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宣传与传播的重要平台。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这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创办了数量非常可观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这些学术期刊跟紧时代前进步伐以及不同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与重点,刊发了大量国内外卓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为繁荣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这些学术期刊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刊发论文数量多,质量却参差不齐;一些人利用学术期刊来谋取私利;与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相比,话语权与影响力还有限等。随着中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学术期刊建设同样需要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其努力方向就是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定程度上,近些年部分学术期刊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上是有欠缺的。一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学术期刊把关不严、放松内部管理以及追求经济利益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生态和学术环境不无关系。我国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非常多,学科、专业划分也非常细,尽管学术期刊整体数量不少,但具体到各个学科和领域却不多。无论是职称评定、学术评奖还是人才评选工作,对于学术期刊论文的数量与质量都会有明确要求。再加上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也可能有论文要求,这就给握有行政权力与发表决定权的人提供可乘之机,为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大开方便之门,结果闹出不少令人唏嘘、大跌眼镜的学界“笑谈”。
从现实来看,只有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学术期刊才能行稳致远,才能有长久生命力与持续影响力。学术期刊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在于能够源源不断刊发引领学术创新与学术发展前沿的原创性成果。对此,学术期刊主编、编辑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者必须要有清醒认识,不断增强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以及抄袭剽窃之风的“免疫力”,始终坚守高质量发展这一底线,多管齐下地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因此,各学术期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期刊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办刊宗旨,贯彻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刊发有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决不因任何非学术因素就放松学术标准与学术质量。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要志存高远,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做有思想、有格局、有深度的学问,推出大量原创的、具有时代性的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哲学社会科学管理部门也要加大对学术期刊的领导和管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学术评价与学术诚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不给“伪学术”“伪问题”的研究成果任何发表的空间。
(作者:储著武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