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中有“鬼画桃符”,而所谓“桃符”便是年画的前身,《莲年有余》《赵公镇宅》《寿天百禄》省非遗馆一楼展厅内的绵竹木版年画作品,其视觉艺术魅力无不令来访游客震撼...
木版年画(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
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是具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2006年5月,绵竹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艺术特征
形式
绵竹木版年画在艺术方面最为显著的特点:一是手工彩绘;二是印画结合。绵竹木版年画以彩绘见长,绘画性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另外,绵竹木版年画讲求构图的均衡对称、完整饱满和主题鲜明;线条古拙、流畅;人物夸张变形、对比强烈又富于韵律感;色彩艳丽明快。
内容
绵竹木版年画具有浓郁的巴蜀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题材广泛,有西厢记、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戏曲故事;还有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春官偷酒等民间故事,也有钟馗、财神、罗汉、灶神等各路神仙;当然,更多的则是竹报平安、吉庆有余、花开富贵、百子图、麻姑献寿、五谷丰登、群仙献寿、凤梧桐、连年有余等表现美好愿望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制作工艺
绵竹木版年画主要通过起稿、刻版、印墨、施彩、盖花等工序完成。在制作环节需严加把控色彩、内容,除此之外,雕刻肌理、色彩渲染效果也对年画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绵竹木版年画一般会利用墨线版作为主要材质,勾勒出人物形韵味,而手工绘制和上色则能提升画面整体线条的流畅性,即使木版出现损毁的情况也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及时予以完善和修补。
传承与发展
过去,绵竹木版年画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年画一样,是农耕文明时期的产物,其技艺传承往往是以“师徒传承”、“父子相传”的方式完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社会培训班的加入等因素使绵竹木版年画的传承方式变得多种多样。
绵竹木版年画起源于北宋,兴盛于明清,民国时期开始逐渐没落,由于新中国的诞生又获得了新生,而真正形成规模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借助灾后恢复重建和江苏大力援建契机,在绵竹地区形成了三个比较集中的从事年画行业的区域:棚花村年画“传习所”;绵竹“剑南老街”;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绵竹木版年画也逐渐规模化、产业化。城镇旅游业的兴起以及网络销售平台的推广也加速了其繁荣发展,前景可观。
绵竹木版年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融入到传统文化中,传统年画与新派年画交相辉映,生动地映射出巴蜀文化的光辉。
疫情期间,一些地方推出的抗击疫情主题年画,一下子成了“网红”,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和点赞,这些年画与时俱进,和当下人们的生活实现了完美对接,承载着人们消疫避灾、战胜疫情的共同愿望。
在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将年画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形式上使用现代表达,比如借助游戏、表情包、直播等新形式和新载体,为传统文化找到适应时代的“语态”,使年画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年画以新颖别致的形式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待疫情散去,我们在四川省非遗馆等你来感受绵竹木版年画的魅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