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吕旷吕翔(吕旷被谁杀)

吕旷吕翔(吕旷被谁杀)

吕旷吕翔(吕旷被谁杀)东汉末年,狼烟四起,山河动荡。一时间,中华大地战火熊熊,乱世英雄纵横三国、指点江山,在一场场角逐中尽显智慧与力量的争锋,于历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吕旷吕翔(吕旷被谁杀)尽数一世枭雄曹孟德、神机妙算诸葛亮、“义绝”“武圣”关云长......却有一人如同初次展现光芒,便被蒙尘的明珠,是比庞统还让人惋惜的蜀汉奇才,若有他在,关羽就不会死。乱世的英雄不问出处,惟认才学。今天

东汉末年,狼烟四起,山河动荡。一时间,中华大地战火熊熊,乱世英雄纵横三国、指点江山,在一场场角逐中尽显智慧与力量的争锋,于历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吕旷吕翔(吕旷被谁杀)

吕旷吕翔(吕旷被谁杀)

尽数一世枭雄曹孟德、神机妙算诸葛亮、“义绝”“武圣”关云长......却有一人如同初次展现光芒,便被蒙尘的明珠,是比庞统还让人惋惜的蜀汉奇才,若有他在,关羽就不会死。

乱世的英雄不问出处,惟认才学。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蜀汉奇才徐庶,出身寒门,少年义气犹存时便偏爱舞刀弄枪,不爱儒学爱武学,一身少年江湖气。

这位渴望凭借一身武力混迹江湖的少年,将义气看得比天重。在朋友横死他人之手,他二话不说便提起剑取了对方的性命,使得自己沦为阶下囚,被官吏绑在柱子上做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击鼓令百姓前来辨认其身份。

好在,徐庶重义气,结交了一群可以生死相托的朋友。朋友们得知徐庶遇难,一起劫了狱,救出徐庶,助他逃脱。

在生死关走了一遭的徐庶,自此放下刀剑,捧起了以往嗤之以鼻的典籍,弃武从文,前去求学。

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徐庶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但是同舍生都嫌弃他先前做贼,凡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

于是,徐庶每日早起,一人独处,收起了自己有几分冲动的江湖气,凡事都先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渐渐地成为精通儒家的经义学问之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到了荆州,在此结识了诸葛亮,两人关系友好,常常把酒言欢。

徐庶,这位放下刀剑的义气少年,在天赋和努力下,终把自己这块金子磨成了一把利刃,随时出鞘。

不同于诸葛亮隐于山中,观天下之局势来选择明主的行为,徐庶此人做人做事更为直接。

在荆州时,刘表听闻了徐庶的才气,想要将徐庶为己所用。但徐庶认为刘表此人不可靠,难成大事,就直接拒绝了。

后来,有着刘氏皇族血脉却四处颠沛流离的刘备,在曹操的步步紧逼下,南下依附刘表,与关羽、张飞二人正处于创造大业前期的狼狈时刻。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武士的天下,要想江山可得,谋士是必不可少的。”意识到这一点的刘备已经开始苦苦寻找适合招于自己麾下的谋士。

徐庶便主动走进了刘备的视野中,在新野遇到了“次次战败、次次战”的刘备,两人相谈甚欢、不谋而合。

至此,刘备麾下终于出了第一位谋士——徐庶。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任的谋士徐庶自然也不例外。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驻扎新野招兵买马。

曹操不会放任刘备在此地崛起,派遣曹仁、李典进军樊城,企图一举夺之。

第一次应战,徐庶提出谋计,派关羽、张飞、赵云各领一军出马,成功击败了吕旷、吕翔率领的五千先头军,大大鼓舞士气。

第二次应战,曹仁摆出八门金锁阵,刘备军中无人能够破阵。此时,徐庶命赵云从东南方杀入,正西方杀出,大破曹军主力,令众将士,尤其是自带傲气的关羽对他的谋略才能心服口服。

