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光宗王昭(光宗王昭最爱的人)

光宗王昭(光宗王昭最爱的人)

光宗王昭(光宗王昭最爱的人)(朝鲜主体思想塔)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商纣的兄弟箕子在商灭亡后成为朝鲜北部国君,周朝承认其国,史称“箕子朝鲜”。从此中朝开始了长达2300多年的邻邦历史。从周到南北朝的700年间,朝鲜与中国

(朝鲜主体思想塔)

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商纣的兄弟箕子在商灭亡后成为朝鲜北部国君,周朝承认其国,史称“箕子朝鲜”。从此中朝开始了长达2300多年的邻邦历史。从周到南北朝的700年间,朝鲜与中国基本是相安无事。

611—614年,隋炀帝三伐高丽,动用113万军队,三战三败,损失惨重,国力耗尽,激起全国大起义。618年后,唐朝与朝鲜境内的新罗结盟灭百济和高句丽,唐朝意图控制朝鲜,派薛仁貴建安东都护府。由于朝鲜人民反抗唐军被迫撤退。新罗最终统一朝鲜半岛,与唐结成友好关系。

光宗王昭(光宗王昭最爱的人)

光宗王昭(光宗王昭最爱的人)

王氏高丽

唐朝末年,新罗王朝也四分五裂,朝鲜半岛进入“后三国时期”。衰落的新罗和新建立的后百济、后高句丽(泰封国)三国鼎立。这段时间可谓天下大乱,曾经称雄一时的唐朝和吐蕃也都分崩离析。

918年,取代唐朝的后梁王朝与后唐政权正在厮杀,后高句丽大将王建在朝鲜半岛发动政变,建立了高丽王朝(今韩国国名的英文“Korea”是“高丽”的音译),定都开京(今朝鲜开城),并用18年时间统一了朝鲜半岛。

(高丽太祖王建)

高丽国王趁五代十国大乱时中原政权无暇东顾之际,谋求独立,自命为皇(第四代国王光宗始),还采用中原皇室制度,都城称“皇都”,君主的命令称“诏”,并建立年号,三省六部的僚属名号也一遵皇帝朝廷的规范,几乎全盘与中原皇帝看齐。直到元朝后才恢复比中原政权低位阶的制度。

王建重视经略北方、拓展领土,采取了移民实边的策略,将大量的人口从半岛的南部迁往北部,既增强了高丽北部的边防力量,又大大拓展了国土面积。这使朝鲜半岛在中原大体统一前又形成了一个较有力的政权。这个政权与宋朝初期关系友好。北宋建立(960年)后逐渐结束了中原分裂混乱的局面。高丽国君(王建之子王昭)向宋太祖遣使朝贡。高丽与宋结好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契丹。

契丹人最早生活在中国东北辽河流域,唐朝灭亡那年(907年)建立了契丹国,后改称辽,期间一度恢复过契丹的国号。五代时期契丹占据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幽云十六州,成为统治中国北方的强权。

契丹国灭亡渤海国(926年)后,与不断向北扩张的高丽发生冲突。为避免两面受敌,契丹国主动送给高丽50匹骆驼,意图示好,但遭王建拒绝,而且契丹使臣被放逐到孤岛,所送骆驼也都被饿死。王建以奉行汉文化的高句丽政权的继承者自居,对占据高句丽旧地的文化较落后的契丹颇有不屑,称之为“无道之国”。契丹为全力攻宋,开始筹划先征服高丽以解决后顾之忧。

臣属于辽

辽国(契丹)第一次征伐高丽(993年)就迫使战败的高丽向辽称臣纳贡,辽则赐高丽鸭绿江东数百里,允许高丽在那里建立江东六城。高丽被迫与宋断交,采用辽的年号纪年,而不再用宋的年号。后来宋神宗时期宋朝实行王安石变法,表示愿与高丽复交,高丽积极回应,但申明奉辽为正朔,继续保持向辽称臣纳贡。

高丽不甘心失败和屈服,曾经遣使至宋,要求与宋共同攻辽,以报战败之仇。北宋此时已不想与辽再动干戈,于是回绝,但善待高丽,送了不少礼物。辽国当然知道高丽不服气,后来又对高丽发动三次大规模战役,两胜一败。后期高丽遣使入辽朝贡十分殷勤,辽与高丽和平友好,没有战争。不过有辽一代,高丽通过不断蚕食拓荒,已将领土北界,由前朝新罗时的大同江,向北扩张至清川江中上游及鸭绿江下游,疆域已大大超过了统一时期的新罗。

