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什么是国学热.docx

什么是国学热.docx

什么是国学热.docx什么是国学热?在经历了20世纪大半时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否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一波“国学热”,进入新世纪全方位的国学热..

什么是国学热?在经历了20世纪大半时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否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一波“国学热”,进入新世纪全方位的国学热在持续升温。****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谈中华文明强调:“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在世界舞台占据主导,其偏见乃至极端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时期的“冷战”,人为灾难深重,使人类精神痛苦剧烈。在这种情况下,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使之产生挽救人类、避免整体灭亡的重要作用,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有识之士所认识。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1988年巴黎大会上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联合国总部大厅悬挂起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21世纪将是亚洲儒学文化圈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教育最高奖命名为“孔子奖”;目前世界近一百个国家已建起3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所孔子课堂,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4000万,全球出现汉语新世纪国学热持续升温的根本原因: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相关。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余年间,中国从一个曾在世界上经济、政治、文化遥遥领先的大国,沦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巨大的反差,使国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感情色彩占据了上风,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沦落到那个样子,全是儒家思想惹的祸,于是批判、否定儒家思想就成为此后的主流思潮。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社会走出了过去那种封闭、保守、僵化的状态,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进而引致国民文化心理改变。在与传统文化隔绝了多年之后的人们、在文化自信心得以恢复的同时,便急切地想要了解自己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这就激发了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20世纪70年代欧美经济不景气,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却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腾飞。这得益于一种群体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而它的基础就是来源于有着数千年历史传统的儒家思想,来源于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东亚价值观”。包括亚洲四小龙和日本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出现经济腾飞,正是儒家思想的成功应用和改造的结果。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陈荣照提出,儒教精神促进了新加坡的经济起飞。日本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就是算盘加《论语》,既讲精打细算的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开创了儒家式经营之风。中国作为有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传统的国家,作为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核心,很自然就会产生一种联想:儒家文化、儒家伦理导致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当我们的经济要发展、要腾飞的时候,也必须重视对儒家文化、儒家伦理的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主要土壤和环境。民族精神是一以贯之的。2012月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先生撰文说,以儒家“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代代相传一直没有变过。面对市场经济,儒家文化也是完全适应的。在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仁”的形式和途径是不断变化的,但它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不变的。亚洲四小龙,都是以儒家的“仁”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它们现在都变成了高收入经济体。2010年人均收入美国是48000美元,新加坡是50700美元,香港地区是34000美元,台湾地区和韩国都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巨变,马克思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国人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困惑。人总是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的,这一思想不去填补,别的思想就会补充。于是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精神的支柱,建构一套属于自己的道德信仰体系,就成为一种现实需求。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当今中国社会面临重大转折,出现了多元价值观碰撞和冲突的时代。一些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变得日益荒芜,他们不满足、困惑和迷茫,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泛滥。人们在问,难道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吗?传统文化中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和而不同”等思想资源一下子成为全社会最想要获得的东西,因为这些正是社会最缺乏的。

人们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和国学的重视,来呼唤社会的道德良知、正义力量和人性中真善美的本质。希望通过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提高民族整体道德素质,再现中华礼仪之邦的美好宿愿。近些年我们提倡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与时俱进、执政为民、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及正确的义利观、荣辱观、礼义廉耻观等,因为这些思想资源源于中国传统,是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内容。正如********指出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从何而来?当然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而来,离开传统“特色”就无从谈起。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处于多元文化的沟通、交流之中,这也促使人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灭种,而灭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惟一标志。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就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当前这一股国学热或者说传统文化热,是我们对百年来批判和否定民族文化的一种自我反思,是对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自然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后的积极回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觉就是认识自己文化的发生、成长、发展的历史,认识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存在价值及其普遍意义,把个人连接、融入到这一历史文化长河中建立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升华,也 是推进文化复兴的重要条件;文化自信促进了文化自觉,增强了民族生命力,振 奋了民族精神。 国学热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对本土传统资源的热切渴求。市 场经济发展带来了人与人关系的新的变化,也使得青年一代在寻找人际关系处理 方法等方面把眼光转向中国古代文明的人生学智慧。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已经成 了现代人“待人、处世、律己”的主要资源,与其他外来的文化、宗教相比,在 稳定社会人心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所提供的生活规范、道德价值及文化归属感, 起着其他文化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周恩来曾经说:中国人办事的一些哲学思想“来 自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受几千年来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等民族文化精神,在“心灵 的滋养、情感的慰藉、精神的提升,以及增益人文教养”等方面,为当代市场经 济中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一代,提供了主要的精神资源。

国学热还有助于破除以西方文化为“普世标准”的文化“霸权”思想对我们 的影响。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全球处于中心地位。百余年来,我们大力学习西 方文化,谋求现代化,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曾产生过 全盘西化的思潮、对民族文化持虚无主义的态度,导致了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彻 底失落。这既不利于国家现代化,因为它使人失去了民族精神的支撑,又容易导 致“食洋不化”。因此,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我们更要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 化。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前院长刘梦溪研究员所说:“在我们国家整个现代化的 进程中,都离不开传统文化,我们要不断地对它进行新的诠释,使传统成为现代 人今天生活的一部分。” 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已经正式决定在全国近2万所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教育, 2011 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正式开展经典诵读教育,诵读经典是推动中****学 复兴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 撤稿199篇中国论文的国际期刊,学术质量究竟如何
下一篇: 时评:学术期刊建设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