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柴(营柴),◆見“營寨”。
引火柴,◆用於引火的柴火。○[沙汀]《煩惱》:“你曉得米賣好多錢一斗麼?去撿背引火柴回來!”
引柴,◆即引火柴。參見“引火柴”。
华子冈(华子冈唐裴迪)
一口胡柴,◆滿嘴瞎說。○[明][高明]《琵琶記?杏園春宴》:“丑:‘你不聞[孔夫子]說道、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末:‘一口胡柴!’”
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宋][陸游]《晨起》詩:“溪柴旋篝火,野蔌鬥登槃。”○[宋][陸游]《家居》詩之三:“溪柴勝熾炭,黎布敵純綿。”自注:“小束柴。自[若耶溪]出,名溪柴。”
數米量柴,◆数了米称量好柴才做饭。比喻斤斤计较日常琐事而不识大体。也形容吝啬或贫苦。○语本《淮南子·泰族训》:“稱薪而爨,數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清蒋士铨《临川梦·说梦》:“苦煞了懦兒郎,聽憑恁掂斤播兩;愁煞了窮夫婿,忍耐他數米量柴。”
束柴,◆一把柴。常用以形容身體乾瘦。○[唐][孟郊]《杏殤》詩之八:“病叟無子孫,獨立猶束柴。”○[清][錢謙益]《桂殤》詩之一:“身似束柴憐病叟,拾柴空復羡鶵兒。”
實柴(实柴),◆古代一種祭禮。把犧牲放在柴上燒烤,以為享祀。○《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實柴祀日月星辰。”○[鄭玄]注:“實柴,實牛柴上也。”參閱[清][孫詒讓]《周禮正義》。
生柴,◆1.出產木材。○《管子?輕重戊》:“[萊莒]之山生柴。”◆2.未乾的木柴。○[五代][杜荀鶴]《山中寡婦》詩:“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宋][陸游]《雪夜》詩:“且燒生柴火,靜聽濕雪聲。”
千日打柴一日燒(千日打柴一日烧),◆見“千日斫柴一日燒”。
破柴都,◆[五代]時[後蜀]軍隊的一種稱號,其兵士涅面成斧形。○[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蜀]人爨薪,皆短而麤,束縛齊密,狀若大餅餤,不可遽燒,必以斧破之,至有以斧柴為業者。○[孟蜀]時,[周世宗]志欲取[蜀],[蜀]卒涅面為斧形,號‘破柴都’。”按,[周世宗],[柴]姓,故以“破柴”為名。
破柴,◆劈柴。○唐冯涓《自嘲绝句》:“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員外幾時休。”
木柴,◆I作燃料或引火等用的小塊木頭。○[楊朔]《鴨綠江南北》:“許多[朝鮮]戰士點起一堆一堆的木柴照着亮。”◆II木寨。以樹木圍成的守望的營壘。○《漢書?匈奴傳下》:“起塞以來百有餘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巖石,木柴僵落,谿谷水門,稍稍平之,卒徒築治,功費久遠,不可勝紀。”○[顏師古]注:“僵落,謂山上樹木摧折或立死枯僵墮落者。”◆补证条目■作燃料或引火等用的小块木头。○明刘若愚《明宫史·内府职掌·宝钞司》:“每年工部商人辦納稻草、石灰、木柴若干萬斤。”
棉柴,◆結出棉桃後枯乾的棉花枝杆。○[馮金堂]《挖塘》:“[老強]讓他坐下,到院裏抱點棉柴點着讓[義民]烤火。”
沒皮柴(没皮柴),◆指無賴漢。○[黃谷柳]《蝦球傳?河流在掌心上》:“兄弟,光棍撞到沒皮柴,不曉得是你們不夠運氣,還是我們倒霉?”
