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中国人习惯称外蒙古,以和我们的内蒙古作区分。
这个国家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苏联解体后,这个头衔让给了哈萨克斯坦。
科尔沁部落(科尔沁部落的来历)
蒙古国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在第十九位,也算是一个有体量的国家。但是全国人口仅有三百万,比北京市海淀区人口还要少。所以,蒙古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历史上,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族和中原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蒙古国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大中华圈历史的一部分。这一点,在蒙古族的教科书中也有体现。
自古以来,中原的北方边境就是游牧民族的天下。秦汉时代的匈奴、乌桓,隋唐时代的鲜卑、突厥,两宋时代的契丹,女真,都曾经给中原王朝带来不小的威胁。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北境史就是中原华夏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互相争斗,互有进退的历史。东西横亘的万里长城就是这段历史存续到现在的,最直观的体现。
在秦汉时期,尤其是汉武帝统治的时代,中原政权凭借空前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对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北方游牧民族形成实力上的压制。
卫青、霍去病多次袭击匈奴王庭,勒碑燕然,封狼居胥,就是这一时期中原政权压制北方游牧民族的有力证据。
到了汉末、魏晋时期,中原政权的实力大为削弱。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则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给中原大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南北朝时期,半个中原大地都落在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范围内。游牧民族整体上处于对中原华夏民族的优势地位。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整个封建时代的结束。其中,只有在唐朝、明朝初期,中原政权才稍稍占据了一点主动权。
有意思的是,和中原王朝基本由汉族政权相继迭代不同,北方的草原游牧政权,往往是由一个游牧民族取代另外一个游牧民族,建立新的草原帝国。
在两宋期间,这种情况体现得最为明显。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强盛一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但是,在北方的女真族摧枯拉朽的攻势下,契丹族结束在自己在北方的统治。
而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则被同样来自北方的蒙古民族狠狠地捅了几刀,女真政权在建国一百多年后不复存在。
主流的历史学家认为,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在于:处于统治地位的游牧民族,在接触到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后,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原有的战斗力不断被削弱。
而新崛起的游牧民族没有受到这样的影响,仍然保持着虎狼一般的战斗力。所以可以推翻处于统治地位的游牧民族,建立新的草原帝国。金国取代辽国,蒙古国取代金国,背后都有这样的原因存在。
因此上,我们看北境的历史,就是一个游牧民族取代另外一个游牧民族的统治;同时,所有的游牧民族都在和中原华夏民族进行互动的历史。
北方游牧民族一千多年的变更,并没有在蒙古国的历史教科书上占有太大的篇幅。蒙古国的历史教育,是从成吉思汗横空出世开始的。
公元十三世纪,蒙古民族由成吉思汗率领,统一了北方草原。之后,成吉思汗的后裔又向南,向西进行扩张,最终形成了四大汗国并立的局面。
在南方,蒙古军队先后灭掉了金国和西夏政权,沿淮河、长江与南宋进行对峙。其间,忽必烈领军转战大西南,攻灭大理国,从北向西对南宋形成了半包围局势。
公元1279年,已经更名为元朝的蒙古政权灭亡了南宋王朝,创下了北方游牧民族统一中原大地的历史先例。
