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北阳城砖塔
高凉故城,俗称“高粱城”,位于村东南,为汉代至西魏时期的古城堡遗存古堡,依地势而建,三面临沟壑,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西城墙南端底部设砖卷门洞,东西长约120米,分布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左传·宣公十五年》记:“公元前594年,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即在此地。《稷山县地名录》记载:“秦末汉初,汉王刘邦部署魏豹在此筑城屯兵练将,保护边疆。现有地名“教场”,系当时教练兵将的场地。又有地名“锅灶处”,系当时做饭的地方。”
高凉城遗址
魏豹的夫人薄姬(魏豹的夫人薄姬和刘邦)
北阳城不仅在古时是屯兵之地,抗战时期,也是战略要处。1937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北上抗日,途径阳城村驻扎,其总部设在村内“玉成院”的四合院内,朱德总司令住在“当铺院”,康克清住“恩生院”,任弼时、左权住在总部机关。稷山县二区牺盟会派骆真、冯育贤向朱总司令汇报了稷山县的抗日救亡工作。临走时,朱总司令送给冯育贤一张写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朱德”的名片。夜里,八路军的军乐队、火线剧团和宣传队,在北阳城后稷庙戏台上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首长们还向群众做了精彩的演讲,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日。这天是东北沦陷六周年的纪念日,左权将军给远在家乡的叔父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更体现了他对革命的无限忠诚。
玉成院
1938年,日军入侵到稷山一带,但令日军没想到的是,遭到了北阳城村民誓死不屈的顽强抵抗。北阳城东南边的火神庙,还有着一面“子弹墙”,上面遗留了日军子弹射穿的痕迹。9月6日,牺盟会孙定国等人将稷山县抗日游击支队和安邑人民抗日游击支队合编成“晋绥教导第三总队”。几天后,教三总队获悉有一支日军运输队绕道清河镇向侯马行进,决定在北阳城沟组织一次歼灭日军的战斗。9月18日,日军运输大队进入伏击圈,三大队迅速进入北阳城村,在西门外截断敌人后路。顿时,枪声四起,日军在沟里成了瓮中之鳖,惊慌失措,四处乱窜,死伤一片。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30余人,缴获步枪10余支、骡马5匹和部分食品。
“子弹墙”
如今,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的老宅院以及朱德和他夫人康克清所住过的宅院,依然保存完好,这是北阳城人民对八路军和朱总司令最真挚的怀念。
杨氏祠堂
除杨家之外,还有一解氏家族。解姓出于姬姓,而稷山县是中国农业鼻祖、周朝始祖姬弃的故里,北阳城又位于稷王山北麓,在后稷稼穑区域之内,所以其后人居住在此。《稷山县地名录》载,宋朝时期,施主解武修养德行,感念佛恩,修得孝心,为纪念自己的母亲在这里的福圆寺内建塔。如今,寺庙因历史原因被毁,只剩下这座孝塔。该塔形制简洁,古朴而优美,逐层叠加出檐,檐口略有弧度,整体比例适当,构筑精巧。其可以“通显一邦、纪地灵、壮人文、正风尚”。如今站在塔下,依然能够感受到解武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稷山高跷走兽源自阳城村,产生于庙会文化。村中有座火神庙,庙里供有火神娘娘。据记载,此庙建于清雍正三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三百年来,火神庙香火旺盛,远近闻名,庙周围百里连年风调雨顺,商家生意兴隆。人们感恩火神庙神灵庇佑,平日里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为火神娘娘供奉香火,逢年过节更要为她举行专门的祭祀活动。久而久之,约定成俗,在每逢闰年正月二十九日(火神娘娘生日)举行庙会。该庙会是由南北阳城两村合社群众共同参与的大型游艺活动,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享誉极高。每逢庙会,方圆数百里的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涌向该村,最多时达数万人,游行队伍路线绵延五里之遥。
看过庙会的人常感慨地说:阳城庙会气势大,节目超群技艺佳,高跷走兽显魅力,威武壮观人人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