滿口胡柴(满口胡柴),◆滿嘴胡說。胡柴,猶胡扯。○《石點頭?盧夢仙江上尋妻》:“船上又笑道:‘滿口胡柴。’蒼頭道:‘胡柴倒沒有,只有柴胡,換些紅娘子與我。’”◆补证条目■满嘴胡说。○《野叟曝言》第六一回:“四姐滿口胡柴,三位妹子該動公憤,怎樣奈何他纔出的這口氣兒。”
馬口柴(马口柴),◆[明]代宮中膳房所用之柴,其柴四尺許,兩端刻兩口,以繩縛之,故稱。○[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凡[隆德]等殿修建齋醮焚化之際用楊木長柴,宮中膳房用馬口柴,內官關領則片柴也。”
鹿柴,◆1.地名。○[唐][王維]《輞川集》詩序:“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遊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與[裴迪]閒暇,各賦絕句云爾。”◆2.籬落。比喻隱居之處。○[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石牆蘿戶,忙尋鍊翁,鹿柴鶴徑,急呼道童,仙家那曉浮生慟。”○[清][顧炎武]《贈黃職方師正》詩:“生違鹿柴居,死欠狐丘首。”
臨柴(临柴),◆猶積聚。○《古文苑?揚雄<蜀都賦>》:“叩巖岒嶙,崇隆臨柴。”○[章樵]注:“猶積聚也。柴,音漬。”
烈火乾柴(烈火干柴),◆喻男女歡情甚濃。○《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怎當得他每兩下烈火乾柴,你貪我愛,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紅樓夢》第六九回:“真是一對烈火乾柴,如膠投漆,燕爾新婚,連日那裏拆得開。”
枯柴,◆乾柴。○《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乃取蒙衝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繫於其尾。”○[金][元好問]《清明日改葬阿辛》詩:“[孟郊]老作枯柴立,可待吟詩哭杏殤。”◆补证条目■干柴。○《红楼梦》七七回:“寳玉拉著他的手,只覺瘦如枯柴,腕上猶戴著四個銀鐲。”○张承志《荒芜英雄路》:“石头在枯柴篷篷中倔强地挡着,地势在蛮荒之中升高了。”
舉柴(举柴),◆拾取狩獵後委積在地上的禽獸。○《文選?張衡<西京賦>》:“收禽舉胔,數課眾寡。”○[薛綜]注:“胔,死禽獸將腐之名也。”○[李善]注:“胔,聚肉名。不論腐敗也。”
郊柴,◆亦作“郊祡”。◆焚柴祭天。為古代帝王祭祀的一種儀式。○《漢書?郊祀志下》:“﹝[匡衡]言:﹞‘臣聞郊柴饗帝之義,埽地而祭,上質也。’”○《晉書?華恒傳》:“[恆]議,[漢獻帝]居[許],即便郊祡,宜於此修立。”○[宋][秦觀]《次韻侍祠南郊》:“風馬雲車下九天,郊柴初告帝心虔。”
火柴頭(火柴头),◆燃燒着的木頭。○《水滸傳》第十回:“﹝[林沖]﹞把手中鎗看着塊焰焰着的火柴頭,望老莊家臉上只一挑將起來,又把鎗尖去火爐裏只一攪。”◆补证条目■燃烧着的木头。○《太平广记》卷三七三引唐郑还古《博异志·刘希昂》:“希昂不信,自去觀之,無所見,唯有一火柴頭在厠門前。”
火柴,◆1.燒火的乾柴。○[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柁工之婦怒,舉火柴擊其首。”◆2.一端蘸有磷或硫的化合物,用以擦劃取火的細小木棒。○[老舍]《駱駝祥子》四:“﹝[祥子]﹞拿着兩包火柴,順着大道,他往[西直門]走。”○[巴金]《滅亡》第七章:“[袁潤身]一面在擦火柴,燃第二支煙,一面大聲說。”
胡柴,◆胡說;胡扯。○《西游記》第六八回:“你這和尚,甚不知禮,怎麼敢滿口胡柴?”[明][邵璨]《香囊記?講學》:“此間[張兄]是道學之士,休得胡柴。”○[清][李漁]《風箏誤?遣試》:“佳篇誤稱拙作,通文處滿口胡柴。”○[錢玄同]《寄陳獨秀書》:“[黃龍子]論‘北拳南革’一段信口胡柴,尤足令人忍俊不禁。”