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过程更称得上波澜壮阔。通过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东欧草原通道,蒙古铁骑一路向西,翻过乌拉尔山脉,攻入了欧洲境内。
那时,欧洲还处于中世纪时期。东欧部分的斯拉夫族建立的若干个“县镇级”小国各自为政,处于极度落后的形态。
在蒙古军队的强力打击下,这些小国纷纷归附。“长子西征”这一军事行动的结果,就是在东欧地区建立了金帐汗国,整体上对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进行了几百年的统治。
西亚也没有躲过蒙古的铁骑冲击。几年的时间内,西亚地区的各个国家要么被灭国,要么臣服于蒙古的伊尔汗国帐下,成为伊尔汗国的属国。整个西亚都接受了蒙古族的统治。
遗憾的是,蒙古族的战马没有跨海征东的能力。几次对日本的征讨,都受阻于海洋上的风暴。蒙古军队再强,也无法与自然力量抗衡。小小的日本也因为“神风”的庇护,获得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至此,蒙古族政权基本控制了欧亚大陆的绝大部分领土,成为了有史以来,也是迄今为止国土范围最大的世界帝国。
翻阅历史,从太平洋西岸,到东欧草原;从极北冰地,到南海沙滩,一连串的汗国并立,整个时间持续了七百年之久。有些汗国一直到清朝末期仍然存在。
凭借这样的伟业,成吉思汗在蒙古族的历史上,可以和汉族的秦皇汉武比肩,成为了标志性的,必须浓墨重彩书写的人物。
因此,这一段历史在蒙古国的教科书中,也占有重要的篇幅。套用中国的教育术语,就是属于必修、必背、必考的内容。
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元帝国,在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之后不断分裂,蒙古族又陷入了几百年的长期混乱。这一段历史在外蒙古的教科书中,属于后成吉思汗时代,从北元、鞑靼、瓦剌延续到蒙古国创立之前。
蒙古族在中原建立的元朝。对中原的统治比较短暂。一百年后,以朱元璋为首的汉族势力重新统治了中原大地。但是,蒙古族对于中国北境的威胁并没有因此结束。
在整个明朝时期。蒙古族的鞑靼政权和瓦剌政权,始终成为中原王朝的重大威胁。华夏民族和蒙古族之间的争斗仍然在持续。其中还出现了蒙古军队俘虏了明朝皇帝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
可以说,在这一时期,蒙古政权的荣光依旧在延续。北方政权和中原政权之间的对峙又持续了三百年。
到了明朝后期,一个比蒙古族更凶悍的民族——后金女真出现了。女真政权南压大明,东征朝鲜,西讨蒙古,开始扩展疆土,建立帝国的进程。他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东北形成了稳固的政治军事统治。
对于和自己亲近的蒙古部族,女真政权采用通婚的政策加以笼络,深化两个游牧民族之间的感情,同时稳固自己的后方。
有清一代,很多皇帝、皇子的后妃出自蒙古部落,历史上有名的孝庄皇太后就来自蒙古族的科尔沁部落。
而对于敢和自己对抗的蒙古部族,清朝丝毫不会手软。康熙一朝,先后灭掉了内蒙的察哈尔部、西北的噶尔丹部,将整个蒙古族统治的地盘划入了大清的版图。这一时期,也是大清疆域最为广阔的时期。
女真和蒙古两个民族友好相处了二百多年。到了清朝晚期,清朝的国力大幅下降,外部势力开始渗入蒙古,其中以沙俄——苏联和日本两国最为嚣张。
日本曾经在内蒙古建立了德王伪政权,实力更为强盛的苏联,则基本上控制了外蒙古的军事和政治力量。蒙古国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从中华的版图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个新的国家。
长期以来,蒙古国基本上对苏联唯命是从,在一段时期内,跟中国的关系并不是十分友好。反映在历史教科书中,也多以汉——满民族压迫蒙古族的内容为主。
东欧剧变后,蒙古国失去了来自苏联的援助,开始寻求在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寻找平衡。这种情况下,中蒙两国之间的关系才有所改善
疫情期间,蒙古国赠送了中国三千头活羊,因此也获得了中国网友的广泛赞誉。礼轻情意重,中蒙两国之间的友谊,汉蒙古两族之间的友情,在这三千头活羊的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所以,你看,如果我们仔细梳理蒙古国的历史就会发现,除了在二十世纪的一部分时间里,蒙古国受苏联的影响较大以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蒙古政权和中原政权的互动性更强,故事也更多。
提起蒙古,国人心中还是有一定的亲切感,对外蒙古的百姓和内蒙古的同胞也很难做区分。因为,在历史上,这两块区域本来就是连在一起的。
尽管如此,中国也不会对外蒙古有什么过分的要求。毕竟,在现代国家关系框架下,中国和蒙古国是两个平等的政治实体。但是,历史和血缘上的联系,不会因为一条国境线而受到阻隔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