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1月前后,当时驻扎在淮北区的党政机关,再加上军分区的4个团兵力,大家一起开始往东边撤退。最终,解放军全部转移到了淮海区。我军离开后,当地的烈士陵园惨遭破坏。
彭雪枫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彭雪枫纪念馆图片)
大部队撤退前,全体官兵都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工作,一个个头不高的胖胖的人站出来,开始公然“违抗”部队首长的命令了。随后,这个人讲出了自己不愿撤退的原因,这个人是个哑巴,他当时非常激动,手舞足蹈地比划了好久,周围人才慢慢明白他的意思。
这个人当时用手势说道:“我是替彭雪枫师长养马的,彭师长大我几岁,他对我很好,就像我的亲哥哥一样,现在大家都要走了,彭师长一个人在陵园里会孤单的,我得留下来照看彭师长的陵墓,陪着他!”
部队中“军令如山”的道理谁都知道,身为师长的马夫,这个人更是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和彭师长的感情实在太深了。
打仗的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解放军部队当时之所以要向东边转移,这也是根据各方面的局势,慎重考虑后做出的决定,随便留几个人在当地,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图|中国人民解放军胸标
命运对待哑巴是不公平的,矮矮胖胖的哑巴使出浑身的力气也讲不出一句话,当部队首长朝他走来。准备劝他转移的时候,哑巴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哑巴已经想好了说服部队首长的办法,如果对方还不肯让自己留下来替彭师长守墓园,那他就给部队首长跪下,一直跪到对方同意自己的请求为止。
哑巴让部队首长为难了,这位首长当时又生气又感动,他生气的是,哑巴明明知道“军令如山”的道理,却还是故意违抗命令。
首长感动的是,我党的革命同志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竟然这么密切,一个地主家的马夫进入部队后,竟然对我军的军官这样忠心,有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马夫守墓,也算是告慰彭师长的在天之灵了。
就这样,经过解放军部队首长的允许后,哑巴不用和大部队一起转移,他可以留在当地陪着彭师长了。
图|当今的解放军战士
就在我军转移后不久,淮北根据地就被敌人完全占领了。大批国民党军队像下山寻找食物的饿狼一般,疯狂地冲进了根据地,跟着这些“饿狼”一起冲进根据地的,还有一些地主还乡团。
这一年的12月前后,祖宇昌担任的是国民党半城区的区长,他一声令下,半城区的大队长带领着好几十个敌人抵达了“淮北抗日烈士陵园”。随后,这些丧尽天良的恶徒,对陵园内外的建筑物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破坏。
这些人一排一排站好,一起举起枪,对陵园里的纪念碑进行疯狂的扫射。
随后,这些人把魔爪伸向了纪念塔和烈士塑像,纪念塔要比纪念碑高很多,修筑得也更结实,这些人就五六个人分成一组,他们拿着像手腕那么粗的麻绳,把绳子绑在纪念塔的关键位置,然后使劲往一边拉,不久后,纪念塔就倒下来了。
接下来,他们又用同样的办法毁掉了烈士塑像,总之,当时为了破坏“淮北抗日烈士陵园”,这些人使尽了各种恶毒的手段。
图|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
原以为这些手段已经够恶毒了,结果,这些人又把魔爪伸向了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的尸骨。他们最先盯上的,就是哑巴一直念念不忘的彭师长,彭师长的棺木被抬出来后,他们用极其野蛮的方式撬开棺盖,就这样,彭师长的尸骨被晒在了太阳下。
这些人还是觉得不满足,接下来,几个人重新抬起棺木,彭师长的尸骨被倒在地上,最终,他们各捡起尸骨中的一两块,有的被扔到了墓穴旁边的草丛中,有的扔进了附近的水塘里。进行完这一连串破坏活动后,半城区的大队长才领着这几十个人满意地离开。
我军一直主张联系群众,也一直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彭师长安葬在当地,这是让当地人感到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
所以,当彭师长的尸骨遭到这样恶劣的破坏时,当地人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哪敢和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抗呢?大家一肚子怒气无处发泄,就只能默默地流眼泪了。
当时人群中哭得最厉害的,当然是哑巴。彭师长的墓园不仅没有守住,尸骨还遭到这样的虐待和侮辱,这让哑巴非常难过,彭师长在世时对哑巴的恩情,一幕一幕浮现在哑巴的眼前,一想到彭师长,哑巴悲痛欲绝。哭过之后,哑巴就开始想办法收集彭雪枫的尸骨了。
图|烈士陵园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做足了准备工作的哑巴开始行动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哑巴从自己住的地方偷偷溜出来,趁着敌人岗哨换岗的空档,他快速跑过一片危险地带。最终,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哑巴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了陵园。
随后,哑巴一只手提着自己从住处带来的布袋,一只手在黑暗中摸索,通过一晚上的努力,他找齐了敌人扔在墓穴和草丛里的彭师长的尸骨。天还没完全亮起来的时候,哑巴回到了住处。
接下来的几个夜晚,哑巴都会来到陵园寻找彭师长的尸骨,为了找到那些被扔进水塘里的尸骨,哑巴吃尽了苦头。当时是12月,身体刚一进到水里,很快就被冻僵了,腿上像有上百根针在扎一样,非常痛苦。为了收集彭师长的尸骨,哑巴默默忍受着这一切,他毫无怨言。
哑巴出生在穷苦的农民家庭,他没有上过学,但还是懂得一些道理,他常听人们说起“好人有好报”这句话,他就一直在心里问自己:“好人真的会有好报吗,如果是真的,彭师长这位大英雄牺牲后,他的尸骨没受到人们的敬仰就算了,为什么还会遇到这些事情呢?”
