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赤老温合答安(赤老温山)

赤老温合答安(赤老温山)

赤老温合答安(赤老温山)赤老温是四杰中最骁勇善战的斗将,但他的后裔因为久居汉地接受汉化,还出了两个进士诗人,即五世孙月鲁不花和笃烈图兄弟俩。猴格写赤老温查阅资料时就发现,他的五世孙进士笃烈图,经常和另一个状元笃烈图被混为一谈,就是两个同名、但不同氏族的笃烈图,被混淆成一个人了。随便去网上检索笃烈图(笃列图、图烈图

赤老温是四杰中最骁勇善战的斗将,但他的后裔因为久居汉地接受汉化,还出了两个进士诗人,即五世孙月鲁不花和笃烈图兄弟俩。

猴格写赤老温查阅资料时就发现,他的五世孙进士笃烈图,经常和另一个状元笃烈图被混为一谈,就是两个同名、但不同氏族的笃烈图,被混淆成一个人了。

随便去网上检索笃烈图(笃列图、图烈图),就能看到某科或者某网的人物小传把两人当成一个人,甚至,两人的本家——赤老温的子孙、以及中华揭氏网、揭氏后裔,也把两人的事迹搞混淆。

赤老温合答安(赤老温山)

赤老温合答安(赤老温山)

像赤老温家的后裔,就认为是史书搞错他家笃烈图登科的年份,显然是把状元笃烈图当成他家的笃烈图;而状元笃烈图家的揭氏子孙,又把进士、诗人笃烈图写的诗给扣到他家状元笃烈图头上,真是各种混乱。

网上是怎么介绍笃烈图的呢?很多人都这样写:

这样的介绍,即便不熟悉史实的人也能看出问题来,氏族搞不清也就罢了,字号也有可能存在两个的现象,但爹也有两个,就肯定有问题了。

猴格查了网上的说辞,某科以及不相干网站混淆就不说了,充其量误导一下路人,但两个笃烈图的家族后裔也跟着混淆,就有点让人一言难尽了。

赤老温后裔认为:状元笃烈图是他们家的,第二个笃烈图是明朝人杜撰的,原始文献全部消失,后朝随便杜撰。

中华揭氏网不但把两个笃烈图混成一个人,还把赤老温也列到他们捏古台氏世系里;而几个揭氏后裔的博主,有的也把赤老温列入捏古台世系,有的虽然没把赤老温列入,但把诗人笃烈图的诗《题董太初长江伟观图》,给冠到他家状元笃烈图头上。

那么,蒙古元朝的状元、官员、书画家笃烈图,和赤老温五世孙、进士、诗人笃烈图,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呢?

他俩的确不是一个人!据猴格查阅,最晚在清朝中期,这两个笃烈图就被混成一个人了,现代网络也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雍正时期的《江西通志》,以及光绪时期的《元诗纪事》等,都把笃敬夫烈图和笃彦诚烈图写成一个人:

文字这东西在传抄过程中,的确很容易出现失误,冷门不知名的古人事迹被张冠李戴,就是因为这样的失误而被造成的。

其实,在元朝,最少有三个叫笃列图(笃烈图)的人,这三个笃烈图还都集中在元朝中后期,他们分别是:

笃烈图,字克成,民族不详,丁卯(泰定四年1327)进士。

笃烈图,字敬夫,捏古氏,庚午(天历三年1330)右榜状元。

笃烈图,字彦诚,号敬斋,逊都台氏,乙酉(至正五年1345)进士。

第一个笃克成烈图,登第那一榜叫泰定丁卯榜,两榜状元是阿察赤、李黼fu,知名进士有诗人杨维桢、萨都剌等。

笃克成比较路人甲,他登第虽然最早,但仕途以及名气却不及后两个笃烈图,直到顺帝即位后的元统元年(1333)十二月二日,才以登仕郎升校书郎。

出身捏古台氏的笃敬夫烈图(1312-1348),则是文宗天历(至顺)庚午榜的右榜状元,那一科的左榜状元是王文烨。

笃敬夫在《新元史》有传,历任集贤修撰、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内台御史,曾按治湖广、江浙诸路,官声很好,以耿直闻名于世,善书画,他是御史中丞马祖常的妹夫,卒于至正八年(1348),享年37岁。

