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林奴儿就是秋香吗(江南百景图林奴儿)

林奴儿就是秋香吗(江南百景图林奴儿)

林奴儿就是秋香吗(江南百景图林奴儿)“拟向华阳洞里游,行踪端为可人留。愿随红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好事已成谁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主人若问真姓名,只在康宣两字头。”林奴儿就是秋香吗(江南百景图林奴儿)根据《警世通言》记载,这八句诗乃是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间,苏州府吴县一个名叫唐伯虎的才子所作。那么,这个据说有着盖地的聪明,包天的学问

“拟向华阳洞里游,行踪端为可人留。愿随红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

好事已成谁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主人若问真姓名,只在康宣两字头。”

林奴儿就是秋香吗(江南百景图林奴儿)

林奴儿就是秋香吗(江南百景图林奴儿)

根据《警世通言》记载,这八句诗乃是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间,苏州府吴县一个名叫唐伯虎的才子所作。

那么,这个据说有着盖地的聪明,包天的学问,且书画音乐无所不通、诗词歌赋一挥而就的才子,为何会作出这样一首让人读来,感觉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诗来了?

究其原因,一切还得从他追求一个叫做秋香的女子说起。

话说,唐伯虎本是弘治十一年应天府乡试的解元,有着让人艳羡的前程,可他在第二年的会试中,因为卷入了徐经科场舞弊案,不仅前程尽毁,最后还被贬为浙藩小吏。

所以,丧失了科场进取心的唐伯虎,只得游荡于江湖,埋没在诗画之间。

有一天,唐伯虎坐在苏州阊门外的游船之上,应付着诸多前来求其书写字画之人。因为人多,唐伯虎渐渐有些不耐烦,就命书童斟来了一大杯酒,倚着小窗户独酌。

忽然,有一艘画舫从他船边摇过,唐伯虎就瞧见对面画舫上,有一个身着青衣的女子正用双眼注视着他。

两人四目相对,那青衣女子突然掩口而笑,而唐伯虎见对方眉目秀艳,体态绰约,更兼一笑嫣然,不觉神荡魂摇,心为之所夺。

于是,唐伯虎连忙问船夫,可认识对面的那艘船?船夫回答他说对面的画舫上,乃是无锡华学士府上的内眷。

听完船夫所说,唐伯虎就打算尾随其后,好一会佳人。只是仓促间寻不到小艇,内心发急的他正要让书童去寻船,不料想,从城中驶出来一艘客船。

唐伯虎一见,也不管客船上是否载客,就招手呼喊,让对方过来。

那客船慢慢划了过来,其中又走出一人,立在船头上向唐伯虎打招呼。唐伯虎定睛一看,见那人却是好友王雅宜,就回复他说自己急着去拜访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故此急切作态。

王雅宜不疑有他,一边说自己和两个亲戚要去茅山进香,一边让打算同去茅山的唐伯虎回家收拾些行李,他泊船在此等候。

唐伯虎借口说同去茅山是假,去寻方才掩口而笑的青衣女子才是真,故而他跳到对面客船上,与船舱中的几位朋友叙了礼后,就接连催促船家快些开船。

船家知道唐伯虎曾是南直隶有名的“解元公”,如今的苏州府名人,听得他连声催促,不敢怠慢,急忙撑篙摇橹,划动着客船。

如此行不多时,唐伯虎望见之前经过的画舫就在前面,就吩咐船家,跟着前面的画舫而行。船舱中众人,虽然不解,却也依他。

直到次日到了无锡,唐伯虎见那艘画舫驶进了城里,就借口说要去取些惠山泉水,让船家将船停在了惠山。

待客船靠岸,唐伯虎和王雅宜三人,一道进了城。走到热闹处所在后,唐伯虎撇开众人,独身去寻找那画舫。可让他懊恼的是,因为不认识路,他东来西往,走了好大一会儿也没有找见对方的踪迹。

