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弟子规》 最多是个小学生守则?对话鲍鹏山:国学教育需要更专业  |杂志

《弟子规》 最多是个小学生守则?对话鲍鹏山:国学教育需要更专业  |杂志

《弟子规》 最多是个小学生守则?对话鲍鹏山:国学教育需要更专业  |杂志【 新朋友 】 点击标题下蓝色“当代教育家”关注。【 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鲍鹏山, 上海开放大学教授,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 新朋友 】 点击标题下蓝色“当代教育家”关注。

【 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国学教育机构_国学教育

鲍鹏山, 上海开放大学教授,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化研究, 在央视 “百家讲坛” 上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反响极佳。2013年在上海浦东图书馆创办公益项目浦江学堂, 每周六用两个小时教中高段小学生学习《论语》。一年后的结业典礼上, 每个孩子都能流利背诵全本 《论语》 并能释义!

问: 国学教育火了, 但国学育的认识却很混乱。有的学校和辅导机构认为, 读 《弟子规》《三字经》就是国学教育。您认为, 什么是真正的国学教育?

鲍鹏山: 这个问题不好讲,或许可以这样说, 能不能把国学教育做得专业一点。我们今天做国学教育有哪几种不专业呢?比如有人给孩子们教 《弟子规》和《三字经》, 把这当作国学教育, 就是典型的不专业。《弟子规》 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 它的内容都是全称判断: 我只规定你必须这么做, 它是毋庸置疑的, 不用讨论、不用思考。

任何一个真理, 任何一种价值都有它的边界, 但当它变成全称判断的时候, 它就没有边界了, 没有边界的价值会践踏其他的价值。比如《弟子规》里有一句说:“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亲叫孩子做事情, 孩子就要马上答应一点都不能耽误。这就有问题了: 假如一些家长经常打麻将, 也不管孩子正在旁边写作业、 读书, 让孩子给他端茶倒水的。我觉得这个时候孩子就可以不给他倒水。

问: 那么, 真正的经典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鲍鹏山: 像这样比较绝对的话, 虽然《论语》里也出现过, 比

如《论语·学而》里面说:“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

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这句话里有个成语是 “犯上作乱”, 是贬义的。

但我们只要从生活的角度稍作理性的判断就能发现:“作乱” 可

能具有普遍的负面内涵, 但是“犯上” 不是, 如果人人都不犯

上, 到最后不就是唯权力论了吗?那还有真理吗?先贤诸子讲究 “从道不从君, 从义不从父”, 不能 “犯上” 可不行。

但是没关系, 因为 《论语》 虽然在这个地方这么说, 在另一个

地方对相同的问题又会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孔子说过 “当仁, 不

让于师”, 其实就是 “从仁不从师” 的意思。再比如, 子路向孔子请教事君的问题: 老师, 我们怎么侍奉国君?孔子直接告诉他:“勿欺也, 而犯之。” 你看,《论语》可以自我平衡, 不会那样武断。

再说, 有子虽然是孔子的学生, 但他的观点也不是不能批评, 因为 “曰” 只是表达而非命令, 可以有讨论, 有商榷。孔子还鼓励别人反驳他, 他曾批评颜回:“回也, 非助我者也, 于吾言

无所不说(yuè)。” 大意是: 颜回对我的话完全悦纳, 这样对我没有帮助, 我是不喜欢的。可见《论语》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所以说,《弟子规》 和 《论语》完全不一样。《弟子规》 最多是个小学生守则, 根本就不是经典,我从没有把它当成中国传统文

化的精髓。我有时候跟家长说,你八九岁的小孩读完《论语》和

读完《弟子规》是完全不一样的。二十年以后, 孩子可以很自

豪地说, 我很小就把一本 《论语》读完了, 但是一个成人他不好意思说, 我把《弟子规》读完了, 是不是?