焚柴,◆即燔柴。○《晉書?元帝紀》:“焚柴頒瑞,告類上帝。”○[唐][張九齡]《請行郊禮疏》:“伏望以迎日之至,展焚柴之禮。”○[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八:“升煙燔牲首,則是祭前焚柴升煙,皆求神之義,因為祭名。”參見“燔柴”。
稻柴,◆即稻草。○[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這東西實在怪,不用生火,熱水沖下去,等會兒倒出來照舊是燙的;比起稻柴做成的茶壺窠來,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參見“稻草”。
蕩柴,◆供筑堤防或堵决口用的柴薪。○清昭槤《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左營蕩柴,自去秋以至今冬,存儲一年,豈無耗折?”○清金安清《水窗春呓·河防巨款》:“又有蕩柴作價二三十萬。”
刺柴,◆長刺的叢生灌木。○[魯迅]《彷徨?祝福》:“尋到山墺裏,看見刺柴上挂着一隻他的小鞋。”
城柴,◆城寨。○《宋書?張興世傳》:“夜潛遣[黃道標]領七十舸,徑據[錢谿],營立城柴。”參見“城寨”。
柴桌,◆謂製作粗糙的桌子。○《歧路燈》第九七回:“﹝[王象藎]﹞入冬又蓋了一間草房,板扉磚牖,一張柴桌,四把柳椅,為鄰叟扶杖來尋之所。”
柴竹,◆竹子的一種。○[元][李衎]《竹譜詳錄?竹品二?木竹》:“木竹,[閩][浙]山中處處有之。叢生,堅實,中間亦通,小脈節內如通草,其筍堅可食。○[福建]生者,心實,筍硬不可食,土人呼為柴竹。”
柴杖,◆棍棒。○宋洪迈《夷坚三志辛·刘和尚犬》:“忽因早餐誤侵一角,僧拈柴杖擊之,且駡責不置,犬舍之而走,到夜不歸。”○又《夷坚三志壬·黄陂红衣女》:“〔女〕出視之,見二美婦人在栗枝上,通身穿紅衣裳,知爲異類,乃抛柴杖瓦石擊之。”
柴油機(柴油机),◆用柴油做燃料的內燃機。它比汽油機功率大而燃料費用低,為拖拉機、載重汽車、內燃機車、輪船、艦艇和其他機器設備廣泛采用。◆补证条目■用柴油做燃料的内燃机。它比汽油机功率大而燃料费用低,为拖拉机、载重汽车、内燃机车、轮船、舰艇和其他机器设备广泛采用。○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环境问题》:“这些交通工具有一个共同点:全装着吼声震天、黑烟滚滚的柴油机。”
柴油,◆液體燃料的一種。係從石油中分餾而得。揮發性比潤滑油高,比煤油低。主要用於柴油機,並可用於鍋爐。◆补证条目■液体燃料的一种。系从石油中分馏而得。挥发性比润滑油高,比煤油低。主要用于柴油机,并可用于锅炉。○毕飞宇《好的故事》:“耿师傅提起柴油桶,桶内的柴油足足的三十升。”
柴營(柴营),◆營寨。○《六韜?軍用》:“山林野居,結虎落柴營。”○《三國志?吳志?甘寧傳》:“[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南齊書?高帝紀上》:“[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營。”
柴煙(柴烟),◆柴禾燃燒時產生的煙氣。○[沈從文]《貴生》:“﹝[貴生]﹞半夜裏一個人在溪溝裏砍了十來條大鯉魚,全用鹽揉了,挂在灶頭用柴煙熏得乾乾的。”
柴望,◆古代兩種祭禮。柴,謂燒柴祭天;望,謂祭國中山川。亦泛指祭祀。○《書?武成》:“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孔]傳:“燔柴,郊天,望,祀山川。”○《後漢書?光武帝紀下》:“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魏書?程駿傳》:“咸秩百靈,柴望山川。”○《封神演義》第九八回:“江山依舊承柴望,社稷重新樂裸將。”
柴頭(柴头),◆柴禾。○[宋][蘇軾]《豬肉頌》:“凈洗鐺,少着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水滸傳》第二一回:“[閻婆]下樓來,先去灶前點起箇燈,灶裏見成燒著一鍋腳湯,再輳上些柴頭。”
柴天改玉,◆謂改朝換代。柴天,燒柴祭天;改玉,改換佩玉。○[清][黃宗羲]《余恭人傳》:“柴天改玉之交,皇風未暢,鼎族阽危,謠言沸火。”
