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是个很呆板而缺少情趣的人,达小就被人嘻笑为特别"起劲"(家乡话,有不讲情面原则性强的意思),但我从没有因此自责。因为,我认为万事万物有因必有果,循规蹈矩总比自食其果要好,平淡做人干净做事,心里舒坦,心底安然。
成语“循规蹈矩”语见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也作“应规蹈矩”。其本义是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相关近义词是安分守己、规行矩步,反义词是胡作非为、随心所欲。
自责的近义词(内疚自责的近义词)
通常,我们理解的“循规蹈矩”是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这种人总好像给人以呆板僵化之感,没有魄力,缺乏情调,有时甚至是不通情理。但静心思想,并非什么都可以创新,能够“循规蹈矩”何尝不是一件幸事,特别是对有一定位置,有一份责任和权力的人来说。“循规蹈矩”首先彰显的是安守本分的心态,身正人正,有底线意识;其次,“循规蹈矩”遵循的是坚守规矩的风格,程序办事,有制度意识;其三,“循规蹈矩”强调的是公开透明的心态,阳光做事,有公众化的主流意识。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是一个正直人的优秀品质,是为人处事的法宝,在任何时候都缺之不可。
小平同志曾说,有了一个好的制度,好人可以充分做好事,坏人无法做坏事;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好人不仅无法做好事,有时还会变坏。强调“循规蹈矩”的行为准则,是要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意识,真正做到想执行,会执行,真执行。
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如果从内心里认识不到执行制度的重要性,把制度当成束缚,当成负担,就可能在行动上消极应付甚至阳奉阴违。制度是对公平正义的保护。只有从心里想执行,有强烈的执行意识,才能做到上有行动,下有落实。同时制度具有刚性、普遍性,执行制度中要坚持原则,根本的核心的要求不能变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而应结合实际,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我们都说求真务实是为人处事的优秀品格。在执行制度上应该拿出真功夫,不能当面“表决心”、背后“不上心”,而是用真心多费心,切实把制度落到实处,让规矩掷地有声。
我崇尚遵循规矩恪守自律,个人也好单位也好,规矩就是规矩,是不能破的。为人处事,在底线和高压线之间才是我们行动的轨迹,正所谓"守住线,不碰高压线"。傻有傻的可爱,呆有呆的福气。把"循规蹈矩"理解好,行成于思,外化于行,心底无私天地宽,天下太平万年福,幸事!
手中有责,心中有诫。循规蹈矩是廉政和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贪心和麻弊是祸端的开始,贪婪和放纵是自毁的前奏。现如今此类故事反复出现,为何?故作以上感想,是为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