还有, 我们做学问的, 写文章引用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那是非常权威的, 有说服力的。但是如果我写论文, 引用《弟子规》《三字经》, 就变成笑话了。所以说, 做教育要专业。刚才你讲市场上很乱, 是因为很多人他不是真正地关心教育, 真的对教育有想法, 他只是觉得这里面有市场, 有钱赚。

问: 除了内容的选择, 还有什么是我们在做国学教育时需要注意的呢?

鲍鹏山: 读什么书需要专业, 读书的顺序也需要专业。我

感觉, 应该是先从儒家经典教起, 再学 《老子》 等道家经典。儒家教 “正”, 道家教 “大”, 合起来叫 “正大”。

首先,《道德经》 开头就比较难懂——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老师都讲不清楚,小学生能理解?但是《论语》开头是 “学而时习之”, 孩子好理解。而且,《道德经》 里有很多工具性的思维, 比如说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等, 这种工具性思维如果没有经过道德约束, 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把孩子教坏。但是当你读完了 《论语》, 你这个人 “正” 起来了, 就一定要去读读《道德经》, 一定要去读读《庄子》, 然后你才能开阔, 才能够不绝对, 才能够不壁垒森严,你的人生也才能变得更加开阔。

问: 现在有一种论调, 传统经典好是好, 但学生不感兴趣。您怎么看待?

鲍鹏山: 这让我想起, 2003年, 在上海嘉定的一个小学, 我

的一个学生带着整个三年级的学生读《论语》。他们那时候刚

读到第三章, 请我过去鼓励一下孩子们。大约两百多个学生坐

在一个大礼堂里面, 那么小的学生,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讲。所以

我就想先讲个十来分钟, 然后让孩子提问题得了——这些孩子肯定问不出问题, 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于是, 我讲了十来分钟后问小朋友: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唰, 下面的小朋友全举起手, 森林一般的手臂啊, 把我吓坏了!我马上改口, 说只准三个人提问题。

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这么问的: 一个孩子问我, 老师, 这本书

的名字为什么叫 “论语”?我在大学教那么多年书, 没有一个大

学生问过这个问题, 而这确确实实是一个问题, 在 《汉书》 里讨论过。还有一个学生问我, 老师,为什么孔子说话有些地方是 “子曰”, 有些地方是 “孔子曰”?多好的问题!

这么多年, 我给小学生从《论语》 的第一章教到最后一章,教了三个轮回。现在, 我带更多老师在做, 有十几个班的孩子在学。绝大多数孩子的反响是: 在所有课外补习班里面, 他们最感

兴趣的是这门课。所以, 孩子有没有兴趣不是看你个人的判断,

你没做, 怎么知道他不感兴趣;我是做过的, 实践已经证明他感

兴趣了这是其一。

另外从理论上说,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仅仅按照学生的兴趣来设置课程的, 而是按照未来社会和他生活中的需要来设置教育课程, 这是其二。

问: 说得太好了!确实, 有实践才有发言权, 既然知道有益

于儿童, 为什么不做尝试呢?

鲍鹏山: “没有兴趣” 不该是我们推广经典阅读的拦路虎。因为老师的职责不是被动地顺应学生的兴趣, 而是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何为正当的兴趣?就是对他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对社会被证明是有价值的兴趣。如果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兴趣的话, 那我请问, 今天的语文课学生有兴趣吗, 今天的数学课学生有兴趣吗, 今天的外语课学生有兴趣吗?学生最有兴趣的是校门外面的游戏机房, 你能按照他的兴趣来教学吗?但是,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用一些令他们感兴趣的方法, 这是需要的。

另外, 教育的功能也需要多面地认识, 它不仅仅是要让一个孩子将来能够上一个好学校, 有一份好工作, 它还要让孩子有文化认同, 这是教育不可躲避的,无法放弃的责任。可以这么说, 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 圣经是精神的安顿; 而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 孔子就是那个让我们获得精神安顿的人。

上一篇: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
下一篇: 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官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