直到穿出一条大街,听得不远处传来呼喝之声,唐伯虎停下脚步看去,只见十来个仆役引着一乘暖轿,自东面而来,轿子周围,又跟随着若干侍女。

许是有缘千里来相会,那一众侍女中,正有唐伯虎在苏州阊门外遇见的青衣婢女。

眼见佳人在前,唐伯虎心中欢喜,他远远跟随着人群,瞧着对方进了一座有着大门楼的府邸。待询问过旁人,知晓那府邸乃是华学士府,轿中坐得着是华夫人后,唐伯虎心下大定,于是他问路出城,来到船边,先是以自己迷路,瞒过了好友。

然后于半夜假装做噩梦,并告诉众人,说自己梦到有一金甲神人责怪他进香不诚,所以他要只身在此斋戒一个月用以谢罪。

众人听他如此言说,皆信以为真。等到天明,唐伯虎就别了众人,乘一小舟,登岸而去。

也许是放浪不羁的性子发作,也许是闻名江南的才子贸然登大学士的府邸,只为求娶一个小丫鬟,传出去不太好听,总之唐伯虎没有正式登门,而是换了一身旧衣,头戴破帽,扮作成一个穷汉,往华府走去。

接下来,唐伯虎面见华府管事,低声下气地声称自己名叫康宣,在吴县坐馆教书为生,可他近来因拙荆身故,又失了教书的工作,孤身一人没个活路,就打算投身大户之家为奴,充当书办之役。

那华府管事听他说的可怜,又见他写的一手好字,就起身说要禀报华学士定夺,让他明日再来。

是夜,华学士听闻管事禀告,又见唐伯虎写的字极好,不由夸赞说不俗,答应面见。待到次日一早,唐伯虎被引进华府,在经过一番考校后,华学士极为满意,打算安排他到华公子处作伴读。

唐伯虎自然忙不迭地答应,但他在被问及需要身价多少时,唐伯虎说:

见唐伯虎自愿不要典身钱,华学士更是大喜,随口喊来管事,寻几件衣物交给唐伯虎换了,然后将化名康宣的他,改名为华安,送到了书馆。

而华公子自从得了华安(唐伯虎)为伴读后,受华安点拨,学问大进。塾师为此大喜,于华学士处多有夸奖。

可华学士却知道自家儿子断然写不出上好的文章,所谓学问大进,必有缘故。于是一番诘问后方知是华安的原因。心里颇为吃惊的他,连忙命人唤来华安,亲自出题考校。

对此,华安是不假思索,听得考题,挥笔立就。

见华安所作文章,词意兼美,字艺精湛,华学士内心越加欢喜,于是就提拔他做了书房内掌管往来书信,负责捉刀代笔的清客。

而华安也不负所托,于是华学士对华安愈加宠信,赏赐也颇为丰厚。

奈何华安志不在此,他经常将得到的钱物,用来买酒食请书房内其余人享用。果然,在讨得众人欢心后,他成功打听到之前见到的青衣婢女,名叫秋香,是服侍华夫人的贴身丫鬟。

由于事情涉及到华府内宅,非是他这个外人所能接触到的,于是自感无计可施的他,为了排遣愁绪,就作词一首,用以自叹,并且他还将这首词写在了他的卧房中。

其词曰:

要说也是赶巧,华学士忽有一日到房中来寻华安,正好瞧见了题在墙壁上的词句,不免先是称赞好词,而后虽感词中有伤感、孤苦之意,却没想到华安其实是心有所属,偏偏又是求而不得。

直到华府管事突然病故,作为府内得用之人的华安,被华学士安排暂代管事之职。

可区区管事一职,又岂能难得倒化名为华安的唐伯虎?

只见他掌事月余,于银钱出纳上不仅小心谨慎,更是毫无私念,华学士将这些看在眼里,心里就打算重用华安。

只是,华学士认为华安孤身一人,若要重用,需以家室来牵制,如此方可安心。于是便和夫人商议,找来媒婆打算为华安娶一房媳妇。

华学士此举,正中华安下怀,他趁机送给媒婆数两纹银,央求媒婆禀告华夫人说:

“华安蒙老爷夫人提拔,复为置室,恩同天地。但恐外面小家之女,不习里面规矩。倘得于侍儿中择一人见配,此华安之愿也!”

