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怎么建?学术期刊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怎么建?学术期刊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怎么建?学术期刊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怎么建?学术期刊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且看来自全国期刊界理论界的大咖纵论

12月11日,《江苏社会科学》三十周年刊庆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期刊界、理论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与学术期刊发展碰撞思想、交流真知。我们撷取几位大咖的致辞讲话和主旨报告,以飨读者。

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网址_中国学术期刊网_中国学术期刊论文网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致辞表示,学术期刊要强化心怀理想、不负时代的使命意识,在开拓创新、砥砺奋进中彰显社科情怀、展现社科担当,努力做到“三个服务”:在高举旗帜中服务大局。自觉以“两个大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参照坐标,聚焦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推出更多真正有价值、有水准的学术成果,切实发挥社科学术期刊作为理论创新、思想融合、学术交流重要阵地的作用;在跟上时代中服务社会。紧扣时代脉搏、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江苏和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关注,引领专家学者把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结合起来,以更多解难题、能管用的学术成果回应时代呼声。同时,适应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深刻变革的趋势,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传播学术观点,不断提高学术思想的社会影响力和大众认知度;在提高自身中服务学人。进一步加强编辑队伍业务素质建设,积极与国内优秀同行交流互动,不断改进办刊理念、提升办刊水平,共同推动社科学术评价体系更趋完善。同时,积极关心扶持青年社科学者的成长,大力发掘具有学术潜力的青年社科人才,为推动形成薪火相传、良性发展的江苏社科人才队伍贡献力量。

江苏省社科联主席、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异宾致辞表示,学术期刊是学者的成长摇篮,记录了每一位学者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的成长过程。所有的学术期刊的编辑老师在长期的工作中,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他们每一点细小的工作汇聚起来支撑着中国的学术进程。期望学术期刊成为中国学术的引领者,以战略眼光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构。

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致辞表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要求。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提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之际,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尤其显得重要而紧迫。为此,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当代中国社科理论发展的最大增量。要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努力建构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概念和理论。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系统总结提炼。善于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中发现问题、提炼规律、给出答案。必须紧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善于从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用学术话语丰富中国智慧、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国价值;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把研究阐释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江苏“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作为最为重大紧迫的工作,加强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前瞻性、战略性,拿出富有深刻洞见、独特创见、战略远见的研究成果。

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网址_中国学术期刊论文网_中国学术期刊网

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巡视员、江苏省期刊协会会长沈建国致辞表示,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要有所担当,应积极参与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中,既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又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推动学术理论中国化,充分展现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指出,新时代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一是要锚定期刊发展定位,发挥期刊比较优势,二是要促进期刊媒体融合,扩大刊物社会影响,三是要加快期刊国际化发展,传播中国学术声音。

江苏省社科联秘书长、《江苏社会科学》主编李静表示,对社会科学期刊而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就是要面对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姿态,为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学术支持和理论阐释;就是要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过程中留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探索和思考,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30年来,《江苏社会科学》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承“传承学术、创新理论、服务大局、争创一流”的办刊理念,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强烈的使命担当、开放的学术视野,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依托江苏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在学术传承和学术创新上有所作为。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讲话中指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社科学术期刊肩负着传承文化文明、引领导向取向、涵育学术学人的使命任务,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中,发挥着牵引、评价、传播、服务等重要作用,是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始终坚持把讲政治作为办刊之首。对江苏来说,当前特别是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务,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持续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要始终坚持把兴学术作为立刊之本。积极引导作者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推出更多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学术观点,不断增强对发展实践的解释力,为治国理政提供更加坚实的学理支撑;要始终坚持把塑品牌作为强刊之要。要彰显刊物特色,把握我国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创新办刊理念、培育品牌栏目、提升学术地位,努力打造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名刊,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华文摘》总编辑、编审喻阳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社科学术期刊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怎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前提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首先,我们的学术研究要真正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容易。真正学通弄懂马克思主义,最好的方法是系统地学习原著原典,这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从方法论上来讲,要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唯物的观点,最基本要求是从现实出发、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观念、情感、愿望、想象出发;辩证的观点,最基本要求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问题。其次,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学者不可能经史子集、四书五经都读过,但要立足传统,尽可能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最后,要吸收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继承传统,并不意味着排斥外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还要积极回应现实需要,立足当下,回答中国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当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是短时间的事情,需要几代人甚至好几代人的努力,我们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也需要久久为功的耐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总编辑何云峰教授认为,学术期刊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促进人类知识的增长和传播。学术期刊本质上是传播人类创新性知识生产,这是非常神圣的使命。从知识生产到知识传播,是一条生产线,我们要思考怎么对接好国际生产线,做好学术期刊和相关人才的管理和培育,以促进人类知识生产和传播;二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不简单地以学者名气、学校地位来选文章,要打破学术评价的瓶颈制约,让真正有见地、真正有创新的文章得到发表机会。三是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学者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规律。从创新角度而言,三四十岁,正是人才的创新旺盛期。实际当中,青年学者,包括博士生、讲师、助教等等,学术文章的发表往往比较难。学术期刊要成为国家创新链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发挥人才培养的功能,充分调动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编审高自龙认为,期刊的文风是有关构建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问题。古今中外,文风都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当前,学术期刊的文风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文章越来越长,有的文章、有些期刊,动辄几万字,长度超出人们的阅读极限。第二个问题是文章的注释和参考文献越来越多,必要的佐证和文献参考是学术规范的要求,但其必要性值得研究。第三个问题是简单问题复杂化。有的文章把明白的问题讲糊涂了,绕来绕去,新概念、新词满天飞,让人看不懂。第四个问题是文章的形式重于内容。从“中八股”走向“洋八股”,不论什么题目,文章前面都会有文献梳理,再加上学术论文必要的关键词、作者简介、内容摘要、参考文献等,在一篇有限版面的文章中,阐述自己观点的真正内容有多少呢?这种形式主义的文风,值得我们警惕。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基地主任、教授刘少杰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思想潮流与演化趋势》为题展开论述。他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进程中,中国社会学的核心议题也发生了变化,由现代化(1980年代)、社会转型(1990年代),演变为社会建设(2010年代),直到当前的社会治理议题。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思想内容发生了重构性变化,中心议题明确。但中国社会学过多关注经验事实,并提出问题对策,但是对理论不够重视,缺少概念上的提升,还没有形成一套能够准确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理论体系。为此,中国特色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将通过突破单纯经验描述而实现。

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江苏社科名家任平认为,《江苏社会科学》创刊三十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刊风格和内在的办刊精神,可以用四个词16个字来概括:一是“顶天立地”。“天”就是指瞄准国内国际学术高端,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哲学等领域。“地”就是紧紧聚焦江苏发展的前沿,把本地的一些能够代表中国的重大问题通过刊物学术化。“顶天立地”的另一层含义是一流学者名家的文章在刊物上精彩呈现,也是培养青年学者成长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宣传的窗口。二是“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以学术为体,以学术为标准,同时兼顾实践和国内国际的联络两个方面。三是“开放融合”。不仅集聚了社科联各个单位的作者,同时也吸引了全国二次文献的多位专家学者成为“铁杆粉”,专家学者们在这里融为一体,放手创新创造。四是“特色鲜明”。而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是六个字“争第一、创唯一”。

研讨会上,颁发了入选《30年论文精选》代表作者证书。

交汇点记者 孙敏 张红/文

安柯宣(实习生)/摄

上一篇: 2023秋招择校指南!盘点上海IB国际学校排名及学费
下一篇: 实名羡慕!上海这个高中资源超丰富的区,再添一所大学附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