柴天改物,◆謂改朝換代。改物,改變前朝的文物制度。○《宋書?武帝紀贊》:“至於鐘石變聲,柴天改物,民已去[晉],異於[延康]之初,功實靜亂,又殊[咸熙]之末。”○《梁書?元帝紀》:“伏願陛下掃地升中,柴天改物。”參見“柴天改玉”。
柴壇(柴坛),◆古代焚柴祭天的高臺。○《宋書?禮志一》:“太祝令以案奉玉璧牲體爵酒黍飯諸饌物,登柴壇施設之。”◆补证条目■古代焚柴祭天的高台。○《隋书·礼仪志一》:“太史設柴壇於丙地。皇帝齋於萬壽殿,乘玉輅,備大駕以行禮。”
柴水,◆打柴汲水。○[晉][陶潛]《與子儼等疏》:“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
柴市節(柴市节),◆民族英雄的氣節。○[陳毅]《紀念李大釗同志殉難三十周年》詩:“人民[柴市]節,浩氣貫長虹。”自注:“[南宋][文天祥]抗[元]失敗,就義於[燕京][柴市口]。○[中國]戲劇表演此史實,名為‘[柴市]盡節’。○[守常]等同志也是在[北京]就義的,故稱‘人民[柴市]節’。”參見“柴市”。
柴市,◆1.木柴交易處。○[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摺:“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職,可則戔地着我在柴市裏遷除。”◆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義處。其地當即今[北京市][宣武門]外[菜市口],[菜市]為[柴市]音轉;一說為[菜市口]以西的舊[柴炭市]。○[清][黃遵憲]《和平裏行》:“公魂歸天在[柴市],今日鄰軍猶設祭。”參閱[元][王惲]《玉堂嘉話》卷五、[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文丞相祠》、[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廟記》。
柴山,◆生長矮小灌木雜草的山。○[李占魁]《認真落實農民自留柴山政策》:“認真落實農民自留柴山的政策,解決農民燒柴、用材問題,是農民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柴桑主,◆《南史?隱逸傳上?陶潛》載,[潛]在[彭澤]令任上,曾派一傭工助其子耕於[柴桑],詒書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後因以“柴桑主”指善待傭工的[陶潛]。○[明][屠隆]《綵毫記?廬山受枉》:“歎傭奴自賣[朱家][魯],少小蒙恩遇,絕鞭笞、人子相看,不減[柴桑]主。”
柴桑翁,◆1.指[晉][陶潛]。因其晚年隱居[柴桑],故稱。○[宋][朱熹]《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結客載酒過伯休新居分韻得中字》:“願書今日懷,遠寄[柴桑翁]。”◆2.指[晉][劉遺民]。○[宋][趙令畤]《侯鯖錄》卷六:“近見士子多使[柴桑翁]為[陶淵明],不知[劉遺民]曾作[柴桑]令也。”參見“柴桑令”。
柴桑門(柴桑门),◆[晉][陶潛]棄官歸隱故里[柴桑],作《歸去來兮辭》云:“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後因以“柴桑門”泛指故里的家門。○[明][李東陽]《聞方石先生得遺腹孫》詩:“故人喪愛子,棄官歸故園,空懷[向][平]念,誰候[柴桑]門。”
柴桑倫(柴桑伦),◆[晉][陶潛]隱居[潯陽][柴桑],一生酷愛菊,後因謂愛菊的高雅之人為“柴桑倫”。○[明][高啟]《菊鄰》詩:“菊本君子花,幽姿可相親……幽人苦愛菊,自是[柴桑]倫。”
柴桑令,◆指[東晉]末隱寓[廬山][西林寺]的[劉遺民]。因其曾為[柴桑]令,故稱。○[唐][白居易]《宿西林寺》詩:“木落天晴山翠開,愛山騎馬入山來,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卻回。”