媒婆得了华安银钱,自是照实了禀告,而华学士在听得华安这番合情合理的言说后,不仅同意,更是想起当初华安卖身进府时不要身价,只求一房好媳妇的要求。

因为华学士怕现如今颇为得用得华安,没娶到中意的媳妇,不肯用心做事,于是就和夫人说,不如唤他到大堂内,将丫鬟们一一排开,让他自己选择。

华夫人对此自是同意,所以在当晚,华府大堂中灯烛通明,二十余名丫鬟各自盛装打扮,如同瑶池仙女簇拥王母娘娘一般,排列在华夫人身边。

而华安在拜见夫人后,听得自己可以从丫鬟中选一个为妻,心里可能直呼他化名卖身进华府所求的目标,极有可能达成。只是他面上不露半分痕迹,听从华夫人安排,就着辉煌的烛火,一一将二十几个丫鬟都看了一遍。

但可惜的是,这些丫鬟们虽容貌尽是些标致之人,可其中却没有他当初见到的那位青衣婢女,对此,华安只得站立不语。

华夫人见状,让嬷嬷催了一回,华安却不搭话,这让华夫人心中顿时不乐,开口呵斥了华安一句。华安则索性回复说自己感激华学士和夫人的恩情,只是夫人随身的侍女还没来齐,既然是蒙受恩典,那么还请让他瞧一个遍。

华安此话说得动听,华夫人不由笑着说将她房中那四个贴身丫鬟都唤出来,好让华安看看,满足他的心愿。

不一会儿,华夫人房中各有职司的四个婢女,分别叫做春媚、夏清、秋香、冬瑞的丫鬟,在管家嬷嬷的带领下,走到了大堂中。

由于是临时听得传唤,这四个丫鬟都尚未来得及更衣打扮,只穿着平常所穿的衣物,并习惯性地站在了华夫人的背后。

而大堂中,点着的蜡烛甚多,室内明亮得如同白昼一般。那秋香又仍是一袭青衣,华安又哪里会看不见了?

只是佳人昔日风姿,如今在目,华安此时虽心中窃喜,知晓正是他日思夜想的秋香,却也不敢多说些什么,只是将手指向秋香,对华夫人说道:

“若得穿青衣的这一位小娘子,足慰平生。”

华夫人听得此话,只是回首看了看秋香,而后笑着让华安先回去。

对此,华安深感无奈,心里是既忧且喜,唯恐好事不成。

待到次日,华夫人将事情说与华学士听,而后收拾了一间净室,添了全套家具箱笼,在装饰妥当后,择了吉日,自己和华学士主婚,让华安和秋香拜堂成亲,做了夫妻。

是夜,这新婚二人,自是男欢女悦,不必多提。

只是待到夜半,秋香对华安说好像在哪里见过他,两人似曾相会过。

见秋香发问,华安并不点破,说是让她自己思量。如此过了几天,秋香再问华安,说是那天在阊门游船中看见的可就是你?

华安笑着说是,秋香又问:

华安则说:

“吾为小娘子傍舟一笑,不能忘情,所以从权相就。”

秋香听丈夫说是因为自己当初一笑,才有如今的姻缘,就开口解释说:

听秋香解释之语合情合理,且言语间颇为不俗,华安先是夸赞秋香好似红拂、绿绮之流,堪称传奇。

随后就回复说自己乃是苏州府的唐伯虎,他之所以来华府,是与秋香三生有缘,现如今他虽得偿所愿,却也无法在华府久留,为了两人能白头偕老,唐伯虎就问秋香可愿意跟他走。

秋香嫁给“华安”,已然是心满意足,如今知道华安其实是名动江南的才子唐伯虎,又听对方提议愿与她白头偕老,又岂会不答应了?

所以秋香回答唐伯虎说:

“解元(唐伯虎)为贱妾之故,不惜辱千金之躯,妾岂敢不惟命是从!”