图|旧时代的小孩
讲了这么多,哑巴拒绝和大部队一起转移,坚决留在当地守护墓园,后来又冒着生命危险收集尸骨,这位被哑巴忠心耿耿地对待的彭师长究竟是谁呢?他就是红军队伍中卓越的指挥员,被毛泽东评价为“中华民族英雄”的彭雪枫。
关于攻打赣州的那场战斗,中央红军虽然攻城失败了,造成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红军部队在攻打赣州的过程中,在当地开展过很多宣传工作,红军战士们还帮当地的人民群众组织起了农会,初步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敌人在城内集结了大量兵力,赣州城犹如铜墙铁壁那般坚固,红军战士们想尽各种办法,一个多月过去了,攻城的任务却毫无进展。
图|绘画作品中的红军战士
就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批援军即将抵达赣州的时候,先前负责守城的敌人开始主动进攻了,他们的一部分兵力开始从城内向外突击,另一部分的敌人则爬上城墙,他们居高临下,将猛烈的炮火对准了红军战士们。
经过慎重考虑,中央红军最终做出了撤退的决定,当时的战局对我军非常不利,如果再拖延下去,红军部队很可能会被守城的敌人和城外的国民党部队两面夹击,这样的话,中央红军就更加被动了。
当时,红军一个师的兵力被派到赣州南门,他们的任务是抵挡住从城内向外冲锋的敌人,掩护附近其他的红军部队撤离。在激烈的战斗中,敌人的进攻非常疯狂,这个师被敌人打散后,其中的5团和6团被敌人包围住了,处境特别危险。
彭雪枫所在的地方距离赣州城南门不远,听到我军的两个团被包围的消息后,他非常着急。最终,彭雪枫还没等周围的同志商量出可靠的营救办法,就快速跑出师部,一个人朝着敌人的包围圈冲过去。
图|彭雪枫
彭雪枫最先找到的是5团,接下来,他努力排除身边枪林弹雨带来的干扰,从容冷静地指挥5团向外突围,彭雪枫在红军队伍中的威望非常高,他的到来给战士们壮了胆。随后,战士们浴血奋战,成功把敌人的包围圈撕开一个口子,最终成功突围出去。
彭雪枫很快又找到了6团,采取了同样的策略,6团的战士们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后来再回想起这惊险一幕的时候,5团和6团的战士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当时的情况真的很危险,要不是彭雪枫同志冒着生命危险赶来,指挥我们突围,我们这两个团就都被敌人吃掉了!”
这一年的8月,中央苏区正在为第四次反“围剿”战役做准备,国民党反动派将领罗卓英集结起3个师的兵力,驻扎到了乐安、宜黄一带。
红二师当时没有及时集结部队,就被罗卓英的大军钻了空子,敌人从中截断了红二师,红二师各团之间的联络中断了。
一看到罗卓英的大军包围上来了,担任红二师师长的郭炳生慌了手脚,很快就动了叛变投敌的心思,多亏彭雪枫挺身而出,才拆穿了郭炳生的叛变阴谋。
图|罗卓英
当时周围的其他人都对郭炳生恨之入骨,只有彭雪枫坐在椅子上没有动身,他非常冷静,等周围稍微安静下来后,彭雪枫说道:“我只要不到20个人,就足够解决郭炳生叛变这件事情!”
那个时候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二师5团站岗的一位小战士只看到骑在马上的是自己人,却看不清具体是谁。彭雪枫从马上下来,朝着小战士走过来,现在小战士看清了来人的脸,小战士大叫道:“彭政委来了,彭政委来了!”
图|彭雪枫
随后,二师5团的战士们全都整整齐齐地站在一旁,大家在列队欢迎彭雪枫的到来。很快,彭雪枫就见到了郭炳生,二人见面后,郭炳生故意表现得很平静,装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二师5团的战士们早就受够了独自留在外边的滋味,一看到彭雪枫,他们就都想回到红军大部队中去,战士们幽默地说道:“嫁过来的时间太久了,我们得回去苏区看看,得回娘家了!”
