人的道理。
由于农村小学生受地理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孩子们接触国学经典的书籍较少,我就从网上给孩子们下载了一些国学经典和唐诗宋词,每周给孩子们发一张,要求他们在家诵读;周一到周五,我们学校的图书阅览室都全天开放,供孩子们自由阅读;我还鼓励孩子们利用节假日到图书馆、新华书店去阅读国学经典。到了每一个月末,我班就举行“经典诵读朗诵会”比赛活动,孩子们在台上自信大声的读,在他们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使自己轻松记住了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这些经典的教诲,不也正是我们家长和教师需要教给孩子们的吗?
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的经典记忆
通过诵读,使学生体会作品中蕴含的自然美、人性美,进一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每天清晨,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都会准时播放经典国学的内容,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琅琅上口的韵律配上优美的旋律,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学习国学的氛围,让他们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经典国学的魅力。
我们还在学校和班级的布置中渗透了国学教育的内容,板报、手抄报、文化墙都用来作为宣传阵地;每天利用放学时整队出校门的时间,以班为单位进行经典诵读,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我校还定期举行“国学经典诵读”表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积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国学的经典记忆。语文教学需要国学的熏陶,让国学进入课堂,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灵,不正是我们所追求更具魅力的教学吗?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一、课内搭桥,课堂因国学而丰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北京故宫、山东泰山、山西五台山等都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传统文化,民间工艺、艺术、风俗等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如:三年级课本中一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国学内容如颗颗珍珠,贯穿在教材始末,学生们在读中体会,体会中思考,思考中探索,探索中获得。在发掘国学的内涵的同时,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二、妙用古诗词,习作因国学而飞扬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持之以恒的国学渗透,既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及经验得到丰富,也使学生语言仓库得以夯实,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如一篇题为《美丽的秋天》的习作,一个名叫张洋洋的学生在文中这样写到:来到山林间,满眼都是红红的蝴蝶,黄黄的小鸟,在空中飞舞。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什么呢?是红叶舞,不禁让我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叶胜景。让我忘记了叶落满地,繁华凋落的凄凉。我反而觉得秋天也是个火红的季节,她的硕果累累,让我忘记了城市的喧嚣,沉浸在收获的欣喜当中……。
还有个学生以独特的视角选择松柏、小草、落叶和残花这些典型事物,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所蕴含的力量和生机,与其说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还不如说金黄是生命的象征。因为,生命的孕育从金秋开始……。
还有一篇题为《我的妈妈》的习作,一个学生情感真挚,文笔酣畅,引用了这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子深情跃然纸上。……这些千古美文,就像一位位承载文化和文明的信使,关怀、孝敬之风飘遍班里的每一个角落!
三、绘画经典,创意因国学开阔
国学渗透,书香相伴。画经典,给古诗配画,给宋词插图,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把诗歌按作者、内容、主题分类,办成手抄小报……这也是目前我将语文教学渗透国学教育的另一方式。根据学习的内容,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艺术联想。
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一诗延伸拓展的环节中,这样设计:
《望天门山》一词一句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请同学们大胆的发挥你们的想象,快快拿起手中的笔画一画吧!孩子们的兴趣浓厚,乐在其中,画得可认真了。
四、诵读经典,气质因国学而高贵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像这样优美的诗句,美妙的修辞,深刻的含义,正是我们的孩子平时很难接触到的。有心的教师有选择地给孩子们挑选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经典作品,通过诵读,使学生感悟我国所独有的诗词歌赋优美的语言、韵律,体会作品中蕴含的自然美、人性美,进一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学校和班级的布置中也可以体现这些内容,板报、手抄报、文化墙都可以作为宣传阵地,校园广播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甚至可利用放学时整队出校门间隙以班为单位进行经典诵读,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事实证明,长期坚持经典诵读,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能让国学的儒雅恬淡、坚韧含蓄走进学生的心灵,内化为高贵的气质,使其受益终生。
五、潜移默化熏陶,品味因国学而提升
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开设“一分钟课程”,精选《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儒家经典、格言警句等,每天在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每天的校园音乐还融入中国古曲。借此提升学生的修养品味。
小学语文课堂怎么渗透国学教育
(一)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
汉字作为一种母语,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代表之一。加强对小学生汉字的认识,是小学语文国学教育的重要构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认识和体会汉字正确的引导,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汉字来说,在形、义、音的形成中可追溯到发展历史。对此,教师要结合汉字的造字意义,将汉字的意义诠释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名胜游历,延伸国学教育
