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即将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迎来蓬勃发展的时代。落叶归根,在外三十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想要回国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出份力的心已经非常地迫切了。
奥纳西斯(奥纳西斯家族)
这一年秋天,包玉刚以回国探亲的名义给侨务办公室发了一封电报。赫赫有名的“世界船王”突然要回国了,一时间工作人员难以抉择,于是就把这个消息上报了。
几经辗转,报告最后到了小平同志手里:“船王要回来是好事呀,回来我们可是非常欢迎的呀。”
邓小平
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非常清楚“世界船王”回国意味着什么,这时享誉世界的“船王”能够回国建设家乡,无疑是给各国还在处于观望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1978年11月,包玉刚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并受到了非常隆重的待遇,但是这次由于小平同志临时有事,包玉刚他们没能见面。
北京之行结束后,回到香港的包玉刚写信提出想要无偿捐款1000万美元在北京建设一座旅游饭店,但是希望能够答应他一个小小的请求。
结果正是因为这个请求,这个捐款迟迟没有人敢接手。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卢绪章两次向国务院报告,虽然都获得了批准,但结果是一样的,没人出面接手。
最后还是小平同志拍板决定:“既然别人怕接出麻烦,那就由我出面接手这笔捐款。”
究竟包玉刚提出了什么要求,导致没人敢接这笔捐款呢?
1978年,时隔三十多年后,包玉刚再次踏上这片他爱得深沉的土地。包玉刚刚到北京就面临没有住处的问题,我们现在看可能会感觉疑惑,住的问题不应该很好解决吗?
但是当时我国还是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涉外饭店是极其有限的。当时任旅游局管理总局副局长的庄炎林对此印象十分深刻,他后来回忆时讲:“当时北京只有六七家涉外饭店,总共5200个床位,真正合格的只有1800个。”
当时安排他们入住的是北京饭店,北京饭店在当时排得上名号的饭店了,房间异常的难订。包玉刚带了他们一家人以及妹妹和妹妹的丈夫,这就面临房间不够用的情况。包玉刚作为主客肯定是要单独安排一间房的,其余的亲属就只能在一起挤一挤。
包玉刚
后来包玉刚对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卢绪章讲:“咱们国家要是想好好发展旅游业,基础设施一定要做好,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国家缺什么我就提供什么,我愿意无偿捐款1000万美元来给国家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饭店,所有权什么的都归国家所有,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就是希望饭店能用我父亲的名字来命名。”
卢绪章听完之后又惊又喜,惊是因为一千万美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包玉刚竟然愿意无偿捐献。喜的是在外多年的侨民依旧心系祖国,事业有成之后愿意回来建设祖国,并且旅游业也会迎来新的发展。
但是冷静下来,卢绪章还是清楚这件事的棘手之处。
正常来说华侨捐赠来帮助国家搞建设肯定是喜闻乐见的事情,当时也不是没有华侨捐资创办企业的先例,但是用名字命名,还是“资本家”的名字,兴建饭店的地址更是在首都,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就有些敏感了。
卢绪章做不了主,于是他便向国务院打报告申请,批准很快就通过了,结果却没有人愿意接这张支票。大家都存在顾虑,怕“接”出麻烦,当时社会环境还不够开放,这事儿一个弄不好,可是要被群众戳着脊梁骨骂的。
没办法,卢绪章只能再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这次也通过了,但是结果却是和上次一样。一时间捐赠的进程止步不前,卢绪章找来庄炎林商议该怎么办,庄炎林非常认同卢绪章的想法,也这件事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包玉刚所提的要求。
但是只有他们两个同意没有用啊,庄炎林说:“我去找主管侨务的廖承志聊聊看。”
“这件事成了,那就能起到一个非常好的表率作用,哪国的侨民能像我们的华侨,成名了、发财了,最后想的念的还是我们的祖国。”廖承志听庄炎林来龙去脉后非常激动地说。
廖承志
然后廖承志给庄炎林打包票说,他肯定把这个事儿给办成了。庄炎林走后,廖承志在屋内来回踱步,他思来想去认为这件事得去找小平同志。
