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洼文化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之一,对于高古玉收藏家而言极为重要。因为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器,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玉器,距今8000多年。下图为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猪首石龙,可能是最早的中国龙。
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玉玦按功能可分为)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长期以来,学界对兴隆洼文化的研究不够。真知堂亦然。深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5000年前全世界发生过一次长时间的干冷期,红山文化,仰韶文化都走向了覆灭。而史料记载的黄帝三百年,炎帝时期五百年,兴隆洼文化,还有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的年代加起来,都把中国人文始祖伏羲的年代指向五千年前,恰好和上一代文明灭绝的时间能够联系起来。所以,当研究者纠结于炎黄子孙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时候,更早的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就容易被忽视了。
兴隆洼文化玉玦按功能可分为
距今约八干年前在今赤峰敖汉旗宝国吐乡(现兴隆洼镇)兴隆洼村就有人类聚落。考古界和史学界定名为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位于牤牛河上游的缓坡台地上,地处平坦,视野开阔,加之近有泉水长流不断,故很适宜古代人居住。除兴隆洼文化的遗存外,还保存着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居住址和城堡遗址。
兴隆洼文化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兴隆洼聚落
是一处规模壮观、构筑严密的原始建筑,在180余米的椭圆形围壕内,整齐地排列着十余排100余座房屋,座落在聚落中心位置的大房子,面积达140平方米。兴隆洼文化时期的出土遗物极其丰富,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独具特色,其中陶器器表大多压印,刻划3~5种不同纹饰,从口、肩、腹三个部位分列,极为雅致大方。渔猎所用的鱼镖,多带“倒刺”,刃部镶有细石器,坚实锋利。兴隆洼文化遗址除敖汉境内发现外,考古人员还在林西县白音长汗、克什克腾旗南台子等地发掘了相应的遗存,所有这些,表明八千年前西辽河上游今赤峰地区,正处在中国远古社会由氏族阶段向国家进化的转折点,社会组织、防卫设施、意识形态、宗教礼仪也正在按着国家的要求孕育、发生。这是赤峰先民对中国八千年文明史的卓越贡献。1982年进行首次发掘。1983年秋至1984年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兴隆洼文化遗址进行7次大规模发掘。1992年和“八五”期间被列入全国10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而永载史册。
兴隆洼文化玉器
辽西地区最古老的陶器文化被称为千斤营子类型,其陶器属于筒形罐,多为纹样尚未发达的素面或仅在器口饰以少量的压纹线纹的平底深钵形陶器。但其实态尚未解明。近年来也有学者将其称为小河西文化或者新井文化。在华北及远东发现了距今13000-10000年的陶器,说明在这个区域内也很可能存在原始陶器。但是关于原始陶器,还留有许多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于小西河文化的石器器类组合,因资料较少,具体情况尚不明确,从遗址材料来看,已发现了磨棒、杵和臼形器。而磨盘、石铲这类华北型农耕石器却还不够完整。目前该地区明确可知的新石器文化始于新石器时代前期的兴隆洼文化阶段。在该时期已拥有磨盘、磨棒、石铲等华北型农耕石器,说明这里很可能已经开始有初期农业。在属于兴隆洼文化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了黍、粟等栽培谷物,兴隆洼文化,初期农业的扩散情况正逐步得到证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