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在太行山上,在清漳河畔,活跃着一支令日伪心惊胆颤地游击小组。
这个游击小组的领头人,是辽县川口村青年农民巨贵如。
13个热血青年
心惊胆颤(心惊胆颤和心惊胆战的区别)
1939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调集重兵,占领了辽县。
驻城敌首大佐板津亲自指挥,在榆辽公路和城周要冲处修筑据点,阴谋将辽西全部控制,打通西路与榆太敌人的联系,以便摧毁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太行抗日根据地。
因此,座落在辽县城外通往晋中平川要道的川口村,便成为敌我作战的交点和相互争夺的要道。
有一天,辽西办事处的马佩珍来到川口村,找着抗日积极分子巨贵如,对他说:“县委有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要交给你。”
“什么任务?”
“组织游击小组,同日伪敌人好好地干。”
“太好了,太好了!”巨贵如兴奋得跳起来。
他早就想:抗日救国,根据地的青年应该走在最前面。
马佩珍再三叮嘱:“川口村是通往辽西根据地的重要门户,敌人必然要千方百计控制它,我们要迅速发动群众,依靠武装力量,牢牢站稳脚跟,决不让鬼子在这里有一寸立足之地。”
巨贵如说干就干,经他一串连,很快有12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加游击小组,并一致推选巨贵如为游击队长。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川口村游击小组正式成立,这天游击队员们把平时舍不得穿的好衣服穿了出来,每人头上缠一块白毛巾,把多年不用的长矛、大刀、土枪擦掉灰尘,背在身上。
巨贵如还把辽西办事处发给的手榴弹搬出来,每人腰上插一颗,显得分外的神气,散会以后,队员们还排着队,在村里游了一圈。
一溜黑影在移动
1941年元月的一天,巨贵如接到第一班放哨的巨马牛报告:“石匣来了情报,明日鬼子出发西乡,可能要到川口村来。”
巨贵如立即和游击队员商议对策。
他说:“明天,咱们就在村前桥头“接待”他们,等他们过桥时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天夜里,川口村的群众在游击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分头转移到山上。
然后,巨贵如部署伏击敌人的方案:“三个人去潭眼侦察敌人,战斗打响后打敌人的尾巴;其余队员埋伏在村外桥头两侧,阻敌进村。”
大约过了1个小时,只见村东山梁上有一溜黑影在移动。
黑影渐渐地靠近,一个,两个,三个·······当第15个黑影猫着腰上桥时,只听“叭”地一声,走在前面的两个黑影栽倒在桥下。
几乎同一时刻,来自桥头两侧的手榴弹、步枪一齐开了火。
突如其来的枪声,把鬼子吓成一团,有的摔到河里,有的调转屁股往回跑。
这时,一个手持短枪的鬼子嗥嗥直叫,已经调转屁股的敌人又转过身来向桥对面射击。
巨贵如见敌人稳住了阵势,开始反扑,便端起步枪,照着拿短枪的家伙扣动了扳机。
这家伙应声倒地。
鬼子见当官的送了命,更无心恋战。
恰在这里,去潭眼侦察的3名游击队员已折了回来,朝着敌人扔出两颗手榴弹。
敌人摸不清情况,更加慌乱,便顺着河川逃跑了。
这次伏击,游击队击毙小队长和鬼子共4人,缴获捷克式步枪1支,中式步枪3支,子弹百余发。
活像5只地老鼠
石匣战斗胜利结束,枪声已渐渐疏落下来。
突然,5个鬼子兵从石洞角慌慌张张地跑下来,那狼狈样儿活像刚从山药蛋地里滚出来的5只地老鼠,浑身上下,从头到脚都沾满泥土。
巨贵如断定这股敌人一定是从石匣据点逃出来的,不由得轻轻一笑:“鬼子送上门来了,决不能让这些家伙活着出去。”
巨贵如让文魁带两名队员从井道沟绕到敌人背后,截住其退路。
他自己带两名队员直奔潭眼卡住道口往里搜索。
文魁3人跑到井道沟时,见一鬼子正在东张西望。
文魁上前一把抓住鬼子的衣领,追问其余鬼子的下落。
这个鬼子不懂中文,吓得直打哆嗦。
文魁正要教训他,不料,另一个鬼子已悄悄从庄稼地里闪出身来,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向文魁逼近。
幸亏后来的更才发现,急忙向文魁示警。
鬼子听到喊声,扭头钻进麻地。
文魁让更才看住开头遇见的那个鬼子,自己转身也蹦进麻地。
那鬼子见文魁追来,慌了手脚,冷不丁被麻杆绊了个狗吃屎。
文魁冲上一步,一枪托打得鬼子脑袋进裂,蹬了蹬腿不动了。
这时,隐蔽在谷地里的又一名鬼子,向文魁射来一发子弹。
文魁沉着地躲过子弹,然后以地堰为依托,瞄准鬼子“叭”地一枪,又送鬼子回了“老家”。
巨贵如听到两声枪响,加快脚步往沟里搜寻。
忽然看见一个鬼子慌慌张张地顺着河沟往前跑,于是迅速卧倒,瞄准鬼子。
当鬼子离他们只有50米左右时,一个队员“叭”地开了一枪,那鬼子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
之后,巨贵如又兵分两路,向沟里搜寻。
巨贵如一人行至南湾,忽然从村后跳出一个鬼子兵,端着刺刀正面刺来。
巨贵如急中生智,抓住一棵小树猛一松手,树梢正扫中鬼子的前额,趁鬼子扭头一瞬间,巨贵如一个箭步跃过去,一尺多长的刺刀戮进了鬼子的背心。
就这样,5个漏网之敌,4个被打死,1个当了俘虏。游击小组还得到4支步枪,50多发子弹。
川口村的悲愤
巨贵如领导游击小组,多次打击敌人。
因此,他成了敌人捕捉的重要目标。
1941年4月19日,细雨濛濛,100多个日伪军向川口村包围过来。
出发时,他们的长官嘱咐过:“这次去川口村,不是要粮,也不是抓佚,任务就只一个:把巨贵如和他的行动小组一网打尽。”
因此,敌人进村后,屋前屋外,村前村后,一个劲地搜索。
不一会,他们把没有离开村子的老百姓,统统赶到一个坪地上。
“巨贵如哪里的有?”一个当官模样的鬼子挥舞着马刀,厉声盘问老百姓。
“你们说还是不说?”一个伪军狐假虎威地吼叫起来。
这时,隐蔽在山头上的巨贵如担心老百姓受苦,便有意把鬼子吸引过去。
他一个卧射,射倒了一个鬼子。
敌人见状,赶忙向放枪的山头跑去,但巨贵如已转到另一个山头。
就这样和敌人“捉迷藏”,整整纠缠了半个下午,鬼子又赔了四五具尸体。
狡猾的敌人见抓不到游击队,便留下一队日军埋伏在山凹里,大部分人马顺着大路离去了。
游击小组等了一会儿不见动静,便跑到山沟里收拾战利品。
这时,埋伏在山凹里的鬼子兵,便以“人”字形包抄过来。
巨贵如第一个发现敌人,大叫一声;“不好,快跑!”随即扔出一颗手榴弹。
其他队员在巨贵如的掩护下突围了出去,而巨贵如与敌人对阵数刻,子弹打尽,壮烈牺牲。
噩耗传出,川口村的男男女女无不捶胸顿足,悲愤至极。
安葬那天,乡亲们挥泪如雨。“为贵如同志报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响彻山谷,在漳河两岸回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