柴桑,◆1.古縣名。○[西漢]置,因縣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東漢]末,[諸葛亮]見[孫權]於此,共圖抗[曹]。○[晉]以後歷為[潯陽郡]和[江州]治所。○[隋]廢。○[晉][郭璞]《江賦》:“鼓洪濤於[赤岸],淪餘波乎[柴桑]。”◆2.借指[晉][陶潛]。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稱。○[清][錢謙益]《吳封君七十序》:“指[婁水]為[潯陽],即家園為[廬]阜,飲[柴桑]之酒,一觴獨進;鼓[少文]之琴,眾山皆響。”○[陳三立]《次韻黃知縣苦雨》:“陸沈共有神州痛,休問[柴桑]漉酒巾。”◆3.據《宋書?隱逸傳?陶潛》載,[潛]晚年隱居故里[柴桑],有腳疾,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後因以“柴桑”代指故里。○[清][趙翼]《哭亡兒耆瑞》詩之五:“葬留[嬴][博]空題墓,歸到[柴桑]孰舁輿?”
柴塞,◆堵塞,壅塞。○[清][錢謙益]《陳古公詩集序》:“今之為詩者矜聲律較時代,知見封錮,學術柴塞。”
柴片,◆指[柴窯]古瓷的散片。○[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客有攜[柴窯]片磁,索數百金,云:‘嵌于胄,臨陣可以辟火器。’……余作《舊瓦硯歌》有云:‘[銅雀臺]址穨無遺,何乃剩瓦多如斯?文士例有好奇癖,心知其妄姑自欺。’[柴]片亦此類而已矣。”
柴木,◆材質低劣之木,多別於硬木、花梨等而言。○《墨子?備城門》:“以柴木土稍杜之。”○《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原來是一溜串兒瞎子:前面一個拿着一枝柴木絃子,中間兒那個拿着個破八角鼓兒。”
柴米夫妻,◆係於生計需要而結合的夫妻。○[明][顧起元]《客座贅語?諺語》:“[南都]閭巷中常諺,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漫記數則。如曰……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补证条目■系于生计需要而结合的夫妻。○《欢喜冤家》第一回:“這花林又是個好酒之徒,故終日親近了這酒肉弟兄,竟不想着柴米夫妻。”○柯岩《他乡明月》:“小家小户,柴米夫妻,两口子过日子,用不了多么高深的英文。”
柴米,◆柴和米。泛指日常最必需的生活資料。○《宋書?文帝紀》:“霖雨彌日,水潦為患,百姓積儉,易致乏匱。二縣官長及營署部司,各隨統檢實,給其柴米,必使周悉。”○《水滸傳》第一一九回:“那箇老僧自引小僧到茅菴裏,分付了柴米出來,竟不知投何處去了。”○《儒林外史》第一回:“年歲不好,柴米又貴。”◆补证条目■柴和米。泛指日常最必需的生活资料。○孙犁《芦花荡》:“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柴門(柴门),◆I1.用柴木做的門。言其簡陋。○[三國][魏][曹植]《梁甫行》:“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宋][王安石]《即事》詩之一:“漸老逢春能幾回,柴門今始為君開。”○[清][李漁]《憐香伴?書空》:“柴門靜夜無關鑰,留與山僧帶月推。”○[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十:“[蕭祥]推開柴門,兩隻白鵝驚飛着跑開。”◆2.代指貧寒之家;陋室。《晉書?儒林傳論》:“若[仲寧]之清貞守道,抗志柴門;[行齊]之居室屢空,棲心陋巷……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宋][楊萬里]《送蔡定夫提舉正字使廣東》詩:“柴門僵臥三臘雪,魚釜僅續一線煙。”○[元][張可久]《山坡羊?雪夜》曲:“扁舟乘興,讀書相映,不如高臥柴門靜。”◆II猶杜門,閉門。○《後漢書?楊震傳》:“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綬,於是柴門絕賓客。”○[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雲蘿公主》:“生歸,殯母已,柴門謝客。”
