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璀璨文化,成就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经典学问,塑造了炎黄子孙的优良品格。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青少年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知识,健全身心,将自身打造成经得住考验、扛得起重任的中华好儿女。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的集合,直接、深刻地影响着每个生活在华夏大地的中国人,是青少年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和学习的领域。为此,记者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教授冷卫国。他从多方面、多角度向广大青少年阐述国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与有效方法。
冷卫国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教授
您觉得什么是国学?
按邓实在民国时期提出的说法,所谓国学,乃是中国固有之学问。这种说法,当然有其具体的历史背景。
今天所说的国学,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有具体的入手之处,如果在外延上定得太宽,未免有些漫无边际。人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追无涯,需要具体的门径。具体门径要从四书五经入手。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实际的做法。
国学对您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国学博大精深,对我来说,学习永远在路上,对于国学,我不敢说更谈不上有什么研究。但从大的方面来讲,我感到学习国学增进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帮助我树立宏观的历史视野。每当夜深人静,青灯摊书,我感觉自己的精神生活是快乐的、充实的。
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今天,一提起国学,很多人会认为是复古。其实并非如此。所谓传统,就是活在今天的历史。传统是活的,只是我们有时活在传统之中而不自知。作为“五经”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四书”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老子》《庄子》等先秦典籍,至今依然常读常新,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我们弘扬国学的基本出发点应该立足于继承与创造。提倡国学,学习国学,不是复古,更不是泥古,而是要返本开新——立足经典,着眼未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国学典籍
学习国学对中学生有怎样的意义?
中学生学习国学知识,对构建自我认知、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国学知识的学习,广大中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自觉承担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在看待西方文明时,有中华文明之本作参照,有助于形成相对正确的价值判断。
每一名中学生,都应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近年来,国家强调增强国家软实力。传统文化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根基性部分。中学生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有必要了解和学习国学。中学生立足学习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放眼世界,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建设和发展。“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如果对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缺乏了解,那么国际化是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国际化的源头活水之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您了解与参与的面向初高中学生的国学活动有哪些?
我参与的国学活动有海淀敬德书院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海淀区中小学吟诵课程观摩、海淀敬德书院教学规划研讨、中国诗词大会北京赛区选拔赛。针对古典诗歌教学,2019年9月14日,我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作了“如何阅读古诗词”的讲座。在知识普及方面,疫情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了线上国学类课程。首都师范大学联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向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吟诵教学课程资源等。用中华文化精神做教育,是学院一直致力的工作目标。
哪些国学书籍适合中学生阅读?
王力《诗词格律》、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余冠英《诗经选》、陆侃如和龚克昌《楚辞选》、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等,都是比较适合中学生的传统文化读本。
王力著 《诗词格律》
在您从事国学研究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深刻体会?对现在初高中学生的国学学习有怎样的经验分享?对于中学生学习国学知识在学习方法上有怎样的建议?
学习国学,我认为首先应从基础入手,先学习文字学,对于文字的构型、造字理据和基本理论要有一定了解。同时还应学习文章学,理解古人谋篇布局的技巧。另外还要学习历史学,有充分的历史知识,知人论世,知晓一篇文章所产生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对文章有更真切的把握。
以上三个方面,文字学、文章学、历史学,是中学生学习国学的三把钥匙。从大方向上来说,中学生需要具备以上三方面的基本知识。
对于学生国学文化学习中涉及的历史故事,应该怎样解读?
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古代事例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青少年在学习、理解时,要注意它对于当今社会的建设意义。如“卧冰求鲤”的故事是想强调子女对父母所应有的尊重、孝敬之心,“悬梁刺股”则可以激励学生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的精神。学生要体会其精神,而不能盲目效仿其行为。在学习经典、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典故所蕴含的真正意义,避免造成理解偏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涉及传统文化(京剧、国画等)的部分,您怎么看?
艺术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非常有必要,既能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艺术精神,又有助于真正使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如京剧、昆曲、国画等。
另外,我认为国家有必要编写针对大、中、小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材。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设计考试,跟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同时要注意整体设计和引导,倡导出台中华传统文化统一教材。引导中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精神,在学校设立国学课程,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安排。
作为学生家长,如有条件应鼓励孩子多去博物馆,多了解国学文化。“纸上得来终觉浅”,有时亲临现场,观摩实物,胜过万千言语的说教和解释。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考试的相关工作也会顺利很多。
通州后南仓小学生生在经典诵读大赛上表演
实习记者 刘洋 摄
您对于中学生的国学学习有怎样的建议?
中学生的国学学习,在当下不能突破现有的学科体系。现有的学科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我的建议是在中小学阶段多阅读、记诵经典作品,注重在家庭、学校中培养孩子尊师敬老、谦虚礼让的传统美德,让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学习国学是为了立德树人、固本培元,而非复古泥古、故步自封。
学习国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君子人格,家国情怀”。以国学为根基,胸怀世界,放眼未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不断认识自我、发掘自我、超越自我,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合格公民。
12月19日《北京考试报》
审核:安京京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