臣属于金

辽朝末期,居住中国东北的女真人起辽朝末期,居住中国东北的女真人起兵反辽,并建立金朝(1115年)。金为攻辽,在建国不久后就主动遣使高丽。后来在金辽战争中,高丽向金表示,金军进攻的两座城是高丽的旧地,希望金军在打败辽军后,能够将此二城归还高丽。金军攻下二城后果真交给了高丽,高丽终于得到长年用兵无法攻克的两座辽城,于是与金结成兄弟之盟。

但金国势力发展太快,一口气消灭了辽朝(1125年)与北宋(1126年),开始要求高丽以朝贡辽朝的方式臣服金朝。高丽慑于金朝的实力,遣使赴金朝贡,并且上表称臣。这时,南宋曾试图联合高丽夹攻金国,但被高丽回绝。不久南宋在战场上出现反弹,韩世忠、岳飞等将领率宋军接连击败金兵,战线北移,高丽国王得知金宋战事的变化,又恐得罪南宋,于是遣使入宋解释拒绝攻金原因,并表示道歉。

元朝行省

金朝末年,居住在漠北的蒙古人兴起,高丽认为“蒙古于夷狄中最为凶悍”,不可与之为敌,于是与蒙古结为“兄弟之国”。但与西夏等国一样,很快作为“兄弟之国”的高丽就不堪蒙古人的索要重负,不满与仇视情绪发酵,终于引爆战争。蒙古人先后九次征伐高丽(1231年至1273年),最终高丽投降,成为元朝的征东行省(1280年)。

(元朝设征东行省)

元朝规定,高丽君主继承人必须在大都(北京)以蒙古人的方式长大成人后,方可回高丽。元朝朝廷可以随意废立高丽君主。高丽国王的许多称呼、用语因为曾经与元朝皇帝一样,必须全部改变。如“朕”改为“孤”,“陛下”改为“殿下”,“太子”改为“世子”,“奏”改为“呈”。高丽国王的庙号,自忠烈王之后一律不得用“宗”和“祖”,而用“王”,且以“忠”字冠之,以表示效忠元朝。

为了保全高丽不被蒙元彻底吞并,也可以使本家族在元朝支持下取得稳固地位,高丽君主(元宗)向元世祖忽必烈请求联姻,希望忽必烈将公主嫁给自己的世子。元朝答应了这一请求。

此举虽使高丽在政治上获得了利益,但高丽国王生活中受到不少限制。元朝公主一旦下嫁高丽国王,无论高丽国王是否已有嫔妃,元朝公主立刻册立为正宫皇后,如有所出则自动获得嫡子的地位,且优先立为世子。元朝公主及其随从广泛地参加宫廷内的各种活动,甚至还干预国事。有的元朝公主飞扬跋扈,如齐国公主虽然比高丽国王(忠烈王)年幼23岁,但对高丽王伸手就打,张口就骂,乃至棍棒相加,高丽王不敢回应一句,最激烈的反抗只是“露坐于外”而已。

高丽和元朝联姻也使高丽获得了一些实际好处。例如,高丽国王(忠烈王)携元朝公主第一次朝见忽必烈时,提请废除元朝在高丽设置的特派员(达鲁花赤)制度,忽必烈许可,高丽民众闻之喜出望外。高丽还通过这种方式从元朝手中和平收回两处领土。

高丽的服饰本来与汉族是一致的,与蒙古联姻后,高丽王室在服装和发式上便效仿蒙古。高丽忠烈王从元朝回国时穿着蒙式服装,头发也结成辫子,高丽民众见之都摇头叹息,甚至痛哭流涕。后来忠烈王更是规定高丽境内的服饰都依照蒙古。

李氏朝鲜

元朝末年,中原烽烟四起,反元义军此起彼伏,高丽也开始清除亲元力量。后来蒙古人被新兴起的明朝逐回漠北,高丽也摆脱了蒙古人的控制,并且高丽国王拟派兵进攻辽东。高丽军队首领李成桂上演了一出朝鲜版的“陈桥兵变”。在军队开出后,发动属下支持,回军废黜高丽国王,夺取政权,高丽灭亡。

(朝鲜王朝的开国之君李成桂)

这样,李成桂废王自立(1392年),开启了长达500多年的李氏朝鲜的时代。李氏取得政权后立即上奏明朝请求册封,明朝赐李成桂为“朝鲜王”,“高丽”改国号为“朝鲜”。李氏臣服于明朝,中国也无意再将其并入版图。朱元璋不仅将其作为只维持封贡关系的“不征之国”,还明确承认朝鲜的独立性:“我中国纲常所在,列圣相传,守而不失。高丽限山隔海,僻处东夷,非我中国所治。”“朕视高丽不止一弹丸,僻处一隅,风俗殊异,得人不足以广众,得地不足以广疆,历代所以征伐者,皆其自生衅端,初非中国好土地而欲吞并也。”

