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红豆最相思(红豆最相思的上一句是什么)

红豆最相思(红豆最相思的上一句是什么)

红豆最相思(红豆最相思的上一句是什么)乡情散文:故乡红豆最相思文:杨晓光红豆最相思(红豆最相思的上一句是什么)我写故乡红豆,虽说写得不是王维诗中“此物最相思”的红豆,却也是竹筒倒豆子,道出了我对故乡的血脉相思情。我写的红豆,是故乡种植的并不算太多的红小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老家种植最为普遍的是白薯、花生、小麦和玉米。至于红小豆以及其他农作物,只能算作偶有种植,“春来发几枝。”老家的土地称不上肥沃,也并非十分贫瘠,只

乡情散文:故乡红豆最相思

文:杨晓光

红豆最相思(红豆最相思的上一句是什么)

红豆最相思(红豆最相思的上一句是什么)

我写故乡红豆,虽说写得不是王维诗中“此物最相思”的红豆,却也是竹筒倒豆子,道出了我对故乡的血脉相思情。我写的红豆,是故乡种植的并不算太多的红小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老家种植最为普遍的是白薯、花生、小麦和玉米。至于红小豆以及其他农作物,只能算作偶有种植,“春来发几枝。”

老家的土地称不上肥沃,也并非十分贫瘠,只是沙壤偏多一些而已。在那片广袤的冀东平原地带,常年因循沿袭的作物种植链上,各种豆类作物常做惊鸿一瞥。除了红小豆,还有白豆、黑豆、黄豆、芸豆,但是从未种过绿豆。至于豌豆,当年只是听说过,并未种过。近年来引种效果颇佳,在老家昌黎县晒甲坨以及相邻村庄,种植面积逐步扩展,有的已形成规模化播种。

红小豆,乡亲们简而化之,称其为“小豆”。在老家的农耕大棋盘上,以大田套作、间作,以及田间地头、沟渠坡地的单作,以点状“星火”,遍地开花。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豆子地,里面不仅有蚂扁(中华蚱蜢),还有鼓涌鼓涌爬在豆杆、豆叶上的肥胖豆虫(豆天蛾幼虫),我把它们逮回家,是喂鸡的活饲料,我家的大老黄和芦花,饱餐了它们以后,保准一天下一个蛋。若将其扔进灶火的余烬烧了吃,其美味同样令人回味。但是拿它们与鸡蛋相比,我更倾向于吃鸡蛋。

我对小豆的记忆犹新,还有另外一个振奋人心的原因。就是那年在秋高气爽的一天,父亲和叔叔带着我,到北沟一带捡小豆。这一件在别人看似普通的芝麻绿豆小事,对我而言犹如神迹降临。远在秦皇岛工作的父亲,以及在昌黎县城工作的叔叔,一年见不上几回面,能同时来到老家来看望我和奶奶,这样“赶巧”的事情,用奶奶的话说:只能在梦里有、书上写。偏偏他们同一天不约而同地回到老家,又带着我到地里捡小豆。在我的记忆中,仅此一次。

我们捡来了多少小豆不重要,我享受的是和亲人在一起的过程。事到如今,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每想起那一次相聚,依然激动得心里砰砰直跳。那天我们沿着豆垄寻觅,把所有捡来的豆子装进我的衣兜。叔叔和父亲说着他们大人的事情,我侧耳谛听他们的每一句话,但是像豆子一样放到一起,我却不知所云。

小豆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至少在2000年以上。小豆在五谷当中谓之菽,它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作物。古农书《齐民要术》中,已详载小豆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技术;古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小豆的药用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介绍小豆籽粒性味甘甜、无毒,入心及小肠经。

在家乡的土地上,小豆甘当配角,当好替补队员,它从不喧宾夺主,总是以坚硬的外壳,严严实实地将自己包裹起来,从不轻易露出那红玛瑙般的本色之美。小豆属于一年生草本作物。它具有耐涝、耐旱、晚种、早熟、生育期短、栽培技术简单、可做补种作物等不可多得的优良品质。

小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人们吃小豆不需像其他谷物那样,要破碎成糁或研磨成粉后方可食用,奶奶熬的小米粥,加入一把整粒的小豆,小豆红,小米黄,豆米融合,粥香浓郁,色彩比对强烈。过年时家家包的豆沙包,炸的油炸糕,都是将整豆馅熟“碾做泥”,俗称“豆沙”,吃起来甜糯可口,味美怡人。

老家独有的粉饹馇,多为小豆粉摊制而成。可用粉饹馇卷肉馅炸千子,其美食美味,足可征服客人的味蕾,满足家人的食欲。将小豆磨面轧制出适合大众口味的杂面,实属难得的粗粮精做食品,其降糖降压效果好,如今深得人们的青睐。小豆与薏苡仁同时熬煮,具有利水消肿、解毒除湿等功效。经常吃小豆,对心脏病和肾脏病也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上一篇: 上高会战(上高会战简介)
下一篇: 寻章摘句(寻章摘句的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