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第二帝国(第二帝国风格)

第二帝国(第二帝国风格)

第二帝国(第二帝国风格)萨珊王朝或萨桑王朝(波斯语:????????),也称波斯第二帝国,也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国祚始自公元224年,651年亡。萨珊王朝的建立第二帝国(第二帝国风格)公元224年,安息帝国(即帕提亚帝国)寿终正寝,由阿尔达希尔建立的萨珊王朝代而起之。当时正值西方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出现“三世纪危

萨珊王朝或萨桑王朝(波斯语:????????),也称波斯第二帝国,也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国祚始自公元224年,651年亡。

萨珊王朝的建立

第二帝国(第二帝国风格)

第二帝国(第二帝国风格)

公元224年,安息帝国(即帕提亚帝国)寿终正寝,由阿尔达希尔建立的萨珊王朝代而起之。当时正值西方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出现“三世纪危机”的时候,安息帝国因内乱外患早已衰败不堪,各地群雄自然不会坐失良机。在波斯帝国的发源地、安息帝国的法尔斯省,从塞琉古王朝起,就一直存在着半独立的地方小王朝。从所发行的钱币特点看。这些小王朝仍坚持祆教信仰,并宣称是波斯帝国统治者的后代。萨珊王朝得名于其创立者阿尔达希尔的祖父萨珊。萨珊出身于贵族(据传有阿契美尼德家族血统),是法尔斯省伊斯塔赫尔城(Istakhr)的安娜希塔神庙祭司。他通过与当地小王国的政治联姻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并从事推翻帕提亚人统治的活动。大约公元208年,其子帕佩克利用安息衰落之机,控制了法尔斯省的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摆脱了安息王朝的统治。帕佩克的儿子阿尔达希尔更是雄心勃勃,他征服了克尔曼和波斯湾沿岸地区,所到之处建起了城堡,筑起了王宫和祆教祠庙。在巩固了法尔斯的统治后,阿尔达希尔又北进伊斯法军、西取胡泽斯坦等地。公元224年,阿尔达希尔大败安息王阿塔巴努斯五世亲自率领的大军,杀死了阿塔巴努斯五世。著名的纳克希·鲁斯坦铭文的高浮雕生动地表现了他被阿尔达希尔踏在马下的形象。此战之后,阿尔达希尔入主安息帝国都城泰西封,从此开创了萨珊王朝,直到到阿尔达希尔去世,整个安息帝国的领土几乎都归为萨珊王朝的版图。阿尔达希尔不但统一了伊朗,而且奠定了新帝国的基础。

王朝中期

到了4世纪初,萨珊王朝的祆教祭司和贵族同王权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变。他们从顺从和支持王权一变而为尽可能控制和操纵王权。公元309年,霍尔米兹德二世驾崩,他的三个儿子一个继位仅几个月就被大贵族们废掉,一个被剜目,还有一个侥幸逃脱,避难于罗马帝国。随后大贵族拥立霍尔米兹德二世的遗腹子沙普尔为王,实权则由大贵族掌握。

沙普尔一生下来就是国王,史称沙普尔二世,一直到老死,在位共70年(309年~379年),其前30年史书记载很少,传说他少时聪明异常,为他左右的人所叹服。成年后,他就亲自领兵出征讨伐骚扰萨珊王朝的阿拉伯人。以后,他又长期与罗马作战,以期收复两河流域失地和其他权力,如对西北部亚美尼亚的宗主权。337年他利用亚美尼亚内部混乱之机,占领了亚美尼亚。在美索不达米亚,沙普尔二世屡败罗马军队,三次围攻罗马在底格里斯河的军事重镇尼西比斯。350年,沙普尔二世又转赴伊朗东境,抵御匈奴人的入侵,并与匈族缔约结盟。358年,沙普尔二世致书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自称“诸王之王,星辰的伙伴、日月的兄弟”,要求罗马归还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遭拒绝。359年,沙普尔二世在匈族王格龙巴特的配合下,长驱北上,围攻罗马要塞阿米达(Amida,今迪亚巴克尔),3万波斯精兵战死,该城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些城市相继陷落。居民被迁往胡泽斯坦和萨珊帝国各地。363年,沙普尔二世打败了围困泰西封的8万罗马大军,罗马皇帝朱利亚努斯受重伤死于营中,其后继者约维阿努斯被迫议和,萨珊王朝就此收回了297年被纳尔塞丢失的土地和权力。总的看,沙普尔二世在军事上非常成功:他在西南方制服阿拉伯诸部落;东和匈奴并与之结盟;西征罗马,收复前人失地;北方完成对亚美尼亚的占领。