明朝万历年间(1592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半岛的战争,很短时间内,李氏王朝即丧失了大部分国土,国王逃到中朝边境附近向明廷恳请“内附”。明朝为了援助李氏朝鲜,派兵参战,在朝鲜半岛与日军血战七年,最终将日本军队逐出朝鲜半岛。而后,明朝不附带任何条件,从朝鲜半岛撤军。明朝此举被朝鲜称为“再造之恩”。

忠明抗后金

明朝对朝鲜的保护与援助巩固了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朝鲜视中国为宗主的观念根深蒂固,以致后来清太宗皇太极派兵要求朝鲜与明朝断交时,一些朝鲜大臣不惜被押到沈阳处死,也不肯背弃与明朝的君臣之义,并对清使说:“吾国父事明天子且三百年,臣民惟知有明天子耳……成败存亡不论也。”朝鲜民间也对明朝有强烈的认同感,即使明朝灭亡,也有大量私人著述不用清朝年号,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于竟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创建清朝的满族人,前身为生活在辽东与朝鲜半岛北部的女真人,长期是原始部落的社会形态,被朝鲜视为“胡虏”或“夷狄”。起初朝鲜在双方关系中占据绝对主动,或战或和,两手运用武力清剿与笼络羁縻的控制女真政策,女真则长期处于分散、被动的境地。后来女真在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迅速崛起,朝鲜开始警惕,重新审视与女真后金政权的关系。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战争的转折点,明朝倾全国之力意图一举剿灭努尔哈赤的势力,却因此役失败再没有主动军事出击的能力。在这场关键战役的过程中,朝鲜扮演了首鼠两端的角色。此时的朝鲜执政者(光海君)可能是朝鲜王朝中唯一对明朝不忠心的国王,因为他不是长子,明朝曾经极力反对他继承王位,他对明朝多有怨恨。在他成为朝鲜国王后,虽然礼节上对明朝还维持事大的传统,但面对日益严重的女真人的威胁,他采取“事大则日新恪谨,待夷则务尽其权”的两面策略,对明朝多次催促其出兵共讨后金久拖不决。最后虽被迫出兵参战,朝鲜主将却在其国君的授意下暗通后金,不战而降。

消息传来,朝鲜举国哗然,朝野均认为此举有违君臣礼义,明朝刚刚全力助朝鲜击退日本,朝鲜就坐视明朝与后金作战而不助,是“忘恩背德,罔畏天命”,为朝鲜王室和臣民所不容。因此朝鲜国王以“灭天理、糜人伦,上以得罪于宗社,下以结怨于万邦”而被宗室废黜,流放至死。继任者重新全力效忠明朝,不惜与后金开战。

清朝属国

(中朝边境的长白山天池)

后金力量崛起甚快,朝鲜在屡战屡败的情形下被迫与后金签署城下之盟,约为兄弟之国,但坚持不肯断绝与明朝的关系,并将臣事明朝作为谈判的最重要条件。后金以其忠义最终答应了这一条件。但在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后,朝鲜竟不派人朝贺,加之朝鲜对后金使者的礼遇远不如对明朝使者,引发皇太极二次出兵朝鲜,再次兵临城下,迫使朝鲜由兄弟之国降为藩属之国。

朝鲜虽在清朝的军事压力下被迫断绝与明朝的外交关系,但暗中仍有联系,清朝还为此严惩了一些朝鲜大臣。明朝也体谅朝鲜的无奈,即使在朝鲜绝交后仍善待朝鲜君臣故旧,令朝鲜君臣感激万分。后来明朝为清朝所灭,朝鲜曾暗中筹划联合南明与日本力量,北伐清朝,恢复明室,但因清朝察觉而功亏一篑。直到清朝统一台湾后,复明力量彻底溃散,加之清朝对朝鲜极力施恩,朝鲜才逐渐建立对清朝的忠诚,这种宗藩关系一直维持到20世纪初日本侵占朝鲜灭亡李朝。

本书选自《天命之争: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朱磊著,九州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史料精准把握的前提下,以颇富趣味的讲故事的方式再现了中国历史上9个统一与分裂之争的案例,涉及江南、台湾、青藏、新疆、宁夏、云南等6个地区,和3个曾经与中国统一但后来分离出去的国家,包括越南、朝鲜和蒙古。作者进而从历史经验与教训出发进行解析,认为统独之争的根本是民意之争,民意即是天命,而国家能否统一,往往取决于统一形势、实力对比和策略运用三方面条件。在这种生动的历史回顾和深入的探寻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国家统一与分裂的历史文化及民族背景。

上一篇: 草原帝国哪个版本翻译好(草原帝国pdf)
下一篇: 上高战役(上高战役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