听完廖承志的报告,小平同志直言道:“人家无偿给我们捐赠建设饭店是极好的事情呀,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何乐而不为呢?想要用自己父亲的名字命名,也是一片孝心,我们共产党也是讲人情的嘛。既然他们都怕接出事儿,那就由我亲自接。”
在小平同志拍板决定后,捐赠工作便顺利进行了。1983年9月5日,小平同志亲自给饭店题写店名“兆龙饭店”。
在1985年10月25日,小平同志更是在百忙之中亲自参加了兆龙饭店的剪彩仪式。
包玉刚之后更是积极投入国家建设中,不仅在内地建设船厂,又捐赠1000万美元为上海交通大学建了一座图书馆,更是捐赠5000万人民币,为自己的老家宁波建立了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宁波大学。
包玉刚不仅为祖国的建设添砖添瓦,更为祖国的统一,香港的回归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包玉刚是世界公认的“世界船王”,更是被称为“海龙王”,希腊船王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更是讲与包玉刚相比,自己就是一粒花生米。
作为世界十大富豪之一的包玉刚,人脉关系遍布各国,更是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私交甚笃。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在中英谈判的时候多次奔走在两国之间,为两国高层传递真实的想法,为中国顺利收回香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撒切尔
香港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东方,它繁华艳丽又富有活力。这样一座宝藏般的城市想要平稳顺利地交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1982年的秋天到1984年的冬天,在近八百天的交涉中,经历了22轮谈判,但是结果就像水中的茶叶起起伏伏。
谈判桌上撒切尔“铁娘子”的气质展露无遗,非常的强硬,当时英国在阿根廷打了胜仗,更是助长其气焰。但是小平同志对于中国的主权问题寸步不让,谈判一时陷入了僵局。在香港定居了三十多年的包玉刚时刻关注着香港回归的问题,知道谈判陷入僵局后,内心十分的焦灼,迫切地想要为香港回归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包玉刚先是去了趟北京,了解了小平同志的态度,非常赞同关于一国两制的策略,之后包玉刚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了英国。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打破谈判的僵局,包玉刚为此做了全面的准备。
见到撒切尔夫人之后,包玉刚亲自为她奉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撒切尔夫人打开后,里面却只有一根跳绳,还不等她问出口,包玉刚便开口道:“你每天工作繁忙,一个健康的体魄非常的重要,从朋友的角度,我送你一根跳绳,希望你能经常锻炼,身体健康。”
撒切尔夫人听完解释后欣然接受了,包玉刚又接着说道:“其实还有一份礼物,那就是我准备在你们英国的船厂订购一艘巨轮,你知道从生意上来说这不是个划算的买卖,你们英国的船生产成本是最贵的。即便如此,我依旧想要为你奉上这份大礼。另外希望你能来上海,参加巨轮的下水仪式。”
包玉刚的这份礼物可算是送到了撒切尔夫人的心坎上,为什么这样说呢?
包玉刚
因为当时英国的造船行业不景气,处于低谷期,包玉刚这个“世界船王”能够来英国船厂下订单,无疑是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而且“世界船王”的名头太响亮了,英国造船行业因此能够打开困局也说不定。
面对包玉刚这十分走心的礼物以及周详的考虑,撒切尔夫人非常地感动,没多说就答应了到时候去参加巨轮的下水仪式。
这艘巨轮建成后取名为“世界友谊号”,在中英因为香港问题激烈交锋的时候,这艘船的名字就是十分的耐人寻味。
其实这正是包玉刚的用心之处,友谊号的含义就是象征着世界各个国家的友谊,而包玉刚邀请撒切尔夫人去上海参加剪彩仪式就是为了让她亲眼看看中国绝对有能力能够保持香港日后的繁荣。
1982年9月22日,撒切尔夫人应邀来到了上海,包玉刚是迎宾人群中唯一的一位民间人士,六天的时间里,撒切尔夫人的足迹遍布了上海主要的地方,百闻不如一见,她亲眼看到了上海的蓬勃发展,后来还去参加了友谊号的下水剪彩仪式。
香港回归
由此中英对于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正式拉开了序幕。
经过长达两年的交涉,1984年12月9日,中英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包玉刚应邀出席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包玉刚为香港的回归不遗余力,多次往返中英之间,是中英沟通必不可少的桥梁。但可惜的是他还没能等到香港回归,1991年在家中因病去世了。
这样的英雄人物,又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呢?
