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主任蔺玉红在沙龙现场(岳琦 摄)
“在互联网传播的时候,对内容更主要的还是传承,要让国学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青少年的视野,也走进青少年成长的视域。”
1月29日下午,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副主任、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主任蔺玉红做客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网络传播》杂志主办的第六期“网络传播沙龙”,围绕“国学文化的网络传播”主题分享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传播的经验及观点。
“国学热”是传统文化回归的大好时机
在“国学热”的大环境下,互联网新媒体也越来越开始关注到国学。国学公众号、国学文化的学习让这股“国学热”越演越烈。
针对这股“国学热”的兴起,蔺玉红认为这其实不是“国学热”,而是传统文化的一次回归。
在近年来发生的“孪生姐妹用老鼠药毒杀父母”,还有“高中生在教室里杀害老师和同学”等案例,蔺玉红说“我们对现代化非常急迫的那种关切,让我们离传统越来越远,甚至和青少年的生活形成了一种隔绝。在这种隔绝中,其实造成了一种传统和现代的紧张,这种紧张导致我们的道德沦丧,导致我们的价值失衡,也导致我们的社会失序。”
据此,此次“国学热”的产生正是传统文化回归的大好时机。蔺玉红也强调,作为国学教育的传播者,有责任重塑我们的道德观,重塑我们的道德秩序。
新媒体平台是国学传播的创新载体
国学文化深埋在每个国人心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民族意义深远。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借助网络媒体平台,一些国学作品以文章、视频、摄影、音乐等方式广为流传,更好地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的“文传榜·2015”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系列征集活动中,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奖,下属未来网-中国少年国学院获得“十大国学频道”奖、“十大国学作品”奖。
对此,蔺玉红表示,在互联网传播的时代,对内容来说,更主要的是传承,创新是形式和渠道,内容还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原原本本的继承。搭建新媒体平台就是渠道和形式方面的创新,让国学走入了青少年的生活,让青少年感知到国学对他们成长的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国学市场化要注重师资培育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如何把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受中华传统的魅力,现今提到的“国学市场化”引起了热议。
在“国学市场化”的问题上,蔺玉红认为,国学走上市场化并没有错,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师资的培养。
孔子讲,“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蔺玉红说:“孔子是有教无类,他也收薄礼啊,束修是什么?束修就是咸猪肉,就是十条干肉,其实它是尽了对教师的尊重,其实就是真正的国学走向市场,适当的收费是可以的,但一定要传播正宗的传统文化,不能把青少年带歪了。”
搭建互动平台给孩子更多机会学习国学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2015年新增加的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1%、46.4%。
面对如此大的群体,要怎样做好国学文化的传播?国学又适不适合互联网传播?
蔺玉红认为,现在的孩子已经把互联网作为生存的方式,这一代孩子和上一代相比,在情境、认知甚至地域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他们看来,玩儿就是一切,兴趣比天大,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分享,也时时刻刻都在询问。
在“青年之声”的互动平台上,每天都有大量的孩子提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蔺玉红表示,利用互联网传播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我们青少年的身心未成熟的特点,一定要找到适合他们的一种阅读的方式,此外还要借鉴新媒体的产品。
她举例说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刚刚发布的文华正道国学宝典,可以让孩子们学国学,通过电子阅读的产品,把经典要籍挂到产品中去,随时更新,这也是一种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方式。
“搭建平台就是要给孩子们一个展演的舞台,现在很多家长很舍得花钱,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技艺,但是这些技艺需要有国家级的权威的平台,所以我们也是正在打造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技艺的展演,也是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给孩子更多国学的学习平台。”蔺玉红说。(谢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