沙普尔二世在位时期,由于基督教已成为罗马的国教(313年),两国的敌对状态以及祆教与基督教在教义上的差异,使沙普尔二世在宗教政策上以反对基督教和迫害基督教徒著称。对基督徒,他加倍征收人头税,基督徒稍有反抗就被处死。他对基督徒的迫害一直持续了40年(339年~379年)。

沙普尔二世把与罗马交战中俘虏的士兵和居民迁徙、安置到帝国各地,利用他们的特长和技术兴建城市,发展丝织业和毛织业。苏萨居民起义被镇压后,他用300头大象踏平苏萨城,另建新城,名为“伊朗·霍莱·沙普尔”(意为“沙普尔所建之城是伊朗的光荣”)。其他著名的城市还有呼罗珊的尼沙普尔,卑路斯·沙普尔(意为“沙普尔的胜利”)以及在信德和塞迦斯坦所建的诸城。此外,杜斯太尔、尼西斯比和塞阿尔特等城,都以织造锦缎、粗绢、面纱和地毯而闻名,主要用外邦人生产和管理宫廷及各城市的织造业。

沙普尔二世是萨珊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的统治时期是萨珊王朝国力强盛的第一个高峰期。

王朝后期(531~651年)

萨珊王朝后期的前三位国王很有作为,尤其是胡斯洛一世使萨珊王朝的国力达到了第二个高峰期,被称之为“胡斯洛中兴”,这一中兴在他的两任后继者时期都得到了延续。

到了胡斯洛二世在位时期,因穷兵黜武,帝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被大量消耗,导致帝国遽然衰落。在胡斯洛二世死后的短短4年里(628~632年),萨珊朝竟更换了十几个国王。直到632年,大贵族才拥立躲在乡间避难的胡斯洛二世的后裔耶兹底格德三世为王(632~-651年),入主泰西封,帝国才在他的统治下得到了最后一次统一。但是实际上,萨珊王朝的最后一次统一只是一种假象,充其量只能说再没有一个异姓争夺王位而已。大大小小的贵族都已割据为王,如木鹿的边防驻军实际上已独立,东部边境重镇达拉堪和赫拉特的统治者也都拥兵自立,甚至仅拥有一村落的小贵族底赫干也筑寨自保。此时的萨珊王朝已支离破碎,一盘散沙,只要一击,顷刻瓦解。

(编者按:萨珊王朝的居民称萨珊王朝为埃兰沙赫尔或埃兰。萨珊王朝取代了被视为西亚及欧洲两大势力之一的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共存了400多年。在安息帝国衰败及其末代君王阿尔达班五世阵亡后,阿尔达希尔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萨珊王朝一直统治到阿拉伯帝国入侵,伊嗣俟三世①被迫逃亡为止。萨珊王朝统治时期的领土包括当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高加索地区、中亚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海岸部分地区、波斯湾地区、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范围甚至延伸到印度。萨珊王朝在当地被称为埃兰沙赫尔,在中古波斯语里意指雅利安帝国。古典时代晚期的萨珊王朝被认为是伊朗或波斯最具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是在阿拉伯人对波斯的征服及伊斯兰教兴起并流行之前最后一个伊朗大帝国。从很多方面来说,萨珊王朝统治时期见证了古波斯文化发展至巅峰状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马文化。萨珊王朝的文化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它的边界,影响力遍及西欧、非洲、中国及印度,对欧洲及亚洲中世纪艺术的成形起着显著的作用。)

①伊嗣俟(YazdagirdIII,?~651)即耶兹底格德三世。波斯萨珊王朝的末代君王(634~642)。在位期间,国势衰竭,无力抵御阿拉伯人的入侵。公元637年首都泰西封及塞琉西亚被占后,逃往中亚呼罗珊地区。642年阿拉伯军追至尼哈旺德城(Nahāvand),波斯全境大部分实际上已被征服。651年,伊嗣俟在木鹿(Merv)被刺死,萨珊王朝遂亡。661年(唐高宗龙朔元年),其子卑路斯曾到中国求援,未成,高宗封之为将军,准留居,后死于中国。

王新中、冀开运/文

下图仅供参考:

上一篇: 天珠怎么形成的(天珠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材质的)
下一篇: 卢梭简介(卢梭简介及思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