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站在上帝视角,王平的确是最佳人选,历史上多次吊打张郃,以防守科技树拉满著称。后来成为汉中太守,以不满三万兵退曹爽十万大军。只是在一伐时还未崭露头角,官职仅为牙门将(内卫武官)。
《三国志王平传》: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兵败于街亭。众军皆散,唯(王)平领军千人,自持鸣鼓,魏将张郃见疑,遂未能逼。建兴九年(231年),亮围祁山,遣(王)平待守南围。张郃攻(王)平,不能克。
傅燮怎么读(傅燮之但悲身世的之什么意思)
延熙七年(244年),曹爽率步骑十余万入汉川。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皆惊,或有言:兵力不足以拒敌。平曰:不然。若贼攻黄金,平率千人自临之,待涪军军至,此计之上也。及如平之所策,魏军遂还。
有人担心王平资历不够,未必能服众,恐怕有些多虑。且不论他领千人退张郃的实绩。若真拿到丞相的令箭,谁敢不服?不服也要比马参军强多了。毕竟,纵观整个蜀汉史,在诸葛亮生前敢抗命的也仅马谡1人,魏延也没那么大的胆!
有人还不停纠结到底有没有城、无险可守。其实《张郃传》说得很清楚:“谡依阻南山,下不据城。郃断其汲道,遂破之。”——说明确实是有城的。街亭一战,马谡的职责就是“下据城”,老老实实守通路,而不是上南山,跟张郃比巧变。
说白了,只要不“违亮节度”,别说魏延,王平,吴懿了,就算是跟马参军一起背锅的张休、李盛、黄袭等辈,也不会“举动失宜”。谁让你去搞什么背水一战,事实证明你丫也就一赵括,还真把自己当白起了?
至于拿下街亭之后会如何。这么来说吧。无论拿不拿得下长安,对蜀汉都是极好的。不仅关西诸郡皆服——包括祁山、陇西等军事重镇,都会出现“吏民皆服”的情况。哪怕当地还有一竿子曹魏忠臣,也绽不起一丁点水花。
一伐时,祁山太守高岗差点投降了,也就马谡临门那一脚的事儿。稍微开点脑洞,其时洛阳都在传曹睿挂掉的谣言,人都准备立曹植为帝了。但凡出了这种事情,人心浮动、人心复思汉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而且,时间越长,对曹魏越不利。
《魏略》:时有讹言,曰明帝已崩。群臣迎立雍丘王(曹)植。京师群公闻之皆惧。卞后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何其所推?”《决录》:汉兴郡(守)缺(失)。太祖以问既。既曰:(游)楚才兼文武,遂用。后又转陇西。
《魏略》:太和中。亮出陇右。吏民骚动,天水、南安太守皆弃郡东下。独(游)楚据陇西……闻贼兵至。楚于楼上谓蜀帅曰:卿能断陇,使东兵不至,则一月之中,陇西吏人不攻自服。若不能,虚自疲敝也。
这里的“断陇”,也就是守街亭。被曹操认为文武双全的大忠臣游楚,在城上不喊了吗?“亮公啊,不是我不投降,是你们有能力断陇吗?若能“断陇”一个月,我保证一家人整整齐齐——改魏投汉。若不能,你们前面再怎么操作也是白耗力气。”
但凡马谡能把张郃拖住,亮亮都能稳妥地把陇西与关中隔开。利用时间差,逐步蚕食凉州,直到实质上的占领。倘若一伐能据凉州,局面虽说只是打开了,毕竟曹魏体量在那。但保住2州之地,坐雍凉而望长安是没问题的。
对蜀汉有利的有以下几点:1是可以切断魏与西域的联系,换自个来通商,利用与西域诸国的财货交易,提高国库储备度。2是屯田敛人(人才和人口),减轻蜀地的负担。3是编练骑兵,以应对下一步会出现的雍凉长期绞杀战。
因为对于曹魏来讲,雍凉也是绝不会撒手的,一辈子也不会。崔烈曾说过不管雍凉的话,傅燮第一个要砍掉他的脑袋。洮西兵败后,邓艾也只是说暂时放弃凉州,待援兵到来再大举反攻。可“亮黑”们不能拿这一段来证明:
——蜀汉即使拿了雍凉也没用啊。原因是诸葛亮不会“奇谋”,与曹魏主力决战会败得很惨?事实上,一伐就是最大的“奇谋”。是利用曹魏一直在东线与东吴怼(认为西线几年没事了,于是放低了戒备),而采取的突然袭击。
且自一伐始,五伐的效果就是“雍凉不卸甲,华夏不卸鞍。”直到丞相死后第二年。曹睿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才敢大兴土木、力扩后宫,有精力来搞搞娱乐项目。从始至终,西线都是最大的威胁。
《魏略》:初以蜀中唯有刘备。备既死,数岁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及亮出,朝野皆惧,陇、祁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好凉凉们不懂历史、不懂军事也没啥,稍微打过游戏,也应该知道你拿步兵跟骑兵咋怼奇谋?
是觉得蜀人体力好,跟马跑,还是老老实实修“正兵”?如果能给诸葛亮训练骑兵的机会,其奇谋的“奇谋度”提升是大概率的事。因为奇谋本来就是靠机动性,让对手措手不及的。陈寿评价:奇谋为短:意思是“其他都150,唯独奇谋1项92”!
再列几段史料供大家自行判断。1、蜀汉第一次北伐前,与西域诸国都有来往,很多国王都受了刘禅的册封。2、北伐前一年,鞠演又反了(这不是第一次了),说明曹魏对雍凉的控制力堪忧。而诸葛亮大概率是看见了。
3、孟达起事,丞相还派了一个叫郭模的,以诈降为名,内应为实,以促其事,好牵制魏军的军力,为实现战略上的多方包围创造条件。捎带,如果一伐成功了,那么东吴的压力也可以得到减轻,从而更有利于东吴的北伐。
《三国志后主传》:载禅三月下诏:凉州诸国王遣月支,康居、胡侯、康植、支付等二十余人受节度。大军北出,便以兵马以先驱。《三国志明帝纪》:西平鞠演反,杀临羌令,遣郭淮等讨之……
《宣帝纪》:(孟)达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亮恶其反复,乃遣郭模诈降。因达与魏兴郡守申义有隙,过之,漏泄其谋,达闻而将举兵。
另,或有云:亮宜自临阵。但老人家举的例多了。正史演义都用过:为总结湘西剿匪经验,专门拿“七擒七纵”给大家讲故事,无非是为方便讲清楚1个道理。一众网文倒捧为圣旨,按理智客观的脾性,咋没见说无史料支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