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的首都)

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的首都)

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普鲁士王国公元3世纪以后日耳曼各部落如潮水般涌入到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起一系列国家。这些日耳曼人国家中最强大的当属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在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的疆域囊括了今天大部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和低地国家以及意大利的一个地区和许多边界地区。公元843年8月查理曼大帝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条约将查理曼帝国的疆土分为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这三个国

普鲁士王国

公元3世纪以后日耳曼各部落如潮水般涌入到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起一系列国家。这些日耳曼人国家中最强大的当属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在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的疆域囊括了今天大部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和低地国家以及意大利的一个地区和许多边界地区。公元843年8月查理曼大帝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条约将查理曼帝国的疆土分为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这三个国家。

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的首都)

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的首都)

西法兰克王国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法兰西,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中法兰克王国逐渐演变成为意大利,东法兰克则演变成为了德意志。东法兰克王国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进一步分化形成了许多公国。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萨克森、士瓦本、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等等。公元919年萨克森公国的亨利一世公爵被各公国推举为“德意志国王”。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于公元962年2月2日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普鲁士王国的首都

18世纪中叶,德国分裂成为了许多小的邦国,他们之间互不统属,而且互相征战。而邦国间的互相征战,不仅阻止了德意志的统一,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德意志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名叫普鲁士的德意志邦国崛起了,而它的崛起将彻底改变德意志的命运。

普鲁士崛起于德意志北方,最早它不过是最平凡不过的一个小邦国。但是由于其历代统治者都重视武功,拼命地发展军事力量,所以普鲁士的版图不断扩大。到了大选帝侯(有资格被选举为神圣罗马帝国君主的人)腓特烈·威廉(1640—1688年执政)时代,普鲁士王国,普鲁士已经成了德意志地区内首屈一指的强邦。

普鲁士君主

后来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去世,他的儿子腓特烈三世继承了君位。腓特烈三世野心勃勃,他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邦国的领导者,而是想往前再跨一步,成为一个王国的国王。当然以此时普鲁士的力量,他也完全有资格和实力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普鲁士王国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吗

1871年德国的统一,是通过普鲁士发起的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德国实质上就是普鲁士王国的扩大,但两者在实力上却不可同日而语,也因此需要适应角色变化。

统一前的普鲁士只能算军事强国,可统一后的德国,面积比普鲁士大一倍,人口从1930万增加到3460万,更重要的是,统一后经济的惊人发展,让德国变得越来越恐怖。

但这个迅猛崛起的大国也并非无懈可击,德国依旧有矛盾和脆弱的一面,特别是内部结构上的问题,让德国难以形成大战略,全局性的筹划。

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战略决策体制三个方面。

(从普鲁士变德意志)

从政治角度看,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是妥协和平衡的产物。

这种妥协既体现在自由主义和君权思想间,也体现在德意志民族主义诉求和各邦分立的传统间。因此,统一后的德国虽有宪法,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国家,其政治体制属于“混合型”,即是君主制与民主代议制的混合,普鲁士王国,又是联邦制与中央集权制的混合。

上一篇: 羌族风俗:羌族民间的行为规范(羌族风俗羌族民间的行为规范是什么)
下一篇: 瑞士花园(江浦瑞仕花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