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寺
大圣寺塔位于江西省信丰县城(圣塔广场内),大圣寺,始建于三国赤乌年(公元238年),大圣寺,因塔上发现木雕像铭文“大圣寺”而得名。
大圣寺(怀远白乳泉景区大圣寺)
“江南第一塔”信丰大圣寺塔
《赣州府志》称:宝塔寺在县城北教坊,中为大雄宝殿,殿内宝塔为吴大帝赤乌年号建。唐贞观年(公元627年)重修,晚唐时期被毁,宋治平六年(公元1064年)县民在原址上重建宝塔。
圣塔广场正门
从史料中可以得知,原来大圣寺塔所在地也是建有寺庙的,只是被毁于晚唐时期。
圣塔广场一角
信丰大圣寺塔为九级六面楼阁式砖塔。大圣寺塔九层十八级,大圣寺,高66.45米,塔座占地90平方米。塔由塔基、塔身、塔刹、大檐廊四部分组成。塔身各级以青砖叠涩出檐,檐上设平座,建回廊,并辟真假壶门,穿壁绕平座折上可登临各级。塔内每级设一明暗双层塔室,室内有神龛及彩绘藻井。整体造型雄伟,结构严谨,史称“凌霄绝顶,通省无以伦比”,为长江以南现存最高宋塔,堪称“江南第一塔”。
怀远白乳泉景区大圣寺
考古发现告诉我们,白沙坝至少在汉代就已出现人烟。灿烂的盛唐文明也几乎可以与时俱进地传播到这里:《太平广记》明确记载了这里有一座大圣寺,内有巨大木制佛像,香火旺盛。可见,唐代白沙镇一带,就已拥有相当的人口规模。
时间来到北宋。长期的繁荣发展,终于让白沙正式建镇。北宋地方志《元丰九域志》记载,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江津县有七乡、十四镇,白沙镇为其中之一。从那时算起,白沙的历史已经至少有1033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她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
▲白沙,因水而兴的古镇。图/重庆市江津图书馆官网
因水运枢纽地位,明朝在这里专门设水驿管理机构,她从那时起成为川南、贵州、川东之间的水运咽喉,是运输川粮、川盐、川酒的重要港口。
大圣寺塔
2,大圣寺地名原来是由700年前庙名得来的,大圣寺,原先该庙为元代“普净禅院”
《避难修寺顾邦宪》
大圣寺,又名大圣教寺,旧址在现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镇(原孙桥镇)中心村顾家村民小组境内。据清光绪《川沙厅志》记载,该寺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1149年)由一个名叫思修的方丈所建,初名“普净禅院”。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普净禅院的当家和尚曾上书请求朝廷拨款修缮。而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当官的尽情享乐,歌舞升平,无暇顾及民生,把修缮寺庙的奏请早已忘在一边,所以也就不了了之。就在此时,北方蒙古族首领挥师大举南侵,江南陷于战乱之中,普净禅院亦在兵燹中成了堆废墟。
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年)弃官避居于普净禅院附近的原当山孤峰提点(官名)顾邦宪,捐资重修禅院,并将其改名为“大圣教寺”。据传当时孙桥的“大圣寺”与南汇的沙陀庙、黄楼的杜浦亭庙在同一条海岸线上。自普净禅院改名为大圣教寺后,大圣寺又逐渐成了寺院附近一带村落的地名。大圣寺作为地名,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