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昂山素季政府执政时期内,缅甸发生的种种让国内外人士认为,由于前期支持者对昂山素季抱有太高的期待,而现实执政的过程中,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政府却让很多支持者失望,以致于昂山素季的光环正在褪去。
昂山将军(昂山将军彬龙)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从本次缅甸大选,以及大选后民众的表现来看,昂山素季的光环不仅没有褪去,反而变得更加闪耀。
早在2011年,昂山素季就尝试摘掉自己“民主斗士”的标签,表示自己是一名“政客”。然而,由于没有执政经验,昂山素季“摘标签”的言论,也只是有名无实。2015年,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获得78%的选票赢得大选,并于2016年4月正式走到台前,接受缅甸民众以及全球人民的考验。
四年多后的2020年11月8日,缅甸举行了2010年民主化之后的第三次大选,虽然目前联邦选举委员会尚未宣布大选的最终结果,但民盟胜选已毫无悬念,且胜率很有可能比2015年大选还大。这一结果证明,昂山素季这位领袖经受住缅甸民众的考验,同时,昂山素季也用四年多的执政经验证明,她,是一名深受民众爱戴的政治家。
那么昂山素季为何受到那么多缅甸人的信任和爱戴呢?
“缅甸之花”昂山素季,舍小家保大家
作为缅甸“国父”昂山将军的女儿,昂山素季的命运注定不凡。她的前半生,常被描绘成某种政治圣人一样的存在:忍辱负重、带领国家从独裁走向民主的女神。
在昂山素季两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带领缅甸走向独立的昂山将军被政敌暗杀。父亲过世,昂山素季家族迅速衰落,由于国内局势仍然复杂,昂山素季一家人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1960年,昂山素季跟随母亲前往印度,又辗转前往英国求学,并在牛津大学结识了她此生的挚爱,英国学者迈克·阿里斯(MichaelAris),两人与1972年结婚。谈婚论嫁时,她写信给阿里斯说:“我只要求一件事:万一我的同胞需要我,你要协助我完成他们所赋予我的责任。”
昂山素季接受的西方教育和国际化生活经历使她具备了与父亲不尽相同的政治理念和更为鲜明的个人形象——不主张以暴制暴,而是以强大的内心、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困难。
婚后,昂山素季生了两个儿子,和家人在牛津过了15年平静的生活。但她从未离开政治,曾成立机构,帮助缅甸青年到海外留学,也时常接触流亡海外的缅甸异见者。
1988年3月,昂山素季身在缅甸的母亲病危。她匆匆告别丈夫和儿子,只身回国探望病榻上的母亲。此时,正逢缅甸爆发全国性民主运动。她目睹了民众走上街头要求结束军政府统治的激情,也看到了民众被军警镇压的惨状。由于她的大哥无心政治,因此很多受害者、退役军官和激进分子得知她回国,就要求“国父的女儿”出面领导民主运动。
民众的鲜血和举国弥漫的恐怖气氛让昂山素季无法再回避,于是她接过了父亲的政治遗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那年8月26日,在仰光瑞德贡大金塔广场上,昂山素季对近百万群众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演讲:“是的,我是曾经居住在国外;是的,我嫁给了一个外国人,但这从未改变我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作为父亲的女儿,我不能对这里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缅甸正在发生危机,我们要争取缅甸的第二次独立。”几十年前,昂山将军在同一个广场上宣布自己将为缅甸独立而战;1988年,他的女儿昂山素季站在这里,发誓要为国家民主履行自己的职责。
从那天起,这个“缅甸的女人”成了政治明星,也成了最令军政府头疼的“麻烦制造者”。她的住处,那栋白色小楼,很快成了全国政治活动的中心,而吴奈温政府则扬言要刺杀她。
然而,昂山素季不惧死亡威胁,频繁公开发表演讲,赢得了大批支持者。她组建的“全国民主联盟”在极短的时间内壮大,并一举赢下了1990年大选。但军政府拒绝交出权力,而是粗暴地宣布选举结果作废,将“全国民主联盟”列为非法组织,并开始了对她长达二十年的拘禁、软禁和监视。
尽管失去自由之身,昂山素季仍然不停地写作,一有机会便与政党同僚和支持者见面,发表演讲,希望动员更多人。这期间,她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由于无法亲自前往,她的儿子代她在奖台上发表了那段后来流传甚广的名言:
同样在这期间,昂山素季的丈夫在英国被诊断出癌症。1999年,缅甸军政府得知阿里斯弥留,便告知昂山素季,表示可以放她离开缅甸、去往英国陪伴家人。但她担心,那会导致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缅甸,于是选择了留下。最终,昂山素季的丈夫在两年后病逝。两人终究没能再相见。
