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内蒙古公安厅推出“划重点 学党史”专题。今天要学习的是《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九章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平发展合作。
坚持和平发展合作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顺应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2005年 4月 22日,胡锦涛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提出推动建设 “和谐世界 ”的主张。2007年 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 “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目标首次在党代会文件中得到体现和确认。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提出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的外交工作总体布局,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动。
中俄 中美 中欧
大国关系总体上保持稳定和发展。2011年 1月,胡锦涛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就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俄两国在 2008年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中俄国界东段的边界问题,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国与欧盟于 2003年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后双方经贸合作迅猛发展,欧盟连续八年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中日
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2008年 5月,胡锦涛访问日本,两国领导人共同发表
《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2012年 9月,针对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所谓 “国有化 ”,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和《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并通过常态化执法巡航等措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实施管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中国同周边国家实现高层互访和交流,推进区域合作进程。在中国推动下,2007年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国同东盟在 2002年 11月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相关国家在南海开展务实合作和共同开发奠定了政治基础。2010年 1月,“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正式启动,使世界上近 1/3人口得到实惠。
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出台了中国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政策文件。2006年 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峰会宣言郑重宣布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不断加强。
中国通过多边舞台,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通过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推动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推动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从 2009年开始,金砖国家领导人定期举行会晤,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还积极参与安全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践行 “外交为民 ”宗旨,稳妥处理撤侨、人质解救、劳务纠纷等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 2011年二三月间,利比亚出现紧张局势,我国迅速有序地组织了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包括港澳台同胞)行动,将 35860名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离回国,有效维护了中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本期学习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下一期我们要学习的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文字整理:苏海城
供稿单位:内蒙古公安厅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 辑:戴紫君 沈翠英
校 对:韩 斌 张艳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