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李元景谋反(荆王李元景)

李元景谋反(荆王李元景)

李元景谋反(荆王李元景)唐高宗李治的母亲是长孙皇后,李治即位后,诏令舅舅长孙无忌为太尉,兼任检校(jiao)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实际上,他是中书、尚书、门下三省都要管。李元景谋反(荆王李元景)如果没有人制衡长孙无忌,他就有可能会成为权臣,甚至夺取皇位。这叫权臣篡位,像隋朝的杨坚一样,杨坚不就是北周静帝宇文禅的外公么!当然,

唐高宗李治的母亲是长孙皇后,李治即位后,诏令舅舅长孙无忌为太尉,兼任检校(jiao)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实际上,他是中书、尚书、门下三省都要管。

李元景谋反(荆王李元景)

李元景谋反(荆王李元景)

如果没有人制衡长孙无忌,他就有可能会成为权臣,甚至夺取皇位。这叫权臣篡位,像隋朝的杨坚一样,杨坚不就是北周静帝宇文禅的外公么!当然,杨坚不是宇文禅的亲生外公,只是嫡外公。

为了减少长孙无忌专权的可能性,李治奉李世民的遗命,拜李勣为尚书左仆射。李勣不是托孤大臣,因为之前,他已经被李世民贬至叠州。所以说,李世民贬谪李勣,又让李治继位后提拔重用李勣,这宗操作,完完全全是李世民的人事布局策略。

这个时候,在世的凌烟阁功臣有:长孙无忌、唐俭、刘弘基、尉迟敬德、程咬金、李勣。唐俭、刘弘基已经不理政事;尉迟敬德、程咬金为武将出身,不能作为辅政大臣。长孙无忌是国舅,出生时间不详;李勣年龄最小;二人都具有政治头脑。

但是,长孙无忌、李勣有一个共同点:不是皇室宗亲,在法理上不具备威胁皇位的潜质。大唐董事会主要成员中,皇室宗亲不能只有董事长皇帝一人。于是,李治拜荆王李元景为司徒,吴王李恪为司空。

李元景是李治的叔叔,李世民的异母弟。李恪是李治的异母兄,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

在皇帝势力弱小,或者突然生病、驾崩时,皇室宗亲王爷有合理继位的潜质,会威胁到皇帝与皇帝的直系子孙。在北周、北齐、以及南朝宋、齐、梁、陈时代,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李恪电视剧照

因此,宗室王爷权力不能太大。王爷、太尉、司徒、司空,虽然品级、名望非常高,但如果在朝廷没有实职,就都是虚衔,只有监督权,缺乏实权。

李治任命张行成为右仆射、于志宁为侍中、高季辅兼中书令。正如前面所说,这三人只是花瓶,真正有影响力的人,是长孙无忌、李勣、李元景、李恪,这四人才是李治继位初期的辅政大臣。李元景、李恪没有实职,但可以制衡其它大臣。

看长孙无忌的职位,有“检校”二字,检校是检查、校正的意思,在唐朝的检校制度中,多是本官兼职检校另一职务,有时是检校下级,有时是检校上一级,或者平级。

长孙无忌电视剧照

唐太宗驾崩时,太子李治已经22岁,托孤大臣是长孙无忌与褚遂良。李治抱着舅舅痛哭。无忌道:“非常时期,殿下应该处理政事。”李治仍涕泪并流,哭泣不止。无忌道:“皇上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顾哭泣呢?今宜秘不发丧,殿下迅速赶回长安,以安内外。”

与三国时的刘备一样,李治也很喜欢哭,总给人一种忠厚的感觉。当初李世民准备攻打高句丽,命李治留守定州,李治神色悲哀,整天啼哭。李世民患痈病的时候,他就亲自用嘴去吸脓。不知李世民是真的让他吸吮了呢?还是只是《新唐书》这样描写的?

李世民非常爱好书法,他推崇褚遂良,并遗诏他辅政。

李治继位后,并没有立即让褚遂良辅政,而是把他贬至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任刺史;这应该是长孙无忌的主意吧。直到653年,李治才将褚遂良召回京师,出任尚书右仆射。同州是出生皇帝的地方,比如杨坚、北周的宇文邕。

褚遂良书法

在历代书法家中,褚遂良应该官位最高;在宰相中,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人,也应该是他。

长孙无忌任检校中书令,名誉上是中书令的协助官佐,但却又是皇帝派驻中书省的人员,审查中书省的工作,相当于军队中的监军。加上长孙无忌又是正一品的太尉,高季辅哪里是长孙无忌的对手。

长孙无忌是凌烟阁第一功臣,又是皇帝的亲舅舅,背景深厚。李世民对李勣贬官的一系列操作,就是为了让李勣效命李治,牵制长孙无忌。李勣能做到吗?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下一篇: 南云忠一(南云忠一是不是蠢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