柴路,◆堵塞道路。○《三國志?吳志?朱桓傳》:“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挂車],此兩道皆險阨,若以萬兵柴路,則彼眾可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
柴林,◆成片生長的柴木。○[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摺:“柴林下那個宰臣,教火燒了身,兀的不辛苦殺[凌煙閣]上人。”
柴立其中央,◆柴立其中央1.謂像枯木般地無心而立於中央。○《莊子?達生》:“無入而藏,無出而陽,柴立其中央。”○[郭象]注:“若槁木之無心,而中適。”○[王先謙]集解引[宣穎]曰:“如槁木之無心而立於動靜之中。”○[宋][秦觀]《游湯泉記》:“獨是泉出無亢滿之累,其仁足以及物,豈所謂無出而陽,無入而藏,柴立乎其中央者歟?”◆2.引申為中立。○[梁啟超]《加里波的戡定南意大利》:“於是[加福爾]又出其外交手段,而柴立其中央,若為不聞[加里波的]之陰謀也者,不予節制,而聽其自去。”
柴立不阿,◆猶言剛直不阿。○[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七:“[年]罹嚴譴,而公以恩遇始終,正見公之柴立不阿。”
柴立,◆1.如枯木般獨立。參見“柴立其中央-柴立其中央”。◆2.瘦瘠貌。○[宋][洪邁]《夷堅丙志?吳仲權郎中》:“平日嗜酒,膳食盡廢,清瘦柴立,而精明殊不衰。”○[宋][葉適]《夫人徐氏墓志銘》:“既聘,[必明]忽暴得疾,不食柴立,親戚為夫人憂。”○[清][譚嗣同]《仁學》二三:“西人初亦未達此故,以謂通商足以墟人之國,恐刮取其脂膏以去,則柴立而斃也。”
柴架,◆裝柴的框架。采樵者用以背柴。京劇《奇襲白虎團》第二場:“[崔大娘]、[崔大嫂]背柴架警惕地奔上。”
柴祭,◆古代祭禮之一。燒柴祭天。○《東觀漢記?丁鴻傳》:“瞻望[太山],嘉澤降澍;柴祭之日,白氣上升,與燎煙合,黃鵠群翔。”○《後漢書?祭祀志下》:“封者,謂封土為壇,柴祭告天,代興成功也。”
柴雞(柴鸡),◆指體小肉瘦、腿部沒有茸毛的雞。◆补证条目■指体小肉瘦、腿部没有茸毛的鸡。○刘增新《京城人家》:“他抓紧洗了个澡。然后上自由市场买了虾、柴鸡、香菇和几样青菜,着手准备晚饭。”
柴積(柴积),◆猶柴堆。○[晉][張華]《博物志》卷五:“[秦]之西有[義渠]之國,其親戚死,聚柴積而焚之。”○[元][俞琰]《席上腐談》卷上:“[吳]人指積薪曰柴積。積音際,即《周禮?天官》‘委積’之積。”
柴火錢(柴火钱),◆指伙食費。○《西游記》第八一回:“[行者]道:‘你們這些和尚,忒小家子樣!我們住幾日,臨行謝你,柴火錢照日算還。’”
柴火飯(柴火饭),◆柴火燒的飯。指普通人家的平常飯食。○《歧路燈》第一○五回:“他謀館不成……箸頭兒戳豆腐乳;得了西席,就不飲煤火茶,不吃柴火飯,炭火煨銅壺,罵廚子,打門役,七八個人伺候不下。”
柴火,◆1.柴禾,柴草。○《北史?齊紀中?文宣帝》:“太后嘗在北宮,坐一小榻,帝時已醉,手自舉床,后便墜落,頗有傷損,醒悟之後,大懷慚恨,遂令多聚柴火,將入其中。太后驚懼,親自持挽。”○《紅樓夢》第三九回:“必定是過路的客人們冷了,見現成的柴火,抽些烤火,也是有的。”○[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孫女呢,養種的地是地主的,交了租子只剩一把柴火。”◆2.木柴燃燒產生的火。○《隋書?王劭傳》:“今溫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氣味各不相同。”◆补证条目■木柴燃烧产生的火。○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日伐薪賣之,以給紙筆,就營田園處,以柴火寫書。坐此之故,不得早涉藝文。”
柴毀骨立(柴毁骨立),◆謂居親喪哀傷過甚,骨瘦如柴。○《晉書?孝友傳?許孜》:“俄而二親沒,柴毀骨立,杖而能起。”○《北史?張煚傳》:“﹝[張煚]﹞遷太府少卿,領營新都監丞。丁父憂去職,柴毀骨立。”○[唐][劉知幾]《史通?暗惑》:“況乎溺情豚酒,不改平素,雖復時一嘔慟,豈能柴毀骨立乎?”
