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三千里外觅封侯(三千里外觅封侯全诗)

三千里外觅封侯(三千里外觅封侯全诗)

三千里外觅封侯(三千里外觅封侯全诗)音频|严鼎文稿|严鼎(续上篇讲解)三千里外觅封侯(三千里外觅封侯全诗)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这一句的解释,历年来都是争论的焦点。毫无疑问,这一句是王勃对自己身轻年少、“一介书生”的定位,但前面这句“三尺微命”究竟如何解读?尤其

音频|严鼎

文稿|严鼎

(续上篇讲解)

三千里外觅封侯(三千里外觅封侯全诗)

三千里外觅封侯(三千里外觅封侯全诗)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这一句的解释,历年来都是争论的焦点。毫无疑问,这一句是王勃对自己身轻年少、“一介书生”的定位,但前面这句“三尺微命”究竟如何解读?尤其是“三尺”两字,指代的到底是什么?

在争论了许多年后,几种观点逐渐占据了主流,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身高说。这一派认为,三尺是王勃对自己身高的描述,是对自己年幼身矮的夸张描写,这一描写正好又成了滕王阁序是写作在王勃少年时期的证据,和前文出现的“童子”相对应。在这一派中,还有人认为原文其实应该是五尺,只不过因为传抄中的讹误而变成了三尺。五尺一说不但更符合真实,也与当年《陈情表》中“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的用法一致。

和身高说不相上下的是衣带说。这一派认为,三尺指的是腰带长度,古时候人们在衣服外系着宽大的丝质腰带,腰带长出的部分自然垂下,这部分就叫做“绅”。《礼记》记载“绅长制,士三尺”,也就是说士人的“绅”应有三尺之长,就像今天商务人士的领带一样,是一种礼仪形制。王勃此处以三尺之绅自喻,是强调自己的士人身份。

除非王勃复生或者穿越者去亲身参与这场盛会,否则我们永远也无法确认究竟哪种说法才是王勃的本意了。不过,不管是采用哪一种说法,都不会影响我们对这一句含义的理解,都能够体会到王勃心中那种郁郁不平之气。

【注释】

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

等:相同,用作动词。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

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译文】

虽然和终军年龄相等,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豪情,也有宗悫“乘风破浪”的壮志。

终军是汉武帝时的青年外交官,十八岁就因为才学受到武帝的赏识和超擢。他虽然年轻,可是心气极高,能力出众,曾因为出使匈奴立下功劳。后来南越国动乱,武帝想派人去说服南越国王入长安(投降),终军自告奋勇前往南越出使,在大事将成之时,由于南越国宰相造反,和南越国王一起遇害,死时只有二十多岁。

需要注意的是,那时候的外交官可不像现在的大使一样安全又体面。在两千多年前跋涉数千里,这一路上的危险先不说,出使的这些地方更是不讲什么礼节的异国。张骞使西域、苏武使匈奴,都是动辄被困十余年才能归国。这还是能活下来的。

终军只是因为年少气盛才自告奋勇吗?是不知道这其中的危险而追逐富贵吗?不是的。他很清楚这个任务的危险性,也明白自己如果不去,也一样可以在朝廷中稳步上升、富贵终老。但正如他自己曾经说的一样:“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陛下您给我一根长缨(绳子),我就敢把南越王给您捆好了带回来,完全是以生死置之度外的态度来手持使节、远赴异国的。

下一句里的有怀投笔,用的是班超班定远投笔从戎、三千里外觅封侯的故事。宗悫是东晋人,从小便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壮怀,虽然身为儒生,却是极有勇力,十四岁时就敢于持刀与十几名强盗大战。后来他投身于军旅之中,为国东征西讨,是和班超一样的英雄人物。

这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本性之所在。那些少年在和平年代都是文质彬彬的君子,但在关键时刻,他们总能够挺身而出,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为国为民,拼死一搏。他们如朝阳、如乳虎、如侠客、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一条长缨在手,便敢于去缚住苍龙!

可惜啊,这样的盛宴虽然欢乐,但转眼即逝。不管是当年王羲之的兰亭,还是石崇的金谷,都曾经是名扬天下的胜地,但如今这些风流又在哪里呢?同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说:“节物风光不相待,沧海桑田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而今唯有青松在。”有形之物无法永恒,能够长久流传下去的,只有无形的文道。后来之人,只能通过我们的作品,来感受我们曾经的感受了。

下期内容预告

李白《与韩荆州书》

(同学们可以先预习哦)

严鼎中学语文荣誉出品

文稿|严鼎

音频|严鼎

排版|张金香

统筹|孟滕玲张金香

……

上一篇: 四川名人历史人物(四川名人一览表)
下一篇: 巨人化石(巨人化石是真的还是假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