出身逊都台氏的笃彦诚烈图(1309?-1363年以后),是至正乙酉榜的进士,那一科的左右榜状元分别是普颜不花和张士坚。

笃彦诚在《新元史赤老温传》中被一笔带过,他历任太常礼仪院太祝,累官至南台监察御史、福建行省员外郎、行宣政院判官。和三哥月鲁不花(字彦明)是元朝官家子弟中少有的诗人。

抛开路人甲笃克成烈图不说,最晚在清朝时,后两个笃烈图就被混成一个人,尽管从史料来看,状元笃敬夫烈图和诗人笃彦诚烈图,很明显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但由于他们知名度不高,依旧被混为一谈。

笃敬夫和笃彦诚的氏族不同,经历不同,又都有完整的世系可考可证,各自父亲还都有墓志传世,只不过是同名而已,怎么就被后人混成一个人了呢?俺真的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两个笃烈图没有一个是被后人随便杜撰出来的,他们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大活人,接下来废话少说,上史料。

状元书画家笃敬夫烈图,是捏古氏人。

史料依据:有笃敬夫请前辈、朋友、同僚、大学者虞集为老父亲十里牙秃思(卜里牙秃恩)撰写的《靖州路总管捏古台公墓志铭》,以及笃敬夫的朋友、诗人王逢为其书写的《故内御史捏古氏笃公挽词》等,这都是笃敬夫同时代的文人留下的文集,不存在明清人杜撰的问题。

在墓志铭和挽词中,有完整的笃敬夫烈图家族的世系传承:

笃烈图出自捏古台氏,捏古台又作捏古思、努古思、捏兀歹、捏古?(dai)等等。这个氏族是和乞颜氏并列的老牌氏族,属于原蒙古人的迭儿列勤部。

蒙古有个古老的传说,蒙古部落在遭到敌人的屠杀后,仅剩两户人家,即捏古思和乞颜,他们逃到一处人迹罕见的地方避难,这个地方就是额尔古涅-昆,意为险峻的山坡。

这两个氏族就在当地融合繁衍,分化出许多分支来,各自命名成为单独的氏族,并分成迭儿列勤蒙古和尼伦蒙古,而捏古思就是迭儿列勤蒙古之首。

后来为了和出自尼伦蒙古的新捏古思(赤那思)有区别,老牌捏古思就被称为老捏古思。

据虞集书写的墓志铭记载,老捏古思分为四部,分别是播而祝吾·捏古思,厄知吾·捏古思,脱和剌吾·捏古思,撒哈儿秃·捏古思,状元笃烈图家族就属于播而祝吾·捏古思。

尽管这个氏族曾经拯救过成吉思汗于危难之中,但因为后世没有给力的子孙,在蒙古元朝多数时候都泯然于众,除了在十三翼之战时被编入第九翼外,以及在伊尔汗国有几位出身捏古思的千户长,其他均乏善可陈。

所以,在元朝混得最为显贵的老捏古思氏,除了忽都达儿家族,就数笃烈图家族了。

笃烈图可追溯的始祖叫乞奴,是隶属于合撒儿兀鲁思第三任藩主移相哥(合撒儿次子,成吉思汗侄子)的宿卫官,因为很有才干,就被第四任藩主爱仙阿木干(移相哥侄子、二任藩主也苦大王之子)任命为行人,通四方之信。

乞奴的儿子、也就是笃烈图的祖父,叫火失答儿(?-1297),是合撒儿兀鲁思第五任藩主势都儿(移相哥之子)的家臣,被势都儿大王任命为江南信州永丰之达鲁花赤,因为永丰属于势都儿的贡赋之地,所以有权任命家臣担任达鲁花赤。