柴毀(柴毁),◆謂居喪哀甚,瘦損如柴。○[唐][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太夫人薨,公每哭嘔血,杖而後起。上見公柴毀,泣曰:‘朕遂不識卿,卿事朕君父一致,遂至於滅性,可謂孝子。’”○《新唐書?膠東王道彥傳》:“荷土就墳,躬蒔松柏,偃廬柴毀,雖親友不復識。”
柴護(柴护),◆編木圍其四面,使不受破壞。○《淮南子?道應訓》“柴[箕子]之門”[漢][高誘]注:“[箕子]亡之[朝鮮],舊居空,故柴護之也。”
柴戶(柴户),◆用柴薪作的門。多借指清貧人家。○[唐][李端]《憶皎然上人》詩:“向日開柴戶,驚秋問敝袍。”○[唐][白居易]《小臺晚坐憶夢得》詩:“月明候柴戶,藜杖何時來?”[唐][顧非熊]《題馬儒乂石門山居》詩:“鹿跡入柴戶,樹身穿草亭。”
柴胡,◆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條形,花小,黃色,果實橢圓形。根供藥用,有解熱作用。○《戰國策?齊策三》:“今求柴胡、桔梗於沮澤,則累世不得一焉。”○[唐][杜甫]《寄韋有夏郎中》詩:“省郎憂病士,書信有柴胡。”○[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茈胡》:“﹝[銀州]﹞所產柴胡長尺餘而微白,且軟,不易得也。北地所產者,亦如前胡而軟,今人謂之北柴胡是也,入藥亦良。南土所產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強硬不堪使用。”○《紅樓夢》第八三回:“血勢上沖,柴胡使得麼?”◆补证条目■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条形,花小,黄色,果实椭圆形。根供药用,有解热作用。○《文汇报》2007.9.27:“大宗道地中药材有丹参、天麻、柴胡、桔梗、连翘、五味子等56种。”
柴禾,◆做燃料用的柴木、雜草等。○《金瓶梅詞話》第二四回:“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的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那消一個時辰,把個豬頭燒的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中國歌謠資料?黃花苗》:“白天給人家拾柴禾,夜裏給人家磨豆腐。”○[譚尚維]《回顧長征?甘孜會師》:“四方面軍的同志還准備了許多柴禾,兩隻水缸也盛得滿滿的。”
柴關(柴关),◆1.柴門。○[唐][劉長卿]《送鄭十二還廬山別業》詩:“[潯陽]數畝宅,歸臥掩柴關。”○[元][張可久]《水仙子?湖上小隱》曲:“歌《白石爛》,賦《行路難》,緊閉柴關。”○[清][姚鼐]《雨晴出廬江寄諸同學》詩:“邈彼二三子,送我出柴關。”◆2.猶寒舍。○[唐][李涉]《山居送僧》詩:“失意因休便買山,白雲深處寄柴關。”○[明][李東陽]《雪不止疊前韻》:“漫將春雪比冰山,日薄風稀漸改顏。怯勢已銷紅獸炭,欣貧猶擁舊柴關。”
柴告,◆祭祀之一種。燔柴禱告。○《後漢書?章帝紀》:“辛未,幸[太山],柴告[岱宗]。”
柴房,◆存放柴禾的屋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伯述]道:‘到底把你放在甚麼地方吃飯?’[符最靈]囁嚅着道:‘在廚房後面的一間柴房里。’”○《上海文學》1981年第12期:“[阿禧]清早起身,到柴房搬草。”
