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石斋主书
研山图(研山图米芾)
米元章
珊瑚帖
熙宁二年,神宗继神器,念阎氏乳褓之情,左迁秘书省,校对讹误。先生游戏官场,屡遭弹劾,历官十八任。因任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然“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曾传信宰辅蔡京,诉辗转南北之苦。迁数十口至豫州,拥一小舟,为言其小,信手绘于手札,京读大笑。
蜀素帖
元丰五年三月,先生访苏,会众名士于雪堂。宴饮至半,暴起,问苏轼:“世人皆为我癫狂,汝何为?”苏对曰“吾从众”。唯不自谓痴乃真痴。今则痴人比比是矣,饰痴态以售其奸,借痴名以宽其谤。
任伯年《米颠拜石图》
斯人无癖不可交。宋人笔记载,先生癖之有二:一为洁癖。可比后元倪瓒。沃洗而不使净巾,平日不共用器服。尝朝靴为人所碰,觉脏,复洗至烂。甚好洁,得一宝砚,叹天地秘藏,邀好友周仁共赏。任赞:“如此神品,不知下墨何如?”先生取水,仁不待,唾而研之。颜大变,弃之不要。二为异服,先生喜唐人服饰,以至于汴京百姓,虽不识先生,但观其奇装,亦知是先也。曾赴宴,戴一高长檐帽,轿不进,卸轿乃坐。一路为人惊异,遭晁以道,不禁言:“先生似槛车中囚也”。
研山铭
先生好之有二,一是石,实为一石痴也。官至安徽于署中见一奇太湖,取官服持朝笏拜之,称“石丈”。笑谈朝野,然得意而作“拜石图”以己之。南唐破国,后主李煜携邪七十二妃逃。出宫忽觉忘携一灵璧研山。乃复回,宋军于是围,煜传灵璧于一女,命逃以传之。后为宋军所虏。越百年,先生纳一妾,要展春宫图以效加身,见案上置一异物,近观,大惊,问:“娘子,此奇石来自何处?”曰:“小奴姓李,乃后主李煜后人,此石为先人所传研山。”大喜,把玩三日,抱研山而眠,取用南唐澄心堂纸书三十九字:“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复作研山图,朴拙劲瘦,飘逸超迈。二是砚,徽宗召作书,见御案上一端砚,垂涎,捧而跪曰:“此砚臣以用过,恐不能再供御前听用。”徽宗笑而赐之,喜极,抱而退,墨沾衣而不觉。后作书《砚史》,一览天下奇砚。
灵璧研山
先生亦钟书画,因藏晋唐真迹,故斋号“宝晋斋”。日夜临摹,笔不是手。夜非置于枕边也方可能眠。行官江南,于官船上挂“米家书画船”五字匾。黄山谷言:“沧江尽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先生自喻“满船书画与明月,十日随花窈窕中。”所藏书画珍爱备至,规灯下不观,饮酒不观。有友人借观,则备净案两条,沐手取之,客不能碰,唯静坐案头,曰开,则开,曰卷,则卷。
王略贴
好古玩,不惜巧取豪夺,世有“米老狡狯”之说。唐代传书家沈传师《道林诗》,字大如掌,藏于湘江道林寺。官至长沙,向寺僧借观,至夜,偷手迹飞走,僧讼官方讨回。一次,与蔡京长子蔡攸于船上游,攸拿王羲之《王略贴》,惊叹不已,欲取自藏于攸换,攸色难,便大呼:“若不应,立投河!”遂扒船欲坠,逼攸送出。善仿赝本,骗取诸家古书画,为人戏谑。
明人仿米氏山水
先生个性怪异,举止癫狂,书亦就势,独出机巧,因不泥古二王,一洗二王恶札。林岫评先生:“韵高气古出钟王,半作仙姿半作狂。无边风神通四面,蝇头险劲压苏黄。”后董其昌评“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苏轼之上。”亦通画,自创米点烟云,取意而不取形。衰年变法,有冰寒于水之奇。后任知州,入禅门,合掌而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