见目的达到,秋香也愿意和自己效仿红拂女和李靖,唐伯虎就于次日,将自己负责管理的账目仔细造册,又将华学士夫妇所赠的衣物、首饰等整理清楚,在房中题了藏头诗交代情况后,趁着夜色,带着秋香出了华府,雇船往苏州而去。

天亮后,下人报告华学士,说华安夫妇“失踪”,对此,华学士就命人打开了房门。在瞧见桌上的账册,以及诸多赏赐给华安的一应器皿、首饰等物品后,华学士不禁陷入了沉思。

随后华学士看到墙上的八句诗,只从中知晓华安原本不叫康宣,其余一概都猜不透。

沉吟片刻,华学士就命下人去告官,并出钱悬赏,要求务必缉获康宣和秋香两人。

因为人海茫茫,过了年余,捕快仍没有找到康宣(唐伯虎)和秋香的踪迹,华学士也就将此事放在了一边。

只是忽有一日,华学士到苏州拜访客人,从阊门经过时,意外地发现了康宣。他在跟旁人打听消息后,知道对方其实是唐伯虎。

于是,深感震惊的华学士,就于次日来到了唐伯虎家中,而后开口问询。唐伯虎见华学士上门,心里很是慌乱,面对提问,要么不答,要么避席暂离。

待到避无可避,唐伯虎就提议先吃饭,然后他在席间持巨觞劝华学士多饮,直到华学士心里越加怀疑,唐伯虎这才命丫鬟请出秋香,与她一道对华学士行拜礼,并开玩笑说:

见唐伯虎始终没有承认,偏偏又对自己执礼甚恭,华学士也只得告罪离去。

随后,华学士在回去的路上,想明白了唐伯虎所留的诗句是何意,就说唐伯虎为娶秋香,所做之事虽似情痴,却奉还衣饰,不取财物,乃是礼义之人,不枉名士之风流。而后又将此事宣扬出去,引为了佳话。

以上,就是《唐解元一笑姻缘》的大致情节,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看法。

首先,《唐解元一笑姻缘》这个故事,最早出自明代王同轨的小说《耳谈》,而冯梦龙将《耳谈》和《蕉窗杂录》中关于唐伯虎和秋香的故事,经整合之后,就有了《唐解元一笑姻缘》这个故事。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唐伯虎其实与秋香或者“三笑姻缘”无缘,他其实就是个穷文人,在没了前程后,不过是依靠卖画为生,所得勉强维持生活而已。

再加上据史料记载,唐伯虎在原配病故后,所娶续弦见他做官无望,就背他而去,他的最后一位红粉知己叫沈九娘,不是民间话本中的秋香。而秋香则据史学家考证,其原型乃是明朝成化年间的青楼女子林奴儿,她的年纪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多岁,

所以,唐伯虎和秋香的故事,其实是好事者,附会到唐伯虎名下,经民间讹传后,才有了所谓的唐伯虎点秋香。

其次,我之所以认为《唐解元一笑姻缘》中,唐伯虎和秋香的爱情,有失正派,是因为根据小说情节来看,唐伯虎为追求秋香,他没有走明媒正娶的路子,而是选择化名康宣卖身进华府为奴,通过博得华学士的好感和重用,才娶得佳人。

如此行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存心欺骗。

再加上他在和秋香成亲后,不仅没有向华学士告知实情,反而还与秋香商议,效仿红拂夜奔。尽管两人的行为属于所谓的“佳话”,可站在华学士的角度来看,唐伯虎和秋香不告而别的行为,属于奴仆私逃。

如果华学士较真,到最后仍不肯成全两人,握有康宣(唐伯虎)和秋香两人身契的他,大可上报官府,将他二人定义为“逃奴”。

因此,《唐伯虎一笑姻缘》这个故事,在当时的人看来,可能属于才子佳人式的佳话,但若是细究,两人的行为其实是有失正派,不够光明正大的。

上一篇: 王适娴(王适存)
下一篇: 马钰北大校花(马钰和丘处机谁厉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