这一天的黄昏时分,趁着郭炳生不注意,彭雪枫和二师5团的通讯排长进行了秘密谈话,他们两个人又一起找到5团的团长,经过一番交流之后,彭雪枫摸清了郭炳生的情况。
5团团长说道:“郭师长这几天的情绪确实有点古怪,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和平常不太一样,彭政委说的叛变投敌的情况,很可能是真实的。”事不宜迟,彭雪枫秘密地绕开郭炳生,在5团召开了一次干部会议,彭雪枫说道:
“你们红二师的其他几个团,有的已经抵达中央苏区,就算还没有抵达的,也都在往苏区的方向靠拢,就像红军战士们说的一样,苏区是我们的娘家;但是你们5团呢,现在还在往白区的方向移动,这件事情很不正常,你们想过没有?”
图|影视作品中的红军战士
彭雪枫的这段话,给5团的战士们敲响了警钟,大家很快就识破了师长郭炳生叛变投敌的阴谋。
后来的一天早晨,彭雪枫下达了一条命令,随后,他带着二师5团的战士们一起向南行军,返回苏区。当天夜里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在狂风暴雨中,郭炳生趁没人注意,最终脱离我军,一直逃到了抚州一带,当了叛徒。
彭雪枫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带着15名骑兵战士孤军北上,巧妙化解了郭炳生叛变投敌的事情。周围人一起向彭雪枫竖起了大拇指,再没人敢说彭雪枫吹牛了。后来,周恩来、陈毅和彭德怀等人还专门表扬过彭雪枫,周恩来当时说道:
图|彭雪枫将军纪念馆
在接下来举行的中央苏区第一次全苏大会上,党组织再次想起了彭雪枫在处理郭炳生叛逃事件时的智慧和勇敢,最终,彭雪枫光荣地得到了中革军委颁发的一枚“红星奖章”。就在彭雪枫接过奖章的那一刻,会场内外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话说回来,当了叛徒的郭炳生,他最终的下场是什么样的呢?
1932年9月投靠敌人后,在蒋介石那里,郭炳生担任了国民党军新编第37师师长的职务。但是古往今来,哪一个叛徒会有好下场呢?郭炳生也不例外。在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他最终被红军战士一枪击毙了。就这样,郭炳生为自己的叛变投敌付出了代价。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哑巴带着彭雪枫的尸骨悄悄渡过一条河,在河东岸的一片山林里,哑巴最终找到了当地的游击队,将彭雪枫的尸骨交到游击队长手中的时候,哑巴高兴得手舞足蹈,那一刻,哑巴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神圣的事情。
图|彭雪枫
每一年的清明节,全国各地都会有很多人赶来怀念彭雪枫烈士,彭雪枫的家人和一些老战友也经常来到“雪枫墓园”。
那些对彭雪枫烈士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会把自己带来的鲜花或者其他纪念品分出一部分,然后多走几步放在旁边的空地上,那是他们对冒死保护彭雪枫尸骨的哑巴的纪念。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那些前来“雪枫墓园”怀念彭雪枫烈士的人,都应该对哑巴表达一份尊敬和怀念。哑巴不应该被后人忘记,当年为收集彭雪枫的尸骨,哑巴赔上了性命。
图|雪枫墓园
被坏人偷偷告密后,哑巴冒死收集彭雪枫尸骨的事情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了,这让国民党反动派非常恼火。
这些人为了发泄怒火,他们抓到哑巴后,把哑巴吊起来审问了好几天,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全都用了一遍,被愤怒冲昏头脑的敌人甚至忘记了哑巴不会讲话这件事,他们当时大喊道:“你快说啊,交代出彭雪枫尸骨的下落,我们就饶你一命!”
在漫长的用刑过程中,哑巴默默忍受着一切,他誓死不透露关于彭雪枫尸骨的一丁点消息,气得敌人团团转。第二天早晨,为了对付哑巴,敌人想出了新的花招,他们把哑巴五花大绑,然后带到半城区的集市上游街示众,逼着哑巴指认保管彭雪枫尸骨的游击队员。
走在街上的时候,哑巴的头高高地昂着,看起来非常骄傲的样子,无论是遇到熟人,还是陌生人,哑巴没有任何反应。就这样,几十个敌人使尽各种手段,都没有从哑巴那里得到彭雪枫尸骨的下落。
图|彭雪枫塑像
如今的盛世来之不易,作为后来人,我们不仅要怀念彭雪枫烈士这样有名有姓的英雄,也要怀念像哑巴那样的,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的无名无姓的英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