柴斷(柴断),◆堵塞隔斷。○《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又說[瑜]分遣三百人,柴斷險道,賊走可得其馬。”
柴都,◆傳說中的古泉名。○《太平御覽》卷十四引《玄中記》:“東方有[柴都]焉,在[齊國]。有山,山有泉水,如井狀,深不測。至春夏時,雹從井中出,常敗五穀。人常以柴塞之,不柴塞則出也,故號為‘[柴都]’。”
柴道,◆被阻塞的道路。○《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敵夜遁去,行遇柴道,騎皆舍馬步走。”
柴池,◆參差不齊。○《管子?輕重甲》:“請以令高杠柴池,使東西不相睹,南北不相見。”○[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四》:“高杠柴池,言高杠參差不平。”○《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柴池茈虒,旋還乎後宮。”○[顏師古]注引[張揖]曰:“柴池,參差也。”○[王先謙]補注:“《文選》作偨。柴池即茈虒,音義並同差池。”
柴城,◆指[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唐][賈島]《寄李存穆》詩:“信來從水路,身去到[柴城]。”
柴車(柴车),◆簡陋無飾的車子。○《韓詩外傳》卷十:“疏食惡肉,可得而食也;駑馬柴車,可得而乘也。”○《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時諸計吏多盛飾車馬帷幕,而[壹]獨柴車草屏,露宿其傍。”○[李賢]注:“柴車,弊惡之車也。”○[唐][王勃]《秋晚入洛於畢公宅別道王宴序》:“策藜杖而非遙,敕柴車之有日。”○[清][趙翼]《兕觥歸趙歌》:“柴車一兩削籍行,良友贈之青兕觥。”
柴冊禮(柴册礼),◆古時禮儀。積薪為壇,皇帝受群臣所上玉冊,然後燔柴祀天,謂之柴冊。○《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景祐二年》:“乙酉,行柴冊禮於[白嶺],大赦。”○《遼史?世宗紀》:“丁卯,行柴冊禮,群臣上尊號曰[天授皇帝]。”
柴草,◆用作燃料的樹枝、小木和雜草等。亦指莊稼的莖、葉。○《水滸傳》第一一八回:“見兩堆柴草,[時遷]便摸在裏面,取出火刀火石,發出火種。”○《紅樓夢》第三九回:“只聽外頭柴草響,我想着必定有人偷柴草來了。”◆补证条目■用作燃料的树枝、小木和杂草等。亦指庄稼的茎叶。○《太平广记》卷四二三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烧龙》:“唐天復中,澧州葉源村民鄧氏子燒畬,柴草積於天井。”○杨绛《狼和狈的故事》:“一只狼把柴垛的柴草衔一口,放在另一处。”
參柴(参柴),◆[曾參]和[高柴]的並稱。○[春秋]時[孔子]弟子。○[清][錢大昕]《廿二史考异?梁書?許懋傳》:“[鄭玄]有[參][柴]之風。○《論語》:‘[柴]也愚,[參]也魯。’蓋譏其愚魯。”○[南朝][宋][顏延之]《庭誥》:“儻知恩意相生,情理相出,可使家有[參][柴],人皆[由]、[損]。”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比喻不主事就不知道其中的难处。○马春《龙滩春色》十三:“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没在上级领导部门做过负责工作的同志,理解不到当领导的苦衷。”
发表评论