1918年11月10日,位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小村子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父亲包兆龙为他取名包玉刚。包兆龙是一个商人,常年经商,但是他却格外重视孩子们的学业,对他们的教育非常严格,但是包玉刚却有别的想法。
宁波市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包玉刚所生活的村落离海很近,他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去看海,看货轮,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大概正是因为这份向往,20岁的包玉刚并没有听父亲的好好完成学业,而是自己跑到了银行做了一个小员工。
1938年包玉刚在上海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工作,他凭借自己强大的个人能力和慢慢积累的工作经验,在短短七年的时间里就做到了上海银行副总经理。
就在前途一片坦荡的时候,包玉刚辞职了,当时亲友都很不理解,但是包玉刚却说:“我想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一闯。”
青年时期包玉刚
1949年初,包玉刚及其家人带着细软来到香港闯天下,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做一点小生意,稳扎稳打。但是包玉刚依旧无法放弃对海的向往,他决定要买艘属于自己的船跑航运!
结果这个决定遭到了家里的集体反对,母亲认为这样风险太大,这是拿着自己的全部身家在进行一场豪赌;父亲则认为很难融入香港航运业了,因为当时香港航运业非常的发达,竞争异常激烈,很多都是有几十年经验的人,而包玉刚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经验差距是没办法弥补的。
包玉刚自小就是个有主意的人,他坚定自己要在海上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资金不够怎么办,他便四处筹借,最后筹集了70多万美元,然后他跑到英国买了艘让人意想不到的船。
他给这艘船起名叫“金安号”,这是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他的船龄太老了,足足有28年,而且排水量只有8200吨。船停靠在港口的时候,还被其他人笑话说这船是个“老年人”。但是包玉刚却毫不在意,他将这艘船视若珍宝,重新给它刷了漆,检修了一遍。
世界船王之路便从这条船开始了。
1955年,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他的第一笔生意是与日本的一家船舶公司,他将金安号用长租的方式租给这家公司,用来从印度运煤到日本,然后按月付给包玉刚租金。
图源网络
结果包玉刚的租船方式却在航运行业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当时租船采用的都是短租的方式,这样风险小,而且租金也可以随着市场的行情涨幅。
很多人都不看好包玉刚,认为他这条船肯定保不住了,甚至还有人来劝他:“行业里没有你这样租的,你这样租很容易就会赔得倾家荡产,而且挣得钱都是固定的。”
但是包玉刚却不以为然,他说:“我不挣快钱,我想要的是长期稳定的发展。”
包玉刚求长期稳定的合作,而租船的公司想要稳定合适的租金,他们双方都能给对方想要的,合作起来两全其美。结果正是这种独特的方式,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到了1975年,包玉刚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比美国和苏联国家的总吨位还要大,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70年代包玉刚又做了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决定,那就是将重心转移到陆地,投入到房地产以及交通运输行业,这决定又震惊了很多人,但是包玉刚不是一个守成的人。之后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联手和英国资本集团打了惊心动魄的一仗,就是名动香港的“九龙仓”之战。
九龙仓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怡和洋行的主力,更是香港最大的英资集团。1980年4月,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突然宣布持有30%的九龙仓股票,要知道最大的怡和财团其主力置地公司才只有20%的九龙仓股票,这个置地公司感到了威胁,为了将这个危险扼杀在摇篮里,也想着给包玉刚一个教训,于是这个公司开始抬高股价,以100元每股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
但是没想到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包玉刚沉着应战,更是在短短三天内就筹集到了21亿元现金,只用了两个小时便使股份增加到了49%,这个企业手到擒来。
包玉刚
这一战是包玉刚这个名字轰动了整个香港,更是打击了英资集团的嚣张气焰,大涨了华人的志气。包玉刚的一生还有很多的传奇,他还建造了学校,说要在教育方面增加香港青年对祖国的认知和认同感。
1991年9月23日,一代英雄落幕,到最后他都没看见香港的真正回归。
包玉刚去世后,小平同志亲自致电吊唁:“热心祖国建设,为实现一国两制身体力行,功在国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