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它更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地区。丹寨,雷山,台江等地的苗族服饰至今仍保留着传统风格,精美刺绣技艺和璀璨银饰让人赞叹不已。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有它的特性,比如双破纱绣、丝絮贴绣针锁绣、绉绣、辫绣、、锡绣等。刺绣的图案在造型方面,表现苗族美和传说,从而形成苗绣艺术风格和刺绣特色。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
苗家姑娘都会绣花。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学绣花了。到了七八岁,苗族妇女的绣品就可以绣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部分组成。现代的苗绣,起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雕题就是用刺刺破皮,涂以朱砂或其它色彩;身上就是用刺仿龙、凤、夔花纹雕题,在人身上刺出现龙、凤、夔的保护色花纹,藉避龙、夔之害,战胜龙、夔,以谋生存。
苗族刺绣(苗族刺绣的历史与文化)
到了濮人的后裔南蛮,发明了蚕桑之术后,雕题文身开始从残酷的保身艺术形成美的装饰艺术,出现了“描”。描就是用朱砂等色彩仿生物色彩在蚕帛上描绘花纹。成挑花和织花。到周代有了铁针,濮人后裔的挑花技艺便发展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挑花只是在蚕帛上经纬线的垂直交叉网格,挑出物体的象征图案来,这也满足不了濮人后裔,南蛮对美生活的要求,便往凿花、绣花技艺发展。
蛮绣以居住在沅江流域、乌江流域的六蛮、七戎的蛮氏为主体,其绣花、织花技艺向幻想的艺术发展,保持苗人后裔挑花、绣花、织花的对称图案,形成苗绣、苗锦风格。苗绣针脚大体可分为绣、插、捆、洒、点、挑、串七种。大面积以绣针平绣,其中需要显出深浅色调的,之后用插针,将彩色深浅不同放进去,形成几种色彩的连结平面;需要显出立体感的地方,使用捆针,使其形体在绣面上突出来。绣面上需要出立体感的细小部分,则使用洒针、点针和挑针。绣料正面和背面需要显出一致效果的,一幅绣品,常综合运用几种针脚,或配合粘花、补花和堆花等手法来完成。
苗绣的色调亦带有强烈的夸张色彩,它常不按照真实物体的颜色配色,而是按苗族的审美要求,大胆而灵活加以运用;其色彩讲究冷暖对比,注重在对比色彩美的协调,造成一种古朴又绚丽多彩的效果。苗绣的历史渊源悠久,其装饰纹样的有形,意于生气勃勃的客观对象的表现,又梦境般的幻想色彩;针法丰富多变,色调古朴协调而又鲜艳明丽。这些,都使苗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正是这种不同于其他兄弟民族的强烈的一是个性,使苗绣成为我国装饰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给这一园地增添了风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