战败的曹军心中不服,趁着越黑风高夜前来劫寨,企图赢回一点点脸面。

可徐庶丝毫不给这些残兵败将机会,早早就布好了口袋,就等曹军钻进来。

三次交锋过后,曹军损失大半,曹仁狼狈逃回许昌,徐庶助刘备保住现有的力量,还成功夺下了樊城。

大败曹仁一战后,徐庶的声名远扬,迎来了自己谋士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峰,但同时也是最后一个高峰。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爱才如命是大家都知道的,如赤脚迎许攸、不舍杀关羽……

如今,徐庶大败曹仁,让曹操也把其视为人才放在了心上,想让徐庶为自己效力。

可是,千金万两、美人豪宅对于真正的有志之士而言不过都是身外之物,曹操知道徐庶早已想要一心辅佐刘备,不肯离开。

这时,曹操的谋士程昱出了一个策略——徐庶为人孝顺,抓住徐庶的母亲作为要挟,先逼迫徐庶前来,再动之以情、许给好处,慢慢收付。

曹操既然被称为“枭雄”,那他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也能为了收人才使出手段来。

此时,正梦想辅助刘备成就大业的徐庶,万万没想到他和刘备的缘分也将就此终了。

曹操挥兵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领荆州后投降曹操。听闻此事的刘备,率众南行。

徐庶带家眷随刘备逃亡,其母亲在当阳长坂坡被曹军所获,程昱仿照徐母的笔记,给徐庶写了书信,劝他到许昌尽孝。

收到书信后,徐庶为了母亲只得挥泪辞别刘备,离开了刘备的阵营。刘备对徐庶格外不舍,甚至用马鞭指着遮挡徐庶背影的树林说:“吾欲尽伐此处树木”。这只是为了再多看一看徐庶离开的背影。

就在这个时候,徐庶折回,向刘备推荐了卧龙诸葛亮,才有了三顾茅庐的佳话,这也是徐庶为刘备所能做的最大一件事。

走进曹营,见到母亲,徐庶才得知自己被骗。而徐母也是刚烈之人,她深知刘备德心仁厚,而曹操实为奸臣。

爱子之人,不愿自己的孩子辅佐曹操,也不愿自己成为孩子的弱点,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徐庶为母离开刘备,丢失了大义的名声,成为不忠之人,此时却又痛失母亲,早已在自己心中将自己判为不孝之人。

此时的他,望着母亲的坟冢,发誓不为曹操献出一谋一策,从此便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之说。

徐庶和关羽之死之间究竟有何关系?这就要从徐庶、关羽和诸葛亮的关系说起了。

徐庶出身寒门,虽是文人但从未有文人的酸腐气,即使饱读圣贤书,骨子里依旧带着年少仗剑行义事的江湖气,这一点倒是和武将关羽不极为相像。

性格上的认同让关羽能够真心实意按照徐庶的谋略来办事。

而在与刘备的相处中,徐庶也能做到处处以刘备为尊,自己做好幕后工作来出谋划策,幕前发号施令的工作全然交于刘备。这也是为何关羽能够迅速接纳徐庶的原因。

诸葛亮出身望族,是琅琊诸葛家族后人,躬耕南阳不过是为了观天下局势、择明主而栖之罢了。

他的性格里带着文人的傲气和小气,从摆足姿态,让刘备兄弟三人三顾茅庐就可看出。

在关羽心中,诸葛亮变成了沽名钓誉之辈,尽起高调姿态。在日后的行军作战中,诸葛亮过于强势,一切以自己为尊,甚至随意安排自己的主公刘备。

这让以大哥刘备为尊的关羽在心底对诸葛亮有诸多不悦,这份内心的不服气也为后期他违背诸葛亮的命令埋下了隐患。

可以说,徐庶若是不进曹营,专心辅佐刘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关羽因自傲、不听话而痛失荆州,败走麦城,死在无名小卒手中的悲惨命运。

但现实是残酷的,有情有义、又忠又孝的徐庶,终是将道德变成了自己的枷锁,将才华困在了自己的躯壳中,籍籍无名地度过了后半生,也在无形中为蜀国发展埋下了隐患。

上一篇: 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名字)
下一篇: 老人与海简介(老人与海简介主要内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