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谁写的)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谁写的)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谁写的)“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这是吴玉章做的七律诗——《纪念邹容烈士》。邹容何许人也,竟能引得如此赞颂?回顾百年近代史,邹容从腐朽的满清走来,一身桀骜不驯,最终成为专制政府的掘墓人

“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这是吴玉章做的七律诗——《纪念邹容烈士》。邹容何许人也,竟能引得如此赞颂?回顾百年近代史,邹容从腐朽的满清走来,一身桀骜不驯,最终成为专制政府的掘墓人。十八岁那年,《革命军》横空出世,为民族民主的思想开辟先河。

1885年,邹容出身于重庆巴县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经过多年打拼,积累了不错的家业。尽管家庭条件优渥,邹容却对科举考试很是厌恶,尤其讨厌八股取士。“臭八股儿不愿学,满场儿不爱入,衰世科名,得之又有何用?”一身倔强,时常让父子短兵相接。等到接触维新思想后,更是增加了对封建文化的蔑视。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谁写的)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谁写的)

那时候的清朝,早已是风雨飘摇,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难之时,邹容的思想更加激进。当戊戌变法失败的消息传来,谭嗣同六君子的英勇就义,让他发出“赫赫谭君故,湘湖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的愤慨。在学院的日子里,他时常关心时政,发出“异端”的言论。

光绪二十七年,四川省首次遴选赴日留学生,已经科举无望的邹容,在父亲的良苦用心下,走上了东渡求学的道路。其实,在父亲看来,留学回来就能获得朝廷功名,何乐而不为?殊不知,日本的留学经验,彻底给了邹容脱胎换骨的机会。他先是进入广方言馆恶补日语,之后从上海出发,踏上轰轰烈烈的革命征程。

到了日本以后,邹容首先改了名字,在此之前,他的书信落款常常是“桂文或绍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引进了西方的各种思想,中国留学生们在这里探寻救国之道。改名“邹容”,隐寓“容颜改变、脱胎换骨”。一方面大量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另一方面结识国内外的革命志士,本身就刚毅勇猛的邹容,在异国他乡找到了知己。

在日本的一年时间里,邹容刻苦学习,尽情吮吸着民主科学的大家之作。当他看到法国启蒙运动的浩大浪潮时,自比为“法国卢梭”。在留日学生的集体活动中,邹容时常冲在最前线,言辞犀利,振聋发聩。在惩治驻日监督姚文甫的活动中,邹容等人拿着剪刀,直闯姚文甫的住宅,怒扇几个大耳光,还剪掉了他的辫子。

事情一出,邹容彻底没了退路,在清廷和日本的共同施压下,只能是被迫回国。此时的国内,会党起义、革命渐起,邹容立刻加入到革命的阵营中。1903年4月,传来了沙俄拒绝撤兵的协议。他们企图独霸东三省的野心,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上海的仁人志士再一次聚集,通电“拒俄”,并且自发组织拒俄义勇队。

此时的邹容,不仅参与义勇军的操练,更是担起革命的唇舌。先是发表《论改革中国现时大势》的演说,一片爱国热忱,感染着更多的青年朋友。接着发出“中国学生同盟会”的倡议,让全国的学生团结起来。在此情形下,邹容写下了《革命军》一书。与蔡元培、章太炎一起,引起江浙爱国学潮。

其实,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邹容就已经着手创作《革命军》,回国后参加爱国学社的拒俄运动,更加促使他引导学生群体。这群新兴的、最有觉悟的知识分子,必将成为最坚定的革命战士。当邹容把《革命军》拿给章太炎时,这对相差17岁的莫逆之交,当即拍案惊奇。提笔写就序文,称赞《革命军》是“义师先声”。

这部被誉为“中国近代《人权宣言》”的著作,一经问世就引起统治者的惶恐不安。他们不惜勾结外国巡捕房,借《苏报》时常发表异端言论,以“悍谬横肆,为患不小”的理由,悍然逮捕章太炎与邹容二人。彼时革命志士与康、梁维新派的论战,已经初见端倪。邹容的《革命军》一出,直接在思想舆论界炸开了锅。

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在《苏报》上一经刊登,迅速以通俗易懂,文笔流畅而流传开来。邹容把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通过犀利的笔端,力透纸背。与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起,共同构成了宣传革命排满,追求民主共和的主旋律。也正因为如此,《革命军》被称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

“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面对国仇家恨,邹容旗帜鲜明地把矛头对准清廷,“欲御外侮,先清内患”,满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改良只能小修小补,为今之计只有革命。“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一声声呐喊,磨砺以须,枕戈待旦。

为了推翻清王朝,邹容准备好“磨吾刃,建吾旗”,他要和清王朝“驰骋于枪林弹雨中”,要与干涉中国主权的“外来之恶魔”作战。满腔热忱,气势磅礴,直逼得满清统治者,勾结上海租界当局,逮捕了章、邹二人。审讯期间,他们据理力争,严词申斥;在狱中的日子里,他们相互砥砺。《苏报》案的发生,让邹容的《革命军》销行更广,革命的风潮不可阻挡。

狱中一年的时间里,邹容与章太炎互相赠诗。“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餱。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亦师亦友的两个人,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1905年4月3日,不堪折磨的邹容在狱中去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追赠他为“大将军”。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

上一篇: 里尔克(里尔克的诗歌《秋日》)
下一篇: 赵云两拒绝色佳人(赵云拒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