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河界
象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棋种,楚汉河界,模拟两军交战,不同棋子象征不同的将帅和兵种,因其用具简单,趣味性强,广受棋艺爱好者喜爱。喜欢象棋的人都知道,在长方形的棋盘上,有9条竖线和10条横线相交组成90个交叉点,棋子就落在这90个交叉点上。与此同时,横线中间有一块未画竖线的空白分界,楚汉河界,被称为“楚河汉界”。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呼呢?还要从其来历谈起。
楚汉河界(楚汉河界梁休)
“楚河汉界”来源于历史上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3年,汉王刘邦引兵渡河攻克成皋城(今荥阳汜水),在广武西山构筑城垒,以阻挡楚军西进。楚霸王项羽听闻成皋城失守,遂率领大军疾驰荥阳,在广武东山上构筑堡垒,形成了楚汉对峙的局面。双方相持数月,多次对决各有胜负。后来,楚军粮草短缺,兵乏马困,项羽被迫接受和约,以鸿沟为界与刘邦均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
楚汉河界梁休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总写着“楚河汉界”四个大字,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把下棋比做历史上的“楚汉相争”。那么问题来了“楚河”、“汉界”是在哪个位置呢?
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并非今日扬子江畔的楚、汉之地,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古战场。公园前204年,刘邦和项羽在这一带发生战争,双方都竭力争夺。
公元前203年,刘邦凭借大后方丰富的粮草做后盾,出兵攻楚,项羽因粮缺兵乏,楚汉河界,被迫提出“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之说。如今,在荥阳县广武山上,汉王城和霸王城的遗址,遥遥相对,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那刘、项对垒的鸿沟。
楚汉河界在现在哪里
#历史开讲#众所周知,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横亘着一条大河,一般都会在“河中”写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那么这个“楚河汉界”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的“楚河汉界”即是来源于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鸿沟为界”这个典故。秦末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5年的夏天,项羽大败汉军于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刘邦退守到了荥阳。之后两年多,楚汉两军就一直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互不相让,“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直到公元前203年,项羽领兵向东在开封、商丘一带作战。刘邦得知项羽再三嘱咐留守楚国成皋的部将曹咎无论如何不要与汉军交锋的情报后,便出兵前去攻打成皋,并多次派军士到城下叫阵谩骂。曹咎经不住刘邦这样的羞辱,就怒而率领部众出城迎击,不惜度过汜水跟汉军作战。可是,当楚军的船划到河中的时候,就遭到汉军的突袭,最后落败。就这样,刘邦顺利地攻占了成皋,并且在广武屯了兵。项羽知道成皋失守后,立刻调兵遣将,前往救援。但是,最后因为楚军粮草不足,不利于长久的作战,而刘邦一军,又死守城门不开,这样,在阵前就算是拉开了消耗战。显然,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的军队处于更为劣势的状态。而在这次战争中,也涉及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战争插曲:就是项羽为了逼迫刘邦投降,就将作为俘虏的刘邦父亲拉于阵前,并大声要挟,要是刘邦不投降的话,就要把他的父亲投入有沸水的锅中煮了。刘邦听到这样的话,虽然心急,却不能不镇定地说,“当年我们共同抗秦,结拜为兄弟,既是兄弟,那么我的父亲亦是你的父亲。如果你实在把他煮了,就记得分一碗汤给我。”项羽大怒,想要斩杀刘邦父亲,楚汉河界,最后项伯以阵前亦不能失义为由阻止了项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