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英国殖民者在南亚次大陆吃干抹净拍拍屁股走人时,挖下个“印巴分治”大坑,搞得印巴关系十分紧张。
巴基斯坦孟加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关系)
至于“印巴分治”究竟是英国佬的搅局还是两个不同宗教势力斗争的结果,暂且不论。但印度的确是和巴基斯坦分道扬镳了,而且双方一直剑拔弩张至今。
值得玩味的是,同样作为印度邻国的孟加拉国,与时不时占据国际热点的巴基斯坦相比,则要“岁月静好”的多了。
只是这“岁月静好”,也未免太静了些,以至于国际上几乎听不到来自该国的声音。
印巴分治时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孟加拉国(东巴基斯坦)和现在的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被分为一家,都是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之北,东南山区一小部分与缅甸为邻,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
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时,因为都是穆罕默德信徒,孟加拉与巴基斯坦成为了一家,被称为东巴基斯坦。
单看信仰,貌似成为一家人并无大碍。要是从民族上看,则有很大区别。孟加拉国主要是孟加拉族,而巴基斯坦则以旁遮普族、信德族、帕坦族、俾路支族为主要民族。
不过对于人为硬生生搭伙过日子的巴基斯坦来说,在多个民族里面,再加个孟加拉族似乎也没什么问题。西巴基斯坦那么多民族在一起都相安无事,你一个孟加拉族好好在东巴基斯坦呆着能有啥问题?
但这就像是两口子过日子,冷暖自知。
先从距离上说,两者之间隔了两千多公里,妥妥的异地恋,交流起来不甚方便。另外,政治资源等资源都在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自然是天高皇帝远,成为了被忽略的一方。
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巴基斯坦的国名Pakistan是凑出来的。Punjab、Afghania、Kashmir、Sindh身份的首字母,和Baluchsitan的尾部stan,外加i帮助发音,就成了所谓的巴基斯坦,压根没Bangla(孟加拉)什么事儿!
国名的事情带有几分演绎成分,但是语言问题上的分歧却是实打实的。
印巴分治之初,孟加拉人约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56%,照常理来说孟加拉语应该被列为官方语言之一。
但当时的巴基斯坦政府却选用了西部占少数人的乌尔都语作为唯一官方语言。孟加拉人自然就不干了,爆发了抗议活动。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独立以后,行政资源多被西巴掌控,国家资源也自然向西巴倾斜。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给了西巴,可以说是东巴补贴西巴。
语言、文化、经济上的打压与剥削,使孟加拉地区的有识之士看不下去了。
1966年初,孟加拉地区组成的政党人民联盟向巴基斯坦政府提出六点自治纲领。
前三点分别是政府在政体上应该采取联邦和议会制、议员由按人数比例选出相应的成年人担任,联邦政府只负责国防和外交,东西巴基斯坦发行自己的货币实行单独财政结算。
第四至第六则是由省负责征税,各联邦单位控制自己的外汇收入,各联邦单位应建立自己的民兵或准军事部队等条款。
说来说去,诉求无非是孟加拉人民想拥有更多自主自治权,同时减少西巴基斯坦揩油。
谈何容易。
被剥削者不想再忍让下去,但既得利益者又如何愿意把碗里的肉倒出来。
?
时间辗转到了1970年12月,巴基斯坦举行大选,孟加拉地区以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获得东巴基斯坦议会席位中的绝大多数,眼看就能看到自治希望,但却被时任巴基斯坦总统一再推迟国民会议召开。
人民联盟为表示抗议,号召东巴基斯坦也就是孟加拉地区总罢工,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971年3月6日以人民联盟的拉赫曼宣布接管东巴全部权利,20天后宣布独立。
面对突如其来的态势,西巴并未坐以待毙,秘密派遣部队进驻东巴主要城市,逮捕了拉赫曼等主要领导人,取缔了人民联盟。
此举遭到孟加拉人民的强烈反抗,并引起了大规模动乱和难民潮。一部分逃亡到印度的人民联盟成员,决定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向来与巴基斯坦不和的印度看到了希望。
本来两个巴基斯坦一西一东,如果拧成一股绳两面夹击,不容易对付。如今,两边反而闹得不可开交,简直是消除隐患的大好时机。
在苏联的支持下,印度决定以战争手段支持孟加拉国独立,牵制巴基斯坦。11月21日,印军入侵东巴基斯坦,引爆第三次印巴战争。随后不久便将战火引到西巴基斯坦,局部战争发展成全面战争。
巴基斯坦原本两面夹击的优势,因为国内纷争无法合力。在印度疯狂进攻下,毫无招架之力。
12月7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优势票决调停印巴冲突,但印度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
10天后巴基斯坦只好全线停火投降,并在1972年的1月释放了关押了9个月的拉赫曼,纷争暂时平息。拉赫曼回到达卡后,就任首任总统,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宣告正式成立。
作者张溥杰,著有《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