直到2010年底,缅甸军政府才终于宣布,将彻底释放她。重获自由之身后,昂山素季马不停蹄,带领“全国民主联盟”作为反对党参加议会补选。她的回归受到了缅甸民众的热烈欢迎,她领导的党派在2012年的补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到了2015年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大获全胜,时隔25年后再次成为缅甸最大党。由于宪法规定总统家人不得拥有外国籍,她本人未能参加总统选举。但毫无疑问,顶着“国务资政”之名的她已经成为缅甸事实上的最高掌权人。
自1989年被软禁到走上政治前台的20多年里,昂山素季几经磨难,但她的意志并未消沉,反而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阅读文学作品,学习法语和日语,听摇滚乐、弹钢琴,阅读佛经和修禅,还通过收听广播了解缅甸政局和世界局势。而这一切,缅甸民众都看在眼里。
“钢铁兰花”昂山素季,从民主斗士成为国家领导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喊着民主口号很容易,但实际去推动民主改革,却阻力重重。缅甸国内局势复杂,军方、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非政府组织、工会、佛教僧侣和媒体等,都对盯着没有执政经验的昂山素季政府。
尽管缅甸政治力量比较多,但影响力最大的还是民盟政府以及军方。在“二元权利架构”中,民盟和军队处于政治权利架构的顶端,昂山素季和敏昂莱,也被称为是缅甸最有权势的两个政治领袖。
民盟执政以来,虽然表面上与军方相安无事,且军队看起来也比较低调,但实际上军方严格按照2008年宪法行事,属于军队管辖的事务一点没有放弃。民盟执政以来,中央层面权利分配关系比较复杂,国防部长、内政部长、边境事务部部长由军方任命,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不会听从民盟政府的指令。
昂山素季政府长期在野,缺乏执政经验,民盟政府执政时,缅甸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要解决更为复杂的政治、民族、宗教、经济、社会等矛盾,挑战非常严峻。
四年多的执政中,昂山素季政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
一、被寄予厚望的“21世纪新彬隆代表大会”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二、在若开邦问题上,昂山素季既承受来自国外的压力,又不得不谨慎处理复杂命案的种族宗教问题;
三、经济发展赶不上预期;
四、投资环境仍不理想:法治不完善、政策不确定、相关部门的利益冲突等的干扰较大;
虽说昂山素季政府执政期内,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在一些问题上,却让普通民众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比如:修路建桥、不断推动电力的发展、医疗卫生方面的改善、保证民众能够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反贪委员会接受民众的举报、民众可以在社交网站上较为自由地发表观点和看法···)。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政府主动为贫困民众发放补助金,这是缅甸政府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同时,疫情期间,昂山素季坚持举行视频会议,了解民意。对于正在居家隔离的民众,她用自己长期被软禁的经历与民众因疫情隔离在家的处境联系起来,又收获了一拨拥趸。
此外,在外交方面,昂山素季政府始终以缅甸的大局为重,走起了“平衡外交”的政策。面对西方因若开邦穆斯林族群问题的持续施压,昂山素季甚至亲自出席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为缅甸政府面临的“种族灭绝”指控辩护,回国时受到了万人空巷般的欢迎。换句话说,尽管昂山素季被西方国家指责,丢掉了西方国家赋予她的一些光环,但她在缅甸国内的光环仍在。
这些细微的改变,只有真正生活在缅甸的人,能够切实感受到,也让普通民众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面对艰难且复杂的局面,昂山素季政府也在不断摸索和进步,让民众有了更多的期待。另一方面,由于缅甸军政府此前几十年的统治,民众的反感仍然很强烈,害怕军人东山再起而选择民盟的人不在少数。
对于2020年大选的这个结果,也有人表示担忧。担忧者认为,缅甸国家的团结主要依赖昂山素季的个人号召力和威望。然而,她已经75岁了。将一个国家的担子压在她一个人的身上,恐非长久之计。
对于这个担忧,您是怎么看的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