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墓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郑和墓,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着二百多条水舟,七次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创下纪录。朱棣之所以派遣如此规模的船队出海航行,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宣扬大明的国威。不过关于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宝船”规模,学术界仍存在一些争议,史书资料并未记载“宝船”的具体吨位。有人称“宝船”排水量超万吨,排水量达到这样规模的木船,在木船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郑和墓(郑和墓出土多少文物)
一些人不相信木船的规模能达到这种程度,在那个大船主要依靠风帆提供动力的时期,建造排水量超万吨的木船不仅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且风帆动力也难以达到航海的要求。不过一次偶然发现,考古专家在一座明代太监墓中找到了证据,由此得以揭开“宝船”吨位谜题。
2010年6月,有人在南京市祖堂山挖出了一些青砖,上报了南京市博物馆。之后考古队员经过实地挖掘,郑和墓,发掘出一座明代砖室墓。不过发掘工作还没进行完就停止了,外界对此有诸多猜测,因为建造墓葬用的青砖表明墓主人身份不一般,加上那里发掘过一些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人的墓葬,因此有人猜测这是郑和的墓。
郑和墓出土多少文物
但若是从已发掘的明代墓葬中寻找家具,自然可以大大地避免这一问题,也能将明代家具研究进一步细化。今天,研习社择选了几座江南地区的明代墓葬,带大家一同欣赏欣赏当时的家具风貌。
1江南明墓/苏州虎丘王锡爵墓
1966年,苏州市博物馆在苏州虎丘清理发掘了明代官员王锡爵夫妇合葬墓。
王锡爵卒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1年),是嘉靖四十一年的会试第一、廷试榜眼,郑和墓,曾官至内阁首辅,故而墓葬等级颇高。
王锡爵墓规模大、随葬品多达一百余件。男椁上的陈设更是十分整齐,正中设木供桌,以供奉神座、摆放祭器;左侧放云头木衣架,上面还挂着绸衣等物;右侧放云头六脚木盆架,还有奁盒。
桌椅后面则是一张前廊后床式的木拔步床模型,长39.5厘米、宽28.2厘米、高42厘米,顶架下方装板开鱼门洞,围栏均作卍字形,造型复杂,装饰丰富,实为难得。
郑和墓在哪里
“大明楷书御制佛经”传为郑和真迹,每卷尺寸为33×24厘米,成交价1402.6万美元
七下西洋的郑和,已是六十三岁的老人。海上惊涛骇浪,老人已感不适。
宣德八年(1433)二月十八日,郑和船队开船回洋。宣德八年三月十一日(1433年3月31日),郑和船队抵达古里。在这里,郑和一病不起,与世长辞!
“天妃灵应之记”碑拓片
《娄东天妃宫碑》:“涉沧溟十余万里,观夫鲸波接天,浩浩无涯,或烟雾之溟蒙,或风浪之崔嵬,海洋之状,变态无时,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二十多年前,郑和第一次抵达古里。三十当头的郑和意气风发,“刻石于兹,永昭万世”。二十多年后,郑和一生的传奇,大明波澜壮阔的事业,郑和墓,双双在古里画上了句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