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与家长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名胜古迹等,并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以国学为主题的夏令营,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家长要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调动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强化其爱国情怀。对于国学内容来说,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联系比较大,在国学教育中,要利用好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以及书法剪纸等题材。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
在我国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古诗词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国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在我国流转已久,比如王昌龄的《出塞》和李白的《静夜思》等,都是古代文人的重要思想结晶,表达诗人爱国、积极向上等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加强对文人道德情怀的学习,将国学经典教育的学习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和深度。
(四)利用故事,创建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语文课堂中,要适度引用与国学经典故事,例如:在《小草与大树》中,在学习到三姐妹怎样刻苦学写小说那一部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小故事, 比如:《闻鸡起舞》、《凿壁借光》,并布置学生在课后多多搜集其他小故事。基于此,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三姐妹的刻苦精神,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五)利用音乐或美术形式来加强学习
小学生与其他年龄段学生之间的区别比较大,学生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在这一阶段中,要想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国学经典的课堂学习中,不能过于依赖文字来进行知识的传递,要加强音乐和美术等形式的应用,安排业余时间让学生听一些经典的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通过音乐和美术等形式的应用,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国学教育方法策略
一、利用语文辅助教材,开展国学教育熏陶
古诗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国学作品,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从小就会接触古诗词,而且从活泼生动的古诗词入手进行国学经典的熏陶,要比背诵抽象说教的“人之初,性本善”来得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此,《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帮手,教师们可根据学生实际在各年段进行有选择性的背诵。通过六年的背诵积累,让小学生能掌握许多名家名篇,进而受到国学教育熏陶。
二、精心选择国学经典读本,进行“每日一诵”
国学著作博大精深,并不是所有的国学著作都在适合在小学阶段读,所以,在选择经典国学读本时,我们要慎之又慎,既有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又要蕴含做人做事之道理。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安排: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五年级学习《孝经》;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利用每天自习课或课前的时间,我们组织了“每日一诵”,通过诵读,感悟优美的语言和韵律,体会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长期坚持诵读,不仅开阔了眼界,奠定了文学基础,更能使学生受到熏陶,使其终身受益。
三、巧妙利用语文课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著名的人物典故,还是谚语、民俗,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学内容占据了不少的比重。此外,国学的内容分布面较广,除古典诗词与经典名著等外,还涉及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风俗节日、谚语、成语等内容,这些国学内容分布于课文、课后知识及练习等方面,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璀璨以及中华文明的优秀精神风貌。
如在教学《古今贤文》时,教材中将其分为了上、下两部分,分别进行教学。我在教学时,将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让学生尝试自己来理解词语内容,相机适时进行引导教育。通过学习,学生们明白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懂得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的道理等等,也让国学经典悄无声息地融入孩子的语文学习之中。
四、精心组织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国学教育
国学经典教育要求反复诵读,以期望能滚瓜烂熟。但事实上,小学生活泼好动,单纯的以反复诵读为目的来学习国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国学教育还要讲究学习的方法,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渗透。我可以利用语文课堂,进行课文剧、小品表演、国学知识竞赛和故事会等教学方式,并巧妙运用多媒体观看动画故事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同时国学教育也会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进行,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会定期组织班级诵读竞赛。
先在《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中精选已学过的诗词,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孩子们都会精心准备,相互合作。这项活动大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
经过评选,给获胜者颁发奖状和奖品,这时,孩子们诵读的热情更高了。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的制作。结合课堂教学,让孩子们从背过的古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发挥想象力,给诗句配上图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