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的的悉心引导下,苏轼苏辙从小就开始练习写作。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例子就是,苏轼十岁时,面对父亲的作文题目《夏侯太初论》,竟然写出了“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峰虿”这样的句子。
苏洵苏轼苏辙(苏洵苏轼苏辙的关系)
意思是说,一个勇敢的人,能摔碎价值连城的美玉,却可能被瓦盆的破裂声惊吓;能和猛虎搏击,却可能被野蜂毒蝎吓得惨然失色。说明人们能够过得去大风大浪,却可能在小阴沟里翻船。
能写出如此有论点的警句,就能看到其中小苏轼主动读书,锐意思考的过程。
这也充分说明了苏洵倡导的不死读书和活学活用的教育理念,苏家两兄弟在写论文的过程里必须要充分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写出绝佳文句:
这种提升主观能动性的方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综合性的思维训练和写作,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张倒逼自己的成长的绝佳手段。
公元1056年,苏洵带两个儿子进京赶考。
年仅22岁的苏轼高中榜眼,名动京城,20岁的苏辙也同科进士及第,作为父亲的苏洵一时间春风得意,风头无两。
由此可见,苏洵运用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培养了两个儿子的读书习惯。
针对兄弟两人各自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
同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讨论,知行合一,教学相长。
从自己屡试不中,到彻底放下功名,潜心读书的经验中,传达了读书做人应崇尚内心的自由,才能写出伟大作品的理念,使得苏轼苏辙在文学创作上受益终生。
最后苏洵的年少游历又开阔了两个儿子的眼界,影响并最终帮助他们形成了人生的大格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