笃烈图一家就是从祖父开始,移居南方并接受汉化影响。他的父亲叫十里牙秃思(1284-1341),或作卜里也秃思、卜里牙秃恩、揭纳新、揭南新。

卜里也秃思14岁丧父,28岁出仕,被丞相阿难答纳辛举荐,得备宿卫,元仁宗即位后,又被翰林学士承旨阔阔出举荐,授江西行省蒙古字提举,官承直郎。

至治元年(1321),卜里也秃思晋升承德郎、江西行省理问所相副官;泰定三年(1326)升朝列大夫、同知道州总管府事;元统元年(1333)除朝请大夫、湖广行省理问相副官。

因为卜里也秃思的一路显贵,他亡故的老父亲火失答儿,也被追赠为宣武将军、同知大都路总管府事、骑都尉、渔阳郡伯,老母亲哈鲁温氏,累封为渔阳郡太君。

至正元年(1341),卜里也秃思升正议大夫、靖州路总管府兼管内劝农事,但没来及赴任,就在六月二十八日去世,享年58岁。

按虞集为卜里也秃思写的墓志记载,他初娶王氏,即笃烈图的生母,再娶畏吾儿氏,生次子观音奴,还有第三子叫孛罗;王氏和畏吾儿氏都被封为渔阳郡君。

但实际上,这其中有虞集为笃烈图的出身粉饰的成分,毕竟墓志是笃烈图在至正二年(1342)时请虞集写的。

参考笃烈图的另一个朋友王逢在《梧溪集》中的记载可知,笃烈图是个庶子,他的母亲潘氏县君只是个婢妾。

其父卜里也秃思在快年过而立的时候还没有孩子,就纳妾生子笃烈图,但卜里也秃思的夫人很妒忌。

这时,有个叫王森的道士就出现了,说笃烈图是“异日状元也”,卜里也秃思的夫人这才改变对庶子的态度,对他“爱若己出”,后来笃烈图真的在及冠之时高中右榜第一。

笃烈图高中时还留下一段趣闻:

当时元文宗和中书平章翰林承旨赵世延、中书参政蔡文渊一起阅卷,虞集以史官的身份在一旁随侍。

蔡文渊读到笃烈图的试卷时,还没读几行,元文宗就听得“喜动颜色”,亲自拿过来自己读,读完后对在场诸臣说:蒙古人文学如此,祖宗治教之所及也。

到第二天宣布榜单,读卷官传呼榜首笃烈图的名字时,笃烈图担心是同名,在读卷官的再三传呼下,也不敢出列,求问榜首笃烈图的氏族以及祖、父姓名后,才确信是自己高中第一,这才受袍笏拜谢。

虞集为笃烈图之父书写墓志时,距离笃烈图中榜已经13年,现场瓜众虞集遥想当年盛况,很是感慨万千一番。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六年之后,至正八年(1348),才37岁的状元笃烈图,就和已经77岁的虞集,在同一年去世。

笃敬夫烈图的家世和事迹,被虞集和王逢非常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位出身捏古台氏、能诗善书的状元,是个身材矮小但眉目秀朗的人。他为人稳重,性格耿直,言行一致,不畏权贵,在畏怯他的贪官污吏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千万不要犯到状元御史手里!(慎毋犯状元御史!)

而另一位诗人笃烈图,则出身速勒都思氏,或曰速勒都孙氏、逊都思氏、逊都台氏、速而徒思氏等等,他是四杰之一的赤老温的五世孙。

这个笃彦诚烈图的父亲叫脱帖穆儿(1261-1344),字可与,他的三哥叫月鲁不花(1308-1366),字彦明。

笃彦诚烈图和笃敬夫烈图,差不多是同龄人,不过,当笃彦诚烈图在至正五年(1345)高中进士的后三年,状元笃敬夫烈图就英年早逝了,两个同名者并没有交集过。

在黄溍(jin)为笃彦诚烈图的老父亲脱帖穆儿书写的《逊都台公墓志铭》中,也完整清晰的记录了笃彦诚家的世系:赤老温-纳图儿-察剌-忽讷-脱帖穆儿-笃烈图。

所以,我就闹不明白了,在各自世系都这么清晰的情况,怎么还有人把两个同名者当成一个人呢?摊手。

比如笃敬夫的同僚、朋友宋褧(jiong)的作品《燕石集》卷七中,就收录了《送笃列图敬夫南台御史时予居闲》。

笃敬夫的前辈、同僚王沂(yi),在作品《伊滨集》卷14、15中,也收录《送图烈图序》和《送笃烈敬甫序》,都有简单介绍笃敬夫烈图的经历,并赞美他淡泊名利、潜心学习的高尚品格。

笃敬夫本人也曾在至顺四年(1333)七月有文《瑞监记》,被《全元文》收录在卷1648;他的儿子揭毅夫有一篇《郎中余德让墓表》也被《全元文》收录在卷1779。

他还在至正甲申年(1344)六月,题写《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并札卷》诗,后来被康熙年间编纂的《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御选元诗卷73·七言绝句》收录其中:

韩文称颂伯夷贤,黄素真书庆历年。

月照明珠还合浦,春风长共义庄田。

至正甲申(1344)六月辛未燕山笃列图再拜

他的朋友陶安,在收录于《陶学士集》卷12的《送笃彦诚赴官绍兴序》中,就详细介绍过笃彦诚登科以及授官的经历。

笃彦诚是在至正四年(甲申1344)参加行省大比,至正五年(乙酉1345)入京参加春闱登第,被授衡阳县丞,因为母亲亡故没有赴任,后改为绍兴录事司长官。

他另一个朋友、和尚释来复,也就是那个倒霉被朱八八杀掉的临济宗名僧见心禅师,也在《澹(dan)游集》中收录了笃彦诚写给他的诗《奉题见心禅师天香室》。

那是笃彦诚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自闽地还越时,探访释来复写的,此时,状元笃敬夫烈图,已经去世15年了。

释来复还在《澹游集》中记录每个诗人的小传,进士笃彦诚烈图,和三哥月鲁不花都有被录入,笃彦诚的条目,就清晰的记录了他的字号、籍贯、登科年代、以及履历:

另外,在乾隆本《福州府志》卷28职官一、元朝、福建、行中书令员外郎条目中,也赫然有笃烈图的名字,结合笃彦诚写给释来复的诗序可知,这个笃列图无疑就是笃彦诚烈图。

最后说说那首《题董太初长江围观图》诗,到底是哪个笃烈图写的?

《长江围观图》是元代诗人董旭(字太初、遂初、泰初)的作品,有董旭自题《长江围观图》诗一首,为五言排律,下有“至正丙申四月董旭画前图并赋其左”十五字,从而可知,这幅画是董旭在至正十六年(1356)四月所画。

当时有不少诗人为这幅画题诗,一共有31人,所题之诗被汇集为《伟观集》,其中就有笃烈图的一首《题董太初长江围观图》。

往嵗曾登北固楼,遥看天际白云浮。

天(江)分吴楚波涛阔,山涌金焦树木稠。

落日放船过赤壁,清秋骑鹤上扬州。

于今髙卧篷窗底,展巻令人忆旧游。

这首诗一直被冠在状元笃敬夫烈图的名下,不管是网络某科还是揭氏后裔们,但他们都张冠李戴了,笃敬夫早在至正八年(1348)就去世了,怎么可能会在至正十六年才画出来的画上题诗呢?这不是闹鬼吗?

所以,这首《题董太初长江围观图》的作者,是赤老温的五世孙、月鲁不花的四弟进士、诗人笃彦诚烈图,而不是英年早逝的状元、书画家笃敬夫烈图。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表系猴格自制。

参考资料:

(元)王士点《秘书监志》、王沂《伊濵集》、虞集《靖州路总管捏古台公墓志铭》、王逢《故内御史捏古?公挽词有序》;

(元末明初)释来复《澹游集》、陶安《陶学士集》、刘伯温《诚意伯集》;

(清)《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江西通志》、《元诗纪事》、《六艺之一录》、《福建府志》;

《新元史》、《全元文》、于飞《<伟观集>与<夜山图题咏>的诗学文化价值》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上一篇: 蝴蝶效应是什么(曼德拉效应)
下一篇: 亲王郡王(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区别)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