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悖论
“恐暴龙吃尾巴”问题实则构成了一个经典的“乌鸦悖论”,乌鸦悖论,即我们永远无法通过归纳法来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也同样无法证明“所有的恐暴龙都不吃自己尾巴”,只要没有“恐暴龙确实吃自己的尾巴”的反例证据出现,这场争论就永远不会有结果。
乌鸦悖论(乌鸦悖论的研究意义)
在过去,支持和质疑这一说法的人们多是各执一词,最终不了了之,让结论停留在“或许曾存在过”的量子态。
但这次的贴吧悬赏多少带有些挑衅性质,引起的争论比以往激烈了许多。
坚持自己记忆正确的人们开始攻击质疑者纯属拿无知当个性,没事找事;反方则毫不留情地回击“遗老的嘴比恐暴龙的皮还硬”,决心借此一役以正视听。
双方针尖对麦芒,事情已经发展到誓要争出个输赢的局面。
随着国内玩家开始向英文和日文社区求证这件事,战火也被引向海外,“恐暴龙”还登上了英文推特的热门。那里的讨论氛围同样火药味十足,双方都拿出了要吵个你死我活的架势,。
乌鸦悖论的研究意义
乌鸦悖论(英语:ravenparadox),也叫做亨佩尔的乌鸦或亨佩尔悖论,是1940年代德国逻辑学家卡尔·亨普尔(CarlGustavHempel)为了说明归纳法违反直觉而提出的一个悖论。
?
问题的综述
解决提议
1
问题的综述
几千年以来,无数人观察了许多事务,比如地心引力法则,乌鸦悖论,人们趋于相信其极可能是真理。这种类型的推理可以总结成“归纳法原理”:
如果实例X被观察到和论断T相符合,那么论断T正确的概率增加。
亨佩尔给出了归纳法原理的一个例子:“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论断。我们可以出去观察成千上万只乌鸦,然后发现他们都是黑的。在每一次观察之后,我们对“所有乌鸦都是黑的”的信任度会逐渐提高。归纳法原理在这里看起来合理的。
乌鸦悖论是什么意思
乌鸦悖论是关于证据本质的悖论,悖论来自于两句话,有句话说: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还有与之逻辑相对的一句话:所有不黑的东西都不是乌鸦。一位哲学家说道,首先,我们看到的乌鸦都是黑色的,这为第一句话提供了证据,其次,我们看到的不是黑色的东西,比如一只青苹果,为第二句话提供了证据。
那么悖论是怎么产生的呢?青苹果的例子也能证明“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这句话,因为这两种假设在逻辑上是对等的,最为大众接受的说法是,青苹果(或者白天鹅)的确能够证明“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但是呢,由于前者提供的论据太少,因此两者的因果关系不甚明显而已。
你平时吃西瓜的时候,自然不会看到西瓜就会对“香蕉一定是黄色的”增加确信度,乌鸦悖论,也就是说,只有当你看到黄色的香蕉时才会直观的感受到你对原命题为真的确信度增加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逻辑推理过程中,我们对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都有非常清晰地认知,并且会有意识的论证任何一个命题。但是离开这个逻辑思维环境,人类无法保持对每一个命题都有高度的警惕性,从直观感受来讲,不可能看到任何一个能够论证某个逆否命题为真的现象时想到要去增加原命题的可信度,导致了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确信度的不统一。这就是人类直观感受的缺陷,乌鸦悖论,即在无意识的论证逆否命题为真的过程中并不会增加对原命题的确信度。我认为这才是乌鸦悖伦的核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