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是《红楼梦》丫鬟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要想准确把握晴雯这一艺术形象,首先就要读懂《红楼梦》第五回晴雯的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首判词其实已经把晴雯的性格、命运和归宿都写了出来,对此网上解释得很多,大体上接近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分歧,朋友们可以自己去看,也可以看看《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再版)的注释。 关于晴雯,著名的情节主要有:晴雯撕扇,晴雯补裘,晴雯被逐,晴雯屈死。晴雯撕扇主要表现晴雯的平等意识,尽管在那个时代他和主子要平等是不可能的,但是毕竟大家看了之后也感觉到心中痛快。晴雯补裘主要表现晴雯的能干和手巧,晴雯被逐主要写晴雯在抄检大观园中的反抗,晴雯屈死主要晴雯的最终归宿,突出她的清白和冤屈。这三个情节基本上都是正面描写晴雯,对晴雯基本上都是持肯定和歌颂的态度,也是深受读者欢迎的重要情节。 早在清代研究红楼梦就有所谓“影子说”,基本上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所谓影子。林黛玉的影子主要是晴雯和芳官,薛宝钗的影子主要是袭人和婴儿。于是我们读红楼梦也会明显感觉到晴雯的身上有林黛玉的某些特点,因此人们对晴雯更加喜爱。 《红楼梦》中还有晴雯死后,贾宝玉悼念晴雯,写《芙蓉女儿诔》的情节。在这篇文章里面,贾宝玉热情歌颂了晴雯,几乎把对女子最美好的赞颂,都集中到这一篇文章里面。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去读的话,就会发现晴雯之死其实是林黛玉之死的预演。贾宝玉悼念晴雯,其实就是贾宝玉,也包括作者在悼念以林黛玉为代表的这些青年女性。 但是物极必反,抬得过高,有时候并不符合实际。我们过去对晴雯评价有些偏高,尤其是在建国以后的六七十年代,把晴雯几乎捧到了天上,拔高了晴雯的形象。其实这些也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大家知道,《红楼梦》写人几乎从不去写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情文整体上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她的身上也有很多不足,甚至是很致命的弱点。比如说有点像《三国演义》里的杨修,不是大智慧,有时候是小聪明,不知道,很含蓄地对待人和事,主要是常常表现出眼睛容不得沙子,常常是因说话而得罪了人,使自己陷于孤立境地。有时候他恨铁不成钢,做事也有一些过分,比如说拿一丈青来戳小丫鬟,甚至由于经常打骂小丫鬟,小丫鬟在梦中说梦话,都说什么好晴雯姐姐,不要打我之类的话。这些我们在读《红楼梦》的时候,不应该视而不见。 另外关于所谓晴雯的反抗,也有些说得过分,其实晴雯并不是一味的反抗,并不是什么反抗的斗士,是英勇的战士,有时也显得很软弱,很无助,很无能。但这些描写应该都是把人物写得更复杂,写得更活的表现,可是我们在阅读时往往过分地拔高,是一种概念化的理解,这样导致把人物本来是浑圆的,本来是复杂的,于是看成是扁的,看成是简单化了的,这些其实是非常不应该的。 亲爱的朋友,这样的理解晴雯您认为合适吗?对您读《红楼梦》有帮助吗?
晴